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沙有威老师是原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我国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拓荒者。在北京景山学校科技教师、著名创客教育专家吴俊杰老师倡导设立“世界编程日”的微信群中,沙老师分享了自己在2010年写的一组回顾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育30年历史的文章,看到这些图文,不禁为前辈们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做的探索和实践感到深深的敬佩。我想吴俊杰老师肯定也是受了这种精神传承的影响,作为年轻一代继续推动中国编程教育的发展,期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的人才去迎接未来的人工智能社会。
沙有威
原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信息技术高级教师。1979年开始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拓荒者,2000年开始机器人普及教育试验工作,是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普及教育的开拓者,曾编写出版多册信息技术教材和机器人教材。曾作为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指导组成员之一,参加了北京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指导意见的编写、制定和师资培训工作。退休后于2012年发起“烛光义教”公益活动,至今烛光义教公益活动自驾累计6万多公里,自费在全国的87个县以上地区的178所学校义务上课398节,为3万多学生讲了“机器人科普课”,并与多地区的教师们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一、好高骛远的教育前段时间学校要出一本纪念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育30年的文集,我请了振强老师为我校的文集写了个序。写的真好!开始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基础教育刚刚从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中拔出脚步,还未踏入平坦的正道,教师们或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或在忙于捡回荒疏已久的教学业务,竟有一批在许多人看来纯属好高骛远、不安分守己的人,异想天开地在中小学,动辄花费巨款,教小孩子学起了很多科研人员都没有碰过的计算机,而且还一发而不可收。他们艰辛地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经过了无数坎坷,绕过了许许多多的弯路,但他们始终没有停歇。越来越多的人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向前追赶。他们就像点点星火,在神州大地上燃起了燎原烈焰。正是他们的锲而不舍,成就了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辉煌。
看过上面的话感触颇多,昨天又听说为了50年校庆学校重新布置了学校的展室,于是拿着相机去照了几张展室陈列的老计算机的照片,看着这些计算机,30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
遗憾的是展室里的老计算机又少了三台,Laser 310 、中华学习机和小蜜蜂学习机,可能是觉得展室小有的就不再保留了吧,为此我有了在这里征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小学使用过的计算机图片的想法,例如我们中小学用过的中国科协引进的R1和Laser 210娃娃计算机,华夏基金引进的Comx35计算机,天坛学习机等的照片。我也将在这里陆续以“看图忆事”的方式说说我所了解的关于这些计算机事情,从这些事情中希望可见我们30年计算机教育的一斑。
二、出土文物的来历前几天在学校展室拍摄老计算机照片的时候,我一边拍照一边为自己能在十五年前就具有从破烂堆中淘回这些“出土文物”的眼光而钦佩自己。那年学校从老校舍搬家到新校舍,我当时在学校的电脑公司上班,听说学校已经基本上搬完家了,一种莫名的担心驱使我来到了老校已经搬空的机房,机房中废弃的东西乱七八糟堆了一地,我像捡破烂的似地在破烂堆中翻腾着,我翻开一堆废品,映入我眼中的就是下面这台机器的主机,我继续翻腾,陆续又找到了游戏杆和解调器、苹果机等,我找了个三轮车将这些“破烂”拉到了我的电脑公司,存放在库房中,后来学校建展室我把他们又拉回了学校,要不是我莫名担心的驱使,我们就见不到这台计算机了。我曾开着玩笑对校长说:“就冲我给你们捡回的这台计算机你们还不得奖励我一台笔记本电脑呀。”结果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用的是自己买的第二个笔记本了,我带学生出去比赛用的都是我自己买的笔记本电脑,真是……,嗨,不提了!
“出土文物”这个词是我送给这台计算机的,多年以前一位机器人教育的专家在得知我从1979年就开始从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工作,曾无贬义地称我为中学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出土文物”,在为此沾沾自喜的同时总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就是感到我这个老家伙只有历史价值没有现实价值了,为此我把“出土文物”这个雅号送给了这台计算机,我觉得它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学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出土文物”,是可考证的我国用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台计算机(因无考证故港澳台除外)。
还记得那是1979年的寒假后刚上班,游校长就找到我谈调动工作的事。
游铭均校长说:“教育部和我校商调一位年青的理科的教师到教育部工作,要求条件是党员,要年青能经常出差,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看你是否愿意去。”
我说:“我服从组织分配吧。”
就这样这个学期因为等候调动就没有给我安排课。在这期间我经常跟着校长去开研讨会,给一些大学的专家做点助理的事情,参与一些学校与人教社数学教材编写的资料整理工作,还参与了和师大心理系陈琦教授在中学搞的数学程序教学的研究工作,现在看来就是一些打杂的工作。
一次学校联系到一个日本的教育代表团来学校交流,在当时中小学搞这种外事活动还是很少有的。在交流时学校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日本代表团的老师介绍了他们在中学数学课上利用函数计算器中公式存储的功能开展数学教学试验的情况,介绍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情况。
记得散会后游校长马上找到我激动地对我说:“小沙刚才的会感觉怎么样?”
