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70岁大妈魔性跳舞(洛阳一群50多岁大妈改编的迷幻错觉舞蹈受网友追捧)(1)

请您看看这是几个人,数数有几条腿?读者朋友,看到这张照片您是不是有点晕?小编和您一样,不过仔细数数,还是能看出这是8个人,16条腿

身穿半黑半白的舞衣,随着动感的音乐同时抬腿,同时后退……最近,网上一段错觉舞蹈视频火了。让人想不到的是,摘掉面具,脱下舞衣,这段让人眼花缭乱的舞蹈竟然是由一群50多岁的大妈跳的。昨日下午,《洛阳晚报》记者见到了这群大妈,感受她们这段错觉舞蹈和背后的故事。

1 各大媒体官博纷纷转发洛阳大妈的舞蹈视频

昨日,记者上网搜索发现,央视新闻、人民网、新浪网、《中国日报》《成都商报》《宁波晚报》等官方微博都对洛阳大妈们的这段舞蹈视频进行发布,这段视频同时也引起网友的热议。

网友“骑着蚂蚁看大象走着瞧”说:凌乱了,好牛!

网友“信-给自己”说:有大妈的地方就有广场舞,有广场舞的地方就有江湖呀!

网友“洛阳大学生”说:洛阳大妈V5!

广场70岁大妈魔性跳舞(洛阳一群50多岁大妈改编的迷幻错觉舞蹈受网友追捧)(2)

苏建芳

2 舞蹈应用视错觉原理感受错觉之美

在瀍河回族区一小区内,记者现场欣赏了这段4分多钟的错觉舞蹈。伴随着歌曲《卡门》,8名并排站着身着舞衣的大妈同时舞动起来,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变换队形,左右摆动身体,相同颜色的腿同时踢向一侧……

由于每名舞者的舞衣都是半黑半白,相邻一侧的衣服颜色一致,所以,当她们舞动起来时,会让人出现视觉错乱,仿佛相同颜色衣服拼接在一起的才是一个人。

“这个舞蹈的独特之处就在这里,正是靠衣服和舞蹈动作的刻意编排,让人产生视觉错乱。”这个舞蹈的主要编排者苏建芳说。

记者查询后发现,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视错觉例子其实有很多,比如:法国国旗红、白、蓝3个色块儿的宽度并不相等,我们却感觉3种颜色的宽度是相等的,这是因为白色给人以扩张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就是视错觉。

广场70岁大妈魔性跳舞(洛阳一群50多岁大妈改编的迷幻错觉舞蹈受网友追捧)(3)

戴面具

3 盼走上梦想舞台以舞蹈助推公益

大妈们通常跳的是《小苹果》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场舞,为什么这群大妈会选择跳这么另类、新潮的舞蹈?

苏建芳说,2014年,她从网友和公益组织那里得知宜阳县山区7岁的小柯柯从3岁开始,父母离家,一直失联,这些年都是和70多岁的奶奶和90多岁的太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十分贫困。她们一群舞友去看望小柯柯的时候,其中一名舞友对小柯柯特别照顾,孩子竟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妈妈”。

从那以后,舞友们都愿意当小柯柯的“临时妈妈”,但是苏建芳还是想帮助小柯柯找回父母。“我们希望能通过更多的方式帮助小柯柯找回父母,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帮助小柯柯一家。”苏建芳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她想到可以参加《中国梦想秀》,借助这个更大的平台来帮助小柯柯。

要走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就要有好的作品。苏建芳因最近两年股骨头坏死,不能参与跳舞,但之前多年的广场舞经验让她选择了改编新潮、迷幻错觉舞蹈来让大家排练。

4 舞蹈有争议大妈很委屈

从舞蹈构思到作品完成,苏建芳花了三四个月时间,舞蹈视频上传到网上后大受欢迎,苏建芳有些意外也很高兴。随之而来的,也有网友质疑,认为她们的舞蹈是抄袭的。

对此,苏建芳很委屈,她说,编排这个舞蹈的确是受到女儿从网上找到的一段错觉舞蹈视频的启发,但是,原版舞蹈节奏太快,不适合她们上了年纪的人,她就和舞友进行了改编。她们不仅更换了音乐,从上百首音乐中选择了《卡门》这首曲子,还加入了更多的队伍变化,融入了恰恰舞的元素,将这个舞蹈改头换面。

舞者左慧君说,这段错觉舞蹈排练起来并不容易。大家看到的是同一种颜色的腿在舞动,实际上却是相邻两个人的腿在舞动,也就是说,她们在排练时,为了达到动作统一,口号不能像常规舞蹈那样喊“左右左”,而是变成“黑白黑”。另外,相邻4个人的衣服是用绳子绑在一起的,前期训练时,因为不适应这样的舞蹈动作,经常是一个人站不稳摔倒,连带着其他3个人也一起倒地,摔倒一大片。

“我们这群大妈要做家务,有的人要带孙子,为这个舞蹈也是尽力了。”左慧君说,她们利用每天傍晚和吃饭的时间练习,有时候还会将舞蹈视频传到手机上,趁着做家务的时间,反复观看。(洛阳晚报记者 赵夏楠 通讯员 王少峰/文 记者 李卫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