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是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慢性运动障碍,是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增加,伴有腱反射活跃,这种腱反射活跃是由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增高所致。

脑卒中什么时期进入痉挛期(3个月痉挛发生率约19)(1)

脑卒中后病人常常会出现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为痉挛、肌力减退以及各种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受损等。据研究数据显示,脑卒中(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后3个月痉挛发生率约19%,12个月时增长至38%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病过程

在发病急性期,肌痉挛尚未出现,肌张力低下,呈软瘫状;在数天至数月内出现肌痉挛,牵张反射兴奋性在肌痉挛的第1个月逐渐增加,之后保持稳定,1年后下降。在脑中风早期的时候,轻度肌痉挛可以产生一些减缓肌萎缩发生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益作用。但随着病程的发展,痉挛进一步加重会导致关节挛缩以及肌肉的明显萎缩,从而影响肢体的恢复。

脑卒中什么时期进入痉挛期(3个月痉挛发生率约19)(2)

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表现

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患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多数患者躯体的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的。上肢表现多为典型的屈肌模式,如肩下沉、内收、内旋、肘屈曲,腕与手指屈曲。下肢表现多为典型的伸肌模式如伸髋、伸膝,足内反、走路呈划圈步态,并且因肌张力增高,有时肢体受刺激会发生颤动,影响身体的运动!

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危害

脑卒中如果肢体出现痉挛的话,会限制关节运动,影响正常运动模式、运动速度,妨碍对病人的护理,妨碍精细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引起关节挛缩、畸形和疼痛不适等不利影响;阻碍病人康复进程,导致病人康复时间延长

脑卒中什么时期进入痉挛期(3个月痉挛发生率约19)(3)

脑卒中后痉挛的运动康复方法

对于痉挛的处理多采用跨学科、多专业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治疗、神经阻滞等。本文仅简单地介绍一下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脑卒中什么时期进入痉挛期(3个月痉挛发生率约19)(4)

①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包括病人在床上、轮椅、椅子上都要保持正确的体位;

②被动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患侧肢体全范围的被动关节活动,每天2次。

③被动牵张训练:被动的、缓慢的长时间牵拉痉挛的肌群,可激化出对痉挛的抑制作用。

④手法按摩及空气压力治疗机治疗:手法由远端向近端按摩瘫痪肢体或用空气压力机治疗,可以促进静脉回流,降低肌张力,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⑤站立训练:可在电动起立床、站立架或平衡杠内进行站立训练,站立时患侧下肢可踩斜板,牵拉小腿三头肌群。每日训练2次,每次30~60 min。

公益直播:脑卒中早期如何进行痉挛的预防

脑卒中什么时期进入痉挛期(3个月痉挛发生率约19)(5)

6月10日晚上19:00,康复有问必答邀请了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康复技术主管,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公益教练孟梅老师做客直播间,为大家讲解一下在脑卒中早期如何进行痉挛的预防!欢迎大家私信回复“1”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