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种类应该有很多,比如宗教信仰、主义信仰、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天命观、宿命论、鬼神仙家、忠孝仁义等;根据信仰的对象,还可以分为个人信仰、团队信仰、政党信仰、阶层信仰、民族信仰等等这些,应该都属于信仰一类在这里我只谈一谈自己对信仰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有信仰和没信仰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有信仰和没信仰有什么区别(信仰到底是何物)

有信仰和没信仰有什么区别

信仰的种类应该有很多,比如宗教信仰、主义信仰、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天命观、宿命论、鬼神仙家、忠孝仁义等;根据信仰的对象,还可以分为个人信仰、团队信仰、政党信仰、阶层信仰、民族信仰等等这些,应该都属于信仰一类。在这里我只谈一谈自己对信仰的理解。

其实信仰也不一定非得高大上。“好人有好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吃亏是福”、“精忠报国”、“行侠仗义”、“为人民服务”等等,其中任何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你的信仰。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和老百姓就是相信共产党、相信毛泽东,这也是他们的信仰。

信仰就是生命的实践。只要是你认定的事,一生坚守,一辈子践行,无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都要坚如磐石、意志如钢,而毫不动摇。

信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一开始可能并不认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学深悟透以后,从怀疑到相信再到坚定直到成为内心深处的烙印,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慢慢夯实的一个过程。就是说信仰的前提条件是确实知道了、懂了、悟了,然后才去相信,是发自肺腑的、心甘情愿的一种有理智有辩识的相信,最终成为了自己的信念,并一生坚守。这种信仰是科学的,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

曾闻一种观点,说中国人缺乏信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什么只有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没有中断过呢?1840年以后面对世界上最发达的一群国家,又能如何?亡国灭种了没有?100多年的屈辱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现在我们不是又在强国的路上了吗?民族复兴指日可待。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两万五千里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敌我悬殊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怎么打赢的?不知道怎么会有这种传闻。是因为中国没有产生宗教(宗教是西边传入中国的,道教也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有的,我们称之为道家)吗?难道非要毫无理由的相信上帝或者某个先知才能称之谓信仰吗?也不排除是西方世界对我们的文化渗透。

信仰不是无缘无故就能有的,那么信仰来自哪里?信仰来自于历史、理论和实践。信仰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信的是真理(理论)。真理都是经过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是在源远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保存下来的人类思想的经典和精华。

真理是信仰的基础。可是,如果想要把这些理论学深悟透却非常难。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百善孝为先。什么原因?为什么说是善而非慈?孝乃为人之根本。慈乃天性。父母为了儿女做什么都愿意,并且也不要求回报。这个不需要强调,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的人,那他不如禽兽。而孝呢?孝心的前提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了感恩的心才会产生爱心,有了爱就能产生责任心。有了责任后就知道努力了,这样就产生了事业心。有了事业心后是不是就能产生使命感了。原来这就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源头呀。

对于那些似懂非懂的信仰者,在重大考验面前,他们会不会对他们所信仰的真理产生怀疑而去背叛他们的信仰呢?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到建国的时候为什么就只剩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为革命献身的除外)?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包括现在由于反腐败落马的那些高官们,反思的时候,大部分都会有这样一句话:我放松了对自身的学习,导致理想信念滑坡。其实根子就是信仰不够坚定,我想他们的忏悔应该是真心话。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知的问题。王阳明说过,知行合一,没有真正的知就没有行,没有行就说明你还是不知道(否则进监狱的贪官也不会后悔,如果他知道那样做有一天会失去自由,如果他真正知道天网恢恢,他还会抱有侥幸心理吗,说到底,还是不坚定吗),知和行是一体,是不能分离的。

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人,应该就能做到信仰坚定。学思用就是达到知的途径和方法,是知的前提,所以说“知”的过程应该算是最难的了。学思用贯通以后的知才是真知,有了真知以后就能产生信,此信有相信、信念、信仰的意思。真知生真信,真信生真行,三者也是一体,不能分离。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那些信仰者为了自己所信仰的真理而坦然面对一切苦厄甚至是死亡的呢?下面举几个例子我们共同探讨一下。

孔子晚年为了心中的理想选择了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十四年里他和他的弟子们风餐露宿、颠沛流离、处处碰壁,受尽了身体和精神的摧残和打击,有两次还差点死在途中,最终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信仰。

岳飞在明知道皇帝把他召回朝廷,有可能被杀掉的情况下,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回朝廷复命;文天祥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毫不动心,毅然赴死;谭嗣同本来可以逃走,但是他决然以死来殉变法。周恩来在前路生死未卜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只身赴南昌领导武装起义。

孔子生前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后来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很深远的影响。他的很多思想主张成为了后来儒生和士族阶层的普遍信仰,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有孔子学院,很多学校有孔子的雕像,还有很多的孔庙,享受着后人对他的尊崇和供奉。

像历史上的屈原、田光和荆轲、岳飞、文天祥、陆秀夫、方孝孺、谭嗣同等仁人志士,还有像彭湃、方志敏、夏明翰、陈树湘、秋瑾、江姐、杨开慧等革命先烈,他们都有生的希望,可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他们视死如归。那他们做抉择的时候,心里究竟想的是啥?有可能他们想的是未来,就是他们死以后的事情,而且他们坚信他们内心想象得未来未来肯定会发生。一句话,我预判了我的预判。真正的信仰者应该都会有这种想法吧。

未来的事情其实也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没有完全相同的事情但肯定会有类似的事情。所以说信仰来源于历史和实践。

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分析一下。未来是指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一个人的牺牲和付出与国家、民族和万千百姓的幸福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牺牲小我是为了唤醒国人,是为了给后来人树立一个榜样,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明天会更好,是为了子孙后代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用北宋大家张载的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国之大者。

正因为利己意识是人的天性,为了大爱而牺牲小我的逆天操作不正好证明了信仰者的伟大吗?正是因为伟大,所以心才向往之;正是因为伟大,人们才供奉之;正是因为伟大,才会流芳百世。

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那些主动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人是真正的知者,也是信仰最坚定的人。关于他们临死前的所思所想实现了吗,其实历史早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