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1)

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经历过无数次考试,考学生的,考自己的。但不管哪次考试,我都没觉得紧张过,考完也就忘记了。

唯有支教期间的一次全镇统考,让我印象无比深刻。

那一次是我响应号召去农村支教,对口的是当地镇上中心校,为期一年。当时接的是二年级的班,二年级一共两个班。我这个班43个学生,在农村这个班级人数真的是算多的。

接班之初,班主任就给我介绍了班级情况,大部分学生还好,少部分学生不太爱学习,还有个别属于不学习的,在班里严重拖后腿。

但是学校对教学成绩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每年会进行全镇的统考,因此我们还得努力,想办法提高孩子的成绩。

我一听这个情况,马上觉得压力山大,因为摸不清当地的情况,万一我这个城里来支教的老师,考成了倒数,那得多难为情。我又是个比较要强的人,于是下定决心得把成绩抓上去,不能在统考的时候丢脸。

一学期过得飞快,让我压力山大的统考终于来临了。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2)

全镇的村小学生都被集中到了中心校,打乱顺序,独立排座,由老师们抽签监考,真的是特别正规。

我一看这阵仗,心里安稳了些,因为考试越正规,成绩越真实,我虽然有压力,但心里还是有点把握的。

考试没有问题,没想到阅卷时出现问题了。

当时是抽调老师阅卷,我们没有被抽到阅卷的,都在办公室备课或者改作业。

有句话怎么说?无巧不成书。一个阅卷老师出来上厕所遇到我,随口问了我一句,问我《山行》里的那句诗“白云生处有人家”到底应该用哪个“生”?她怎么看到好多学生都把填空题,“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话里的 “生”写错。也不知道哪个老师教的。

我也是随口问了句,学生写的是哪一个“生”?深远的“深”?还是学生的“生”?

她就说有好多学生写学生的“生”,全部扣一分。我一听,瞬间石化,为什么扣一分?我记得就是学生的“生”呀。难道是我教错了?我那会头脑真的发蒙,被弄糊涂了。

再一想,对呀,课本就是“白云生处有人家”,没错啊。我让她等等,飞奔回办公室去翻书,然后拿着书找到她,她一看课本,大吃一惊。

拍着脑袋就跑回阅卷室去了,得赶快告诉那个批改这道题的老师,她改错了,她把写对的改错,写错的全改对了。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3)

这个字考倒了谁?

其实关于《山行》这首诗里的这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具体是“生”还是“深”,一直存在争议。虽然语文课本中用的是“生处”,但许多版本的唐诗选集中用“生处”和“深处”的都有。这就造成了许多人的疑惑。

为什么这首诗会出现这样两个不同的版本,到底用“生处”对,还是用“深处”对呢?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杰说,古代诗词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不止一种版本,如果在学术上进行考证,就要追溯到现存最早、最权威的版本,但目前普遍的用法是“生”。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里面的《山行》用的都是“生”字。

其实, 我们教学到这首诗时,也会讨论“生处”和“深处”,大家都认为“生”更能体现出山中白云蒸腾的境况,有利于小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4)

也不知道当时这个阅卷老师是谁?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假如不是这个老师出来无意说这么一句,我可就吃了个大闷亏。

因为我可以保证全班43个孩子,至少能有40个写对的,如果不纠错,我这均分就下去一分。对老师来说,这一分厉害了,有可能让你从正数第一名变成倒数第一名。

虽然考试是学生在做试卷,但实际上考的就是老师啊。

我不知道他们具体纠错的过程,但是最后成绩出来的时候,我的班级语文学科是全镇第一名。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5)

这次考试虽然过去了,但是却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下面我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成几点具体做法,分享给大家:1、合理利用课前时间。

根据班里学生到校比较早的情况,把后面的黑板利用起来。划出一块学习园地,每天早晨由值日班长安排学生轮流领读这个学习园地里的内容。

一来,可以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和好句子通过这样的读来进行巩固,二来,消除了老师们到校这段时间提前到校学生的安全隐患,一举两得。