我说:“挺好的!”
游校长说:“前一段教育部商调的人出差刚回来,要我赶紧把调人的事落实了,不过开完刚才的交流会后我的想法有些变化,你如果愿意的话咱就不去教育部了,去了教育部专业就丢了,我看你来做计算机教学的试验吧?”
我说:“我也没见过计算机,也不会呀!”
游校长说:“没关系,你和陈琦老师一起搞过数学的程序教学,你有优势。”
我说:“那个数学程序教学不是在计算机上做的,是在书上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以不同的进度来学数学的。”
游校长说:“咱们可以按照日本用计算器教学的方式先做起来,再到人教社的图书馆查一些国外计算机教学的资料,至于计算机,我们想办法去搞。”
我想了想说:“好,我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吧。”
游校长说:“那就这么定了,在四楼给你一间办公室作为活动室,我再和章老师商量一下,让她跟你一起做这件事,章老师有教学经验,物理课、化学课都教过,外语也特别好,遇到英文资料可以帮你解决大问题。”
说到章老师我不得不多说一点,章淳老师是我最钦佩的一位老教师,一位慈祥的长者。她是从上海退休的,退休后自愿来我校义务工作,二十多年在我校帮忙分文不取,章老师在上海教过化学课和物理课,业务水平高,对待教育工作非常热爱,对待学生耐心负责,在章老师身上集中了一个真正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一切优秀品质,章老师是个真正的不求名、不求利的人,她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直到前几年在学校里我还能经常看到她那步履蹒跚的身影,据说她每周要来一两次,为学校卫生室制作学生健康调查统计的数据库软件,我算了算前几年的章老师应该已是85岁左右高龄的老人了,钦佩呀,真是钦佩!
说干就干,我和章老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先到教师阅览室借来一些函数计算器,开发其中不为人注意的自定义函数的功能,章老师还编写了油印的教材,并在高一同学中组织了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在人教社老陶的帮助下我们还抽时间到人教社去查资料了解国际上中小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情况,我现在手中还保留着人教社陶振宗给我们提供的美国的数学教材和在我校图书馆找到的日本的数学教材,在这些教材中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现在还保留的两本资料
美国的教材《统一的现代数学》1977年版
日本的数学教材1979年版
教材中有电子计算机和框图一章
看着上面的资料感触颇深,这种感触只有经历过才会有,我们最初的教学就是在参考了这些资料后摸索着进行的,看看两本书的价格你有什么感想。看看两本书的内容,比较一下现在的教学内容有什么感觉。
“走跟我去拉计算机。”我高兴地和校长来到国家科委,办理了手续,取回了方毅同志出国时带回的一台家用电脑。电脑拉回来后我和章老师看着这台家用电脑都无从下手,在那个计算器都不多见的年代里,我们没见过电脑,真的没见过!章老师首先找出随机的英文说明书,先浏览了一遍,然后一点点的翻译,我就按照章老师翻译的进行安装调试,这台电脑除了大家上面看到的硬件以外还有十几个固化了一些程序的硬件卡,其中有家庭账务管理的卡、游戏卡等,在这些硬件卡中还发现了一个固化了APL/S高级语言的硬件卡,通过查资料我们了解到APL是一种阵列式语言,后面的S表示这个卡固化的是APL语言的一个小子集。电脑以及连接的电视都是美国制式,电源也都是110伏的,所以我们每次接通电源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尽管如此学生不注意还是把那个小黑方块似的电源插错了地方,为此我和章老师拿着这个电源跑遍了北京的几个计算机厂去寻求帮助,几经周折在北工大的校办厂修好了这个电源。
按照说明书我们调试了APL/S语言说明书上的程序例题,结合以上参考资料书中的例题和一些大学教材中的例题,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改写、编写了一些APL/S的程序。在学校高一和六、七年级组织了计算机小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APL/S语言的程序设计。
一晃都30多年了,当时小组里的学生现在应该都是45岁左右的人了。哎......,我们能不老吗!
