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涵涵入户调查时,检查组问村民“每周能吃几次肉”,回答“一周一次”不合格,必须回答“想吃就吃”才算通过……据最新一期《半月谈》报道,不少基层单位迎检时会碰到一些教条主义的考核方式和检查细则,为此要费尽心思琢磨上级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不仅消耗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滋生“只看表面,不顾实效”的歪风,导致考核形式主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守规矩遵法纪?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守规矩遵法纪
作者:斯涵涵
入户调查时,检查组问村民“每周能吃几次肉”,回答“一周一次”不合格,必须回答“想吃就吃”才算通过……据最新一期《半月谈》报道,不少基层单位迎检时会碰到一些教条主义的考核方式和检查细则,为此要费尽心思琢磨上级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不仅消耗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滋生“只看表面,不顾实效”的歪风,导致考核形式主义。
除了吃肉的“标准答案”外,为了迎检,有的村专门雇人把村民门前的柴火垛整理了8次,只是要排成一条线以便通过检查;有的村把才建好不久的水泥路加班加点进行拓宽,而另一条老百姓急需修通的路,却迟迟没法动工……这些夸张、扭曲的做法让人瞠目结舌,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无可否认,考核是为了推动工作,上级的检查考核是必要的监督手段,有助于推进相关工作在基层落实,但如果检查考核的形式过于机械,会导致基层干部的精力用错了地方,也让考核检查严重变味走板。上面要“标准答案”,下面便备好样板模范,检查过分强调硬性指标“不打折扣”,只顾“面子”,不管“里子”,从而形成迎检“套路”,也便催生了各式各样的奇葩迎检方法。
迎检“标准答案”是典型的教条主义,不顾具体条件的生搬硬套,高高在上、不合常理、不接地气的检查考核会让基层无所适从,逼得基层“另辟蹊径”,琢磨出一些令人咂舌的“对策”强行“对标”上级要求,导致最后结果与检查的初衷背道而驰,重留痕、轻实效,一刀切,不仅查不出问题反而用好看的形式掩盖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助长了形式主义歪风,让群众失望,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追求“标准答案”的迎检教条主义害人不浅。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给基层减负,但多种多样的迎检“标准答案”,说明这种自以为是、迷信、刻板的新老主观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行为长期存在。教条主义生搬硬套,脱离实际,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群众的期许格格不入,必须大力摒弃。
上级部门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立足一线实际,多到基层“接地气” ,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实打实地评估成绩,解决问题。要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改进检查考核方式,注重事中评价,取消闭门造车、不切实际的“高标准”“硬杠杠”,加强常态化了解,切忌以偏概全、脱离实际。
总之,查在要害、考在实处,考核指挥棒做到科学严谨、实事求是,才能充分发挥基层治理、考评管理的高效能。(斯涵涵)
来源: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