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01》

东坡居士曾在《前赤壁赋》中说到:“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登仙,古人传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喻为羽化。

有人说当时的东坡居士遭贬谪,心中有所不快,所以想要羽化登仙,远离世俗。

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2)

了解岩茶程度,甚至可以用“人肉”这个词形容。

他们会人肉岩茶的的生长环境,人肉这款岩茶属于哪个山头,甚至于一款茶叶的起源都不放过。

如果遇上一款奇种,他们更能研究,比如这款岩茶具有什么特征,香气如何,可能是什么茶和什么茶杂交的……

总之,他们会因为喜欢岩茶,而去研究专业知识,并把这些专业知识应用到现实喝茶中。

同时,为了丰富对岩茶的认知,岩茶爱好者们走遍了岩茶的每个山头,对山场的走向、土壤、光照、水流都颇有研究。

你们说说看,这么专业的岩茶爱好者,可不可怕?

《03》

这些岩茶爱好者执著地可怕。

这些岩茶爱好者有多执著?

其程度你们绝对想象不到,他们可以为了一泡茶唇枪舌战上好几百回合,尽管两败俱伤也要争出个所以然。

比如一泡牛肉,他们就会争执——是山场重要还是工艺重要。

茶友A:我觉得山场重要,如果没有山场,它只是一泡普通的肉桂。

茶友B:不,工艺更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工艺,即使是长在牛栏坑,那也不是一泡好茶。

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3)

茶友A:此言差矣,如果没有好的环境 让它生长,它能成为好茶吗?

茶友B:你这样说是错的,山场不是最重要的,工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做青没做好,那还谈什么好茶,只要工艺好了,其他的山头也能做出好茶。

茶友A:难道工艺好,外山的茶也能做出牛栏坑肉桂的味道?

茶友B:……

茶友A:……

这些执著的岩茶爱好者,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争执不下。

他们心中认定了一个理论之后,就会努力证明它、拥护它,其他人都不能动摇,如果有人怀疑,必定要罗列各种证据来证明理论的正确。

这种感觉就好像追星。

《04》

岩茶爱好者的“可怕”之处还有很多。

比如他们能够研究一泡岩茶研究一整天,丝毫不动摇。

村姑陈根据他们对岩茶的爱好的不同程度,把这些爱好者分为了茶人、茶仙、茶魔、茶鬼、茶痴,不同段位的爱好者,“可怕”程度大不相同。

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4)

1、茶人

痴迷岩茶程度:★

茶人,算岩茶爱好者的第一阶段。

处于茶人阶段的爱好者,还在广泛学习岩茶的相关知识,比如什么是岩茶,岩茶有什么特点,神乎其技的岩韵又是什么……

在这个阶段,他们不断涉猎,让自己的基础技能增长,疯狂地学喝各种岩茶。

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5)

2、茶痴

痴迷岩茶程度:★★

爱茶成痴,痴迷与岩茶后,对于岩茶的钟爱程度持续上升。

这时候,对岩茶的基础知识熟悉掌握,能够教准准确分辨杯中的岩茶,并能够准确判断岩茶的火功。

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6)

3、茶魔

痴迷岩茶程度:★★★

到了茶魔阶段,喝茶的水平又更进一步。

这时候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喝的是什么岩茶,甚至还能够喝出岩茶大概的山场,比如这茶是不是正岩产区的。

如果要准确喝出这是什么山头,则需要更加出神入化的水平。

到了茶魔阶段,喝茶的要求也原来越高,对于岩茶火功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此时,喝岩茶,觉得轻火岩茶味不够足,对高火岩茶更加渴求。

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7)

4、茶鬼

痴迷岩茶程度:★★★★

到了茶鬼阶段,已经是无茶不欢。

喝岩茶到了茶鬼的阶段,喝茶段位登峰造极,已经不能用一般茶来忽悠人了。

同时,到了茶鬼的阶段,喝茶也陷入一个尴尬境地,你会觉得喝什么岩茶都不够味,怕是只有那正岩产区的茶才能勉强入口。

不仅对山场有要求,对于做茶的工艺更有要求。

总之,段位越高,喝茶月寂寞,极少有茶能入茶鬼的口。

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8)

5、茶仙

痴迷岩茶程度:★★★★★

到了茶仙阶段,所有的喝茶经验都要重新洗牌。

这时候不仅仅要学会喝正岩的岩茶,更要学会包容外山的岩茶。

此刻,要跨出岩茶的行列,尝试喝不同的茶类,这样在对比中去喝茶,才能让自己突破一个新阶段。

茶友最喜欢喝的茶(茶人茶仙茶魔)(9)

《05》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感慨,喝岩茶的人都好可怕。

其实,做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做了,都会让人敬佩。

就如同长城的修建,当你站在巍峨的长城脚下,莫名会有一股敬畏之感,这是因为劳动人民用心修长城了,所以会让人有敬畏之感。

不知道您喝岩茶已经到什么段位了呢?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岩茶知识,可以直接加个人号lanxiaoping1988 进行咨询!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版权归小陈茶事所有,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