每天下午的课前时间,我会留少量的习题,轮流找学生抄写在黑板上,我和搭档老师进行了分工,一、四中午抄数学习题,二、三、五抄语文习题。让下午到校早的学生有事做,同时也对上午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巩固。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6)

2.一举几得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在自己教学所带班级一直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感觉效果非常好。这个方法要求对孩子们有所了解,才能实施。我是把班里的孩子们分成十几个小组,有3人一组和4人一组两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每个小组会有一个成绩优秀、有能力的学生做组长,并且给他配一个后进生和两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做组员。

首先他们面对的是作业问题。上课前,班长会预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宣布开始查作业。小组长会立刻行动起来,检查其他3个组员的作业,从是否完成到书写是否工整。

等到我上课,小组长会逐一汇报给我。遇到特殊情况,我也教给他们解决的办法,比如有的孩子会有作业忘记带的情况,如果是第一次,则要求他下次带来,如果忘带作业出现3次以上的,必须让他立刻补写。

作业里出现了错字,小组长也会要求他们改正3遍,并再次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班长来检查,班长的作业当然交给老师检查。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7)

那么老师要做的是什么呢?每天抽查一组或者两组的学生作业,对他们的完成情况和组长的报告进行比对。由于抽查是随机的,谁也不知道 今天会查到哪组,所以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仍然是有压力的。绝不会出现组长检查作业,就有孩子可以不写,或者写的差、乱的情况。

当然,老师抽查是有窍门的,我通常会抽典型的小组,通过他们的作业情况,就能得知学生的巩固情况。

这么做的好处真是太多了。对学生来说,老师对他们信任,并且培养了小组长的管理能力,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小组长的知识得到了极好的巩固,这也是培养尖子生的方法之一。

而且也不会出现老师批完作业,有的同学不去纠错的情况,有错当时就能在组长的督促下改正,对几个组员也有极大的好处。同组的孩子知道互助,时间久了,也能培养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老师来说,既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又培养了尖子生的能力,并落实了学生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真是一举几得的好事。但我们也不能放任学生自主管理,还是要时刻监督,提醒,指引,直到学生养成了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我现在就是这个好习惯最大的受益者。从我带的班级试行这个习惯开始到现在,我班里的学生成绩在同年级的平行班里都是拔尖的,并没有因为老师放手让他们自主管理而把成绩落下来。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8)

3.善于发现教育契机,轻松应对教学重难点。

有一次我准备教学第二单元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雷锋精神,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刚好那时候,学校号召捐款,我班里的孩子们积极踊跃的捐了几百块钱。我一到校,搭档老师就高兴地给我看捐款的盒子,我一想,这不正是一个合适的教育契机吗?

于是,我在课前就献爱心一事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后来我把话题引到了雷锋身上,切入今天的课文学习,由于课前很好的理解了雷锋精神,今天的这篇课文上起来非常轻松,教学难点毫不费劲地解决了。

当然,这样的契机不会每天都有,但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发现,去利用。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合适的教育契机,那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能够轻松做到。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9)

4.教学方式灵活有趣。

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的教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枯燥无味,甚至厌学。

因此,我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通常会设计一些游戏环节,比一比,开火车,猜字谜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上课的时候都会使用扩音器,扩音器也能用出花样。比如我教学生字的时候,让学生比赛读生字,我会故意压低声音问他们准备好了没有,这种声音上的变化会让学生有新奇感,兴奋感,自然在读的时候加倍认真,识记效果就好。

总之,老师要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把学生引入课堂的轨道上来,让学生每节课都感到新鲜。

其实教无定法,我认为只要能适应儿童身心发展,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的教法,都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十年寒窗无人识金榜题名天下知(白云生处有人家)(10)

总结:最后我想说,态度决定成败。一个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

其实工作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静下心来去做,总有收获,这是不变的真理。如果老师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工作,那取得成绩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