三、两位计算机少年
那是1982年,一天游校长找到我说教育部要开一个关于介绍当前国外计算机教育情况的会,让我第二天到教育部去找苏轼东老师,去学习学习。第二天在教育部基教处找到苏轼东老师,她告诉我在教育部对面的实验中学南楼一层的会议室开会,在实验中学找到这个教室大小的会议室,等了一会一些大学的老师都陆续到了,其中有我已经认识的北师大心理系的陈琦老师,前段时间协助她做过数学程序教学的试验工作。但是与会的大多数人我都不认识,开会了,苏轼东老师首先介绍了到会的各位专家,这些专家有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从上海来的王吉庆教授、清华大学的李三立教授和吴文虎教授、谭浩强教授和北师大的潘懋德教授等,还有实验中学的王本忠校长,这些教授级的专家都坐在中间的会议桌边,在靠边的外圈的座椅上没有几个人,有我,有我第一次见到的周美瑞老师,再有就是当时在教育部工作的焦民老师了,那时我们这些坐在外圈听会的老师虽然没几个,但是都还很年青。
会上王吉庆教授介绍了参加瑞士洛桑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的情况,从中我们了解到当时国际上中小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动态和趋势。了解到前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伊尔肖夫所作的报告的内容,期中将程序设计作为第二文化的观点,使我们感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计算机教育是迫在眉睫。
在王吉庆教授介绍完洛桑会议的情况后,苏轼东老师说:“景山学校已经在自己学校的学生中开展了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下面请小沙老师介绍一下他们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情况。”我大概用了10分钟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了我校开展活动的情况。随后专家们针对洛桑会议结合我国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会议决定在我国中学逐步开展计算机教育的试验,由于设备和师资问题决定先利用大学的设备和师资,在五所大学的附中进行,待尽快取得经验后再扩大试验范围。决定首批实验的五所大学附中有,清华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附中和华东师范大学附中。
教育部开会回来后我向学校汇报了会议情况,为了和试验校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学校决定购置一台能够进行BASIC语言教学的计算机。于是经过考察从北京工业大学购进了一台固化了BASIC语言的TP-803计算机,记得买这台单板机好像花了4500元左右,在当时对于一个中学4500元可不是个小数字。
我校第二台计算机TP-803
记得TP-803计算机只有一块主板,内存16k,Z80的操作系统,固化了扩展BASIC。在北工大给这台机器配了个黄颜色的铁壳,把学校一台24英寸匈牙利的黑白电视机改装成了显示器,为了移动方便把一个课桌固定在一个四个小轮子的小车上,把24寸的电视机放在课桌上,需要时推着这个活动的课桌到教室上课,上完课再推回来。
上面这张照片是一本杂志1983年庆祝六一儿童节时的封面,这本杂志我一直保留着,十年前为庆祝景山学校计算机教育二十年,学校要出一个纪念册,作为资料我把这本保留已久的杂志交了出去,估计这本杂志现在也找不到了。
照片上两个带着红领巾的孩子是当时六年级计算机小组的同学,指着屏幕的是余晨同学,操作计算机的是李葆春同学,这两个孩子都是最早参加计算机小组学习的同学,我还记得拍照片的时候他们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编写的“蛇吃豆”的游戏程序,但是封面要体现六一儿童节的题材,经过规劝他们制作了这个“欢庆六一”的画面,桌子上放着的小录音机是这台机器的外存储装置,普通磁带是存储介质,每次程序的存储和调用都需要将音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稍有偏差程序的存储和调用都会失败。
1985年6月电视台主办的5所重点校的计算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左起:余晨、李葆春、武晟阳、赵老师、邹艳红)
余晨和李葆春同学都是计算机小组中的高手,曾多次在后来的计算机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余晨同学曾经因为在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受苹果公司邀请到美国参观访问,李葆春也曾因计算机比赛获奖,受邀请到加拿大参观访问。当时中学生受国外邀请参观访问还不多见。
记得那时由于初中和高中都有计算机小组活动,我们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提供给了学生,学生一下课就跑到办公室来上机,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时上机人多,学生就堵在门口等候。现在计算机普及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多了,再也见不到那时的情景了。
前些日子突发奇想,余晨和李葆春现在怎么样了?他们在做什么工作?上网搜一搜!
下面两张照片是我从网上搜到的,对照上面照片上两个戴红领巾的孩子,你能认出下面照片中的两位先生吗?
这位先生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总裁余晨。
全球高科技创新者峰会在五洲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他受邀出席了此次峰会,并参与了“对话嘉宾”环节。请问他是前面照片中的谁?
这位先生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终身教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获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获得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是多种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层算法问题,其中包括P2P和覆盖网络,多跳无线网络与传感器网络,网络编码等领域。请问他又是前面照片中的谁?
