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野鸟数量很多,但种类却不多,主要是麻雀和喜鹊。剩下的最常见鸟就是斑鸠了。

斑鸠录音(斑鸠闲话)(1)

斑鸠

斑鸠,因为样子和鸽子差不多,所以又被叫做野鸽子。上网查资料,才知道斑鸠和鸽子之间是有生殖隔离的,家鸽和斑鸠虽然能够繁殖出后代,后代却不具备繁殖能力,这一点和驴马的关系差不多,驴马能生骡,这骡子却是“一茬货”,不再繁殖。

斑鸠录音(斑鸠闲话)(2)

我们这里的斑鸠常常被叫做“野山灰”,没人叫斑鸠。以至于很长时间,我并不知道书上读过的斑鸠就是常见的“野山灰”。

“野山灰”曾经是猎手的主要猎物之一。小时候我住在煤矿的山上,周围的邻居矿工中就有不少猎手,我们喊他们“打牲的”。好像“打牲的”基本上是灵丘人,别的县的人很少。现在想起来,一者可能灵丘多山,在老家他们就有打猎的习惯,二者老乡之间交往较多,有几个喜欢打猎的就能带动一大帮。记得那时候他们的猎枪都是自制的,叫“火枪”,实际上就是土铳。自己做的枪托、撞针,用一根无缝钢管做枪管,钢管后稍是一个用过的旧弹壳,枪管里装上黑色火药,火药里掺上电焊钢渣,弹壳后面垫上一种叫火药片的东西,好像也不用怎么瞄准,一扣扳机,“轰”的一声,听着那是相当有威力。“火枪”虽然打不远,但杀伤面积大,麻雀斑鸠等很难逃脱。

那时候也没有保护动物一说,也不禁“火枪”。曾几何时,我特别羡慕背着火枪会“打牲”人。可惜那时候小,人家不会带我上山,我只是看过他们试枪。

邻居中除了“打牲的”,也有养鸽子的。我们那里的人把鸽子叫做“娄娄(音)”,遍查字典也不知道是哪两个字,百科里鸽子也没有这别名。养鸽子是奢侈的事,当时我们家连人吃的都不够,是不可能有粮食养这个的,但小孩子会跑到人家家里去看。那时候邻居养的鸽子应该不是信鸽,也不见系统训练,只是赶起来飞着玩。鸽子主人会给鸽子带上鸽哨,有圆形的“疙疸”,有筒形的“二联”、“三联”。鸽子在头上飞过,鸽哨声音非常响亮。“疙疸”声音亮,但声音是单音,“二联”、“三联”没有“疙疸”响亮,但声音是复音,更好听。

记忆中那些养鸽子的也互相交易,这交易非常有趣,交易前双方要讲清是“活塘”还是“死塘”。如果是“死塘”,这鸽子你买了就永远归你,飞回卖主家你可以上门索要回去。“活塘”就不然了,你买的鸽子,放飞后飞如果回旧主家,鸽子就归旧主所有了,会拒绝归还。买了鸽子要用绳拴了放在自家鸽笼里多日,叫“晒眼窝”,晒够了日子,鸽子就只认新家忘了旧主了。究竟要晒多少日子,那是专业人士掌握的技术,我是不懂的,但常见鸽子拴在那里晒着。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赌一把好玩,常常听他们说卖了“活塘”。也常见他们拿着绳编的大网(叫“海子”)去捕落在附近的鸽子。

记得我听隔壁大哥说,他特别想捕捉一只“野山灰”,和他的鸽子相配,改善他鸽子的品质。但没见他捉到过。他还说过要到山里找“野山灰”的窝,掏幼鸟回来,也没见他掏回来过。也怪,“野山灰”很多,却不知道它们的巢在哪里,是什么样子,不像喜鹊,巢就在身边的树上。

斑鸠录音(斑鸠闲话)(3)

小时候看见别人养鸽子特别眼馋,曾幻想自己啥时候也能养几只玩。多年过去了,这愿望也没能实现。当然,如果现在想养,还是能办到的,但已经没了这方面的兴趣。有些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时过境迁,当年“打牲的”矿工都老了,斑鸠成了国家保护动物,“火枪”更成了禁品,再没人捕捉斑鸠。经过几代更替,现在斑鸠的胆子比早年大了许多,不太怕人了。公园里常见的是珠颈斑鸠,和鸽子大小相似,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又像是围了一条花点围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