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重度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有多严重(抑郁症究竟是不是器质性病变)(1)

人们在谈到抑郁症的时候大多觉得是人不开心导致,所以很容易认为抑郁症是心理问题。

因为按照经典的精神病学理论,精神疾病是没有器质性基础的,其各种理化检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都是正常的。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精神科医生的诊断主要还是依据临床表现、对照各种量表所作出的。

不过随着一些研究的发现,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论调开始呈现,人们开始对大脑的研究更加深入。

公元前3世纪,对大脑的研究出现突破,发现大脑掌管思考,小脑掌管肌肉运动,神经系统理论由此建立。后来,更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精神障碍即为脑疾病”,如果大脑有个风吹草动,精神障碍可能因之而生。20世纪中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科学进步时代。抑郁症的研究出现了革命性变化:研究人员收集并解剖了一些抑郁症自杀者的脑部标本,通过显微镜看到大脑内三种神经递质(血清素即5-HT、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低于常人。由此确定了一个研究方向:寻找抑郁症和这三种神经递质浓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但是有很多人会对这个产生质疑,比如有人觉得药物可能是安慰剂作用导致,之前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文献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药物都是安慰剂效应?

重度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有多严重(抑郁症究竟是不是器质性病变)(2)

之前有关药物改善情绪的文献很多,我最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讨论,研究者共收集152例患 者,包括抑郁症83例、焦虑症44例和共患抑郁或焦虑者25例(包括强迫症7 例、躯体化障碍9例、神经性呕吐 1例 、精神活性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例、分裂症后抑郁1例、急性应激障碍1例、社交恐惧症 1例 、酒依赖 1例、 癔 症 1例 )。平均年龄为 43.4 -4-17.65 岁 ,平均病程为7.2±8.55年,首次使用精神科药物的平均年龄为 41.3 ± 17.33 岁 ,首次住院的平均年龄为 42.0±18.52岁。

152例患者的SAS和 SDS(第一至第六周)总分及服用SSRIs类药物组 (90例 )和服用非SSRIs类药物组 (61例)进行比较。

重度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有多严重(抑郁症究竟是不是器质性病变)(3)

本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SSRIs类药物治疗还是非SSRI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或焦虑症住院患者 在治疗期间(从人院第一周至第六周)的焦虑抑郁水平呈阶梯状逐渐下降的趋势 ;但是在治疗第二周时,SSRIs类药物治疗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低于非SSRIs类药物治疗组 (P<0.001),而在人院时(第一周)和第二周以后 (第三至第六周),两组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差异。说明SSRIs类 药物起效较快,SSRIs类药物和非SSRIs类药物疗效相当,对于某些急需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者,选择 SSRIs类药物比非SSRIs类药物更具优势。

其实从这个研究可以看出药物如果都是安慰剂,可是两组不同的对照实验的确证明SSRIs类药物对抑郁的帮助更大,那么说明安慰剂作用也不是药物作用的全部。

抑郁症患者大脑海马区出现了萎缩

重度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有多严重(抑郁症究竟是不是器质性病变)(4)

有研究者利用新型功能型核磁共振技术,募招16例自杀未遂者和36例无自杀行为的抑郁患者,对他们的大脑灰白质体积和白质纤维的完整性进行研究,通过大脑影像对比,发现这些自杀未遂者大脑内左侧内囊前肢部分各项异性值明显降低,提示该区域白质破坏导致额叶纹状体通路受损。

另外发现一个重要现象是:抑郁症患者大脑海马区出现了萎缩,但通过药物治疗,这种萎缩却能被减缓或逆转。海马区是参与情绪和认知调节的重要功能区,当它出现异常,人的情绪条件当然会受到了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提示抑郁症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

同时,在对大脑代谢过程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当这种因子分泌减少,也可能会引起情绪调控方面的异常。

随着脑科学的研究不断进行,越来越多关于抑郁症的生理基础因素开始显现出来。

抑郁症器质性病变说法理性对待

重度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有多严重(抑郁症究竟是不是器质性病变)(5)

虽然脑科学解释了很多抑郁症的生理成因,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却无法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抗抑郁药物会很快对这些神经元产生影响,却往往需要几周才能起效。

同时现在的科学对大脑的研究尚且只是初级阶段,大脑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宇宙。目前现代医学仅能从经验推测出精神疾病和神经递质失衡有相关性,还不能准确认定患者的大脑中到底缺乏哪一种神经递质。

抑郁症状为什么能消除?机理尚不清楚。如前所述,关于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仅有一些假说(如神经递质假说),它们都有一些研究成果作为论据,但有时也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否定。

由此看出,抗抑郁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它跳过了造成抑郁的原因(耗竭),试图通过调整神经递质,改变大脑功能,直接消除“症状”。

抗抑郁有效率并非100%

重度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有多严重(抑郁症究竟是不是器质性病变)(6)

目前大约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的缓解在60%左右,很多人对药物也不敏感,而且现在还存在一种抗抑郁药物的选择有时候需要“碰运气”,医生在给抑郁症选择药物的时候也不能百分百有把握,经常需要试错和等待。

而且抗抑郁药物治疗好后还存在一些反复问题,经常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治疗不彻底现象,比如有些人的确服用了抗抑郁药物会减少情绪低落,但是那些伴随的躯体化症状或者一些强迫性思维根本没有随之减少,这些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人的精神活动始终是离不开社会因素而独立存在的。

说到底:抑郁症的发病,是个人的生理、心理基础,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往往交互作用,导致发病。

未来关于抑郁症的说法解释我相信会越来越开放,大家也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如果你有心理困惑,可以参考我的康复学习经验:

焦虑症半年差点住院,走出后我想告诉你为何“接纳”很重要

战胜焦虑症:记住“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四个词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专业测试: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专业心理测评量表)

治愈强迫、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5个关键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导)

学习接纳抑郁,发现抑郁带来的积极影响

如何在抑郁期间应对工作高压力

心理学讲解除痛苦要“接纳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自我?

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指南(细节指导,建议收藏)

焦虑症康复后,我发现这些真相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