四、有了机房的我们1983年暑假前,还是在北京实验中学的那个会议室,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实验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专家基本是前次参加会议的专家,会议总结了5所大学附中开展计算机教育试验的情况,会议讨论并制订了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并于1984年颁布。会议还决定将华夏教育基金会为中小学校资助的计算机设备配备给实验中学和北京五中等一些重点学校。受助校肩负着为附近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中学提供上机的任务。
这里说到的华夏教育基金是由香港爱国人士陈震夏先生通过恒生银行的支持和协助下,向国家慷慨捐赠的一笔相当于1亿港币的款项,旨在支持内地教育卫生的发展。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成立华夏基金会。1983年到1984年华夏基金资助了11省市的19所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为推动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开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华夏教育基金配备的Apple IIe
华夏教育基金配备的Comx35
我们东城区的北京五中是华夏基金的受助校之一,配备的计算机是一台原装Apple
IIe和20台Comx35学习机,正因为我区学校有了五中机房的上机条件,使得区里部分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区里的教研活动也从那时开始的。我校在高一和七年级也开设了计算机的必选课,为此学校将计算机课安排在一个下午,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本校上几周课,然后利用一个下午的两节课时间到五中的机房上一次机。当时我校学生成了五中机房的常客,五中的老师曾开着玩笑地对我说;“你们学校上机的学生可真不少,我们的机房都快成你们学校的了!”
教育局首次为我校配备的AppleIIe的原装机和Apple II的兼容机
为了更好开展好计算机的教学活动,北京市教育局于1984年5月为我校配备了一台Apple IIe 原装计算机和12台Apple兼容计算机。从此,我校有了自己的计算机教室。高一、高二开设了计算机课程,那时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非常高,就连面临高考的高三年级,学校也根据他们的要求,安排了一周的计算机课。我校的青少年计算机爱好者协会也在那一年成立。”
1985年前后计算机教研组老师的照片
在这期间学校为了更好地搞好计算机教育工作,由学校自己筹资购置了12台Apple兼容计算机和10台Laser 310计算机,还让郭善渡和李连信两位老师和我一起开展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就这样我校的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工作在学校全面地开展起来了,在1985年我校还正式成立了计算机的教研组,计算机的教学工作走入了正轨,到1986年从我校毕业的初高中学生都接受过计算机知识的教育了。
当时学校购置的Laser 310计算机
(注:由于历时久远,记忆内容难免有误,请纠正。)
五、有了自己的教材
1984年到1986年是我校计算机教育大发展的几年,这个阶段我们的机房里已经有了25台Apple计算机和10台Laser计算机,由于郭老师和李老师的加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学校在七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了必选课程,后来由于应届毕业的高三同学要求,学校调整了课时,为高三年级同学开设了一周的计算机课,也就是每天的六节课全都上计算机课,算起来也有30多个学时,可见当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高。到1985年时我校已经可以做到从景山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接受到计算机的普及教育了。
记得那时没有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家普遍使用的参考教材就是谭浩强老师为大学生编写的《BASIC语言程序设计》一书,为了解决我校中学生的教材需求问题,郭善渡老师为孩子们编写了《微电脑学习手册》,据我们了解该手册是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专门为初中生和小学生编写的第一本教材,教材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材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Apple机的BASI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们终于有了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计算机课本了。
郭善渡老师为我校学生编写的教材
郭善渡老师为教材写的说明(1984.9.21)
电脑学习手册的目录
我校是一所既有初中高中也有小学的实验学校,为了全面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试验,我们还在小学开展一些计算机的课外活动,一天我们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了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报道,其内容是北大的余世文教授出访美国时看到的美国小学生用LOGO语言学习编程的报道,看过这则消息,我和章淳老师决定循此线索到北大找一找这位教授,详细了解一下有关的情况,由于没有详细的地址我们在北大找了近5个小时,最后终于在北大的一所公寓里找到了这位教授,教授非常有兴致地为我们介绍了美国的见闻,演示了LOGO语言编程的方法,当我们告辞时这位教授将从美国带回的一张5寸的LOGO语言的系统盘送给了我们,回到学校后章老师为学生编写了油印的教材(现在没有这本书的收藏了),在小学四、五年级开展了课外活动。这使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在校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LOGO语言的编程知识。现在很想有机会去报社查一查1984年某月某日晚报上的那则关于余世文先生与LOGO语言的报道。由于我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学校于1985年成立了计算机教研组,那个阶段我们的教研组就有五、六位老师呢。
六、你还认识它们吗?
景山学校最初使用过的部分计算机
景山学校第一代计算机也是景山学校的第一台计算机(我国用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台计算机)
景山学校第一代计算机也是景山学校的第二台计算机_TP803
景山学校的第二代计算机_Laser 310
R1 学习机
景山学校的第二代计算机
景山学校第二代计算机_Apple II原装机
景山学校第二代计算机_Apple II兼容机
景山学校第二代计算机CEC-I中华学习机
CEC-G 中华学习机
CEC-E 中华学习机
景山学校第三代计算机
景山学校第三代计算机_长城0520CE
景山学校第三代计算机_意大利M240
(声明:除STEAM在线原创文章外,STEAM在线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教育在中国的传播,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