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是大董的粉丝大董烤鸭店去过不知道多少次,最近参加了大董的黑白松露宴,吃完以后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引来一些朋友的争论,就是,大董的菜品表现形式,真的好吗?换句话说,大董意境菜,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哗众取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大董意境菜最新菜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大董意境菜最新菜单(关于大董意境菜的探讨)

大董意境菜最新菜单

众所周知,我是大董的粉丝。大董烤鸭店去过不知道多少次,最近参加了大董的黑白松露宴,吃完以后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引来一些朋友的争论,就是,大董的菜品表现形式,真的好吗?换句话说,大董意境菜,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哗众取宠?

当时我回应朋友的一句话,大董意境菜,是大董对中餐国际化表达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而且已经经过多年的检验。朋友说:中餐和西餐的区别,就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大董这样做,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我们开始聊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件旧事,当年《名厨》杂志采访我,问我对“轻奢餐”有什么看法。我当时的回答是,不管什么餐,你先把菜做好吃了,在好吃的基础上,你爱怎么起名怎么起名,爱怎么摆盘怎么摆盘,只要它好吃。

这是我探讨大董意境菜的最根本的出发点:菜得好吃。如果不好吃,咱们什么也别提了。

大董的菜好不好吃?我举几个我的朋友去吃大董的例子。

例一,几年前带一个瑞典朋友去大董,当他吃了一口红花汁栗子白菜,感叹地说:“我像是到了天堂。”

例二,某次晚宴结束后,参加晚宴的一帮子德国人聚在一起喝酒抽雪茄聊天。说起了今天晚上哪道菜最好吃,大家一致同意是“伙食海参”。有个德国人说:“虽然我没吃过海参,对海参的口感不太习惯,但那个汁太好吃了。”

例三,某媒体主编,吃过大董以后第二天早上给我发短信:“我昨天晚上做梦都是番茄脆菇沙拉,怎么那么好吃啊!”

不同的人对大董有不同的解读,最早的解读应该是从大董的酥不腻烤鸭开始。应该说,从大董开始,传统的烤鸭鸭皮下面的那层油脂终于没有了,这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而且大董把鸭皮做得特别酥脆,从而带动了新的烤鸭风尚。

而大董的董氏烧海参,则是另一个招牌菜,此菜基于鲁菜经典菜式葱烧海参,但是海参非常入味,在入味的同时海参还保持不烂不散。

大董除了这两道招牌菜以外,每年都在研发新品,大董的研发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这一点,我们留到以后慢慢聊。

说了这么半天,还没说到摆盘上来。有很多人说,大董的摆盘变了,那么大的盘子只放那么点儿菜,华而不实。有人说,这不叫中餐了,没锅气。

首先,请大家仔细看,大董摆盘的菜,大多都是不需要锅气的菜。比如凉菜,或者凉一点不影响口味的菜。如果是爆炒的菜,比如葱爆牛肉,大董也是炒完直接上桌的,只不过盘子改成了黑色的石板。

其次,如同我开篇的时候说的,菜好吃,摆得又好看,为什么不呢?

大董先生一直致力于提高厨师的地位和中餐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且通过他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中餐的国际化表达,是大董近年来研究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但大董意境菜的摆盘不等同于把中餐摆成西餐的样式,而是大董根据中国画的意境,设计的菜品摆放。比如留白,比如中国画里色彩的运用,比如菜品与餐具的配合,这已经超出了西餐摆盘的范畴。

为了做到大董心目中理想的摆盘,他可以为一道菜订制餐具(比如董氏烧海参),可以为研发一道菜设计餐具(比如新研发的甜品“霜”),可以把分子料理的元素加到中餐中来(比如“没包完的饺子”),可以把很多老北京的元素加到菜品中去(比如“糖炒栗子”,“油条脆片,豆浆冰淇淋配老北京糖饼”),研发新菜品是很难的,但大董的新菜品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同时,又觉得合情合理。

其实很多餐厅都在注重摆盘,只不过是像大董这样,能够把摆盘的事情琢磨出色香味形意的意境菜的境界来的,很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