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新一季的《奇葩说》里,有一道辩题冲上了热搜,题目是: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

节目中,李诞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他说:成年人的崩溃,从算了开始。

很多人因为这句话产生了共鸣,觉得它代表了自己的情绪日常。作为一个成年人,就是有许多意难平的时刻。

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自己更好的相处,其实一直都是成年人不停思索的问题。

答案其实很简单:

与自己和解。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在各种微博,情感语录,书籍,鸡汤里看过这句话。

道理是对的。

只有与自己和解,才能更好与自己相处。我也曾经在书里这样写:用与世界和解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那到底什么是和解呢?我们该如何做到和解呢?和解是不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呢?

在我们都知道的道理面前,我们该如何使用方法论来完成和解呢。

其实就一句话:自我合理化。

-

什么叫自我合理化?

就是让你活得不那么拧巴。

还是在《奇葩说》的节目中,黄执中曾说过一句话:人是一个必须心安理得的物种,所以我们非常善于将自己的处境合理化。

意思就是:

一件东西无论你多么讨厌,如果你察觉到自己无力改变,那么久而久之,为了摆脱心中那种无力感,你为了每天晚上能够睡得心安理得,你会试着说服自己,这一切没那么糟。

黄执中说,这是人类的悲剧。但我却觉得,这是人类的适应能力。

人有一种本能是,我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快速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接纳原本抗拒的事物,接受一些曾经可能无法接受的事情。

适应,是人类的能力,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只有适应了,才能活得不拧巴。

相反。那些活得拧巴的人,他们做不到。

不是没有适应能力,而是能力较差,相对于其他普通人,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适应。

那么,自我合理化的正确解释,并不是找借口让自己所做的一切心安理得,而是让自己适应和接纳的时间变短一些。

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提出要与自己和解的问题和疑惑,那么他就肯定是有这样的困扰,他没办法很好地说服自己,他需要一个自我调节和别人帮助的过程。

人需要有三种关系处理:

人与物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

只有理顺了这些关系,才能感觉自我逻辑是完整的,是自洽的。

否则,就会活得很拧巴,感觉不顺,也就是我们说的没办法与自己和解。

-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办法进行自洽的人,原因有很多,许是原生家庭环境,许是自己习惯定下过高的期望,许是善于自我否定和怀疑,等等。

无论是什么原因,最终都会表现在,他们没有办法很好的客观看待自己,总觉得活得不如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并长时间限于这种纠结之中。

所以,很多人都在网上问,如何做到与自己和解。

然后也有一些方法论,比如尝试接纳自己,理解自己,更好爱自己等等。

这些办法也是对的,但想要做到却很难。

是的。与自己和解这件事,本身就是困难的。

为什么困难?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你可以先想另一个问题,你和别人达成过和解么?难不难?

比如你和一个人吵架,闹得挺凶,后来你们把误会说开了,达成了和解。

扪心自问下,你是否真的与他达成了和解,你真的可以不计前嫌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继续和他交往么?

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会在心里犹豫一下,有些人甚至会给出不会和解这样的答案。

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就算再弥补,也没办法一件清零,和解只是选择了接受和谅解,但不是像橡皮擦一样擦掉往事。

所以,发现没有,很多人对和解都有一个误区。

有人觉得和解困难,不是因为你没办法接受自我和学会自我原谅,而是你在渴望通过和解来进行逃避,你在渴望通过和解让自己想当然以为曾经那些意难平的事没有发生过。

那么,我们第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来了:

与自己和解,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但不是让自己遗忘的过程。

-

和解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网上也有过许多论述,我这里就不再赘述。

但我想讲一点的是:

和解不是一个目的。

有的人遇到一些难事,心里难受,然后劝说自己要想开点,学会和解,过了一阵子,觉得自己想通了,就完事了。

那些难事呢,还要不要做,是放任不管,还是强迫自己去做,如果在做的过程中,又觉得不顺心了,怎么办?

和解的用途,不是让你去规避生活中的难,而是让你学会直面那些难,学会面对,然后勇于突破去解决。

和解只是你处理问题时的一个方法。它本身就是一个方法,而不是什么目的地。

与自己和解,其实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对话,不断审视自己,不断纠正自己的过程。

这个过程,或许会伴随你的一生。

所以,你一定要明白一点的是:

和解不是在你某个人生阶段里的产物,它应该是陪伴你一生的人生方法论。

和解是一个方法过程,它不是一次性的,不是你今天和解明天不和解,不是你开心了和解不开心就不和解。

它应该是恒定不变地成为你处理与自己关系的唯一指南。

但它终究不是你的目的。

没有什么终极和解。

终极和解那叫顿悟,一般人恐怕没有那个境界,不然你就是出世高人。

身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直在不断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某天你开心了,你感觉很幸福,某天你不开心,你能够运用和解来让自己学会接纳和处理,如此反复,如此循环。

那么,我们第二个重要的观点来了:

与自己和解,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自己纠缠又不断与自己达成共识的过程。

-

站在今晚的这两个观点面前,就可以引出下面我想告诉你的话:

就是因为知道和解是一个一生的过程,和解是一种人生方法论,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还暂时没办法做到与自己和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能在你的认知里,在你的阅读体系里,你都有一个潜意识是:人要与自己和解,才能活得更好,才是爱自己的表现。

这话是不错。但这不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与自己和解,更有利于那些内心相对敏感脆弱,并对周遭环境更更多感知和反应的人。

不是说不和自己和解,或者不懂得这个概念,你就活不好,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建议,人应该尝试与真实的自己对话。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内心的小孩。

在我们成年以后,内心的小孩其实依然存在,它代表着我们已经失去的青春,单纯,还有那些尚有的热情,希望,幼稚和顽固。

有的人选择把内心的小孩隐藏得很好,他们想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不肯越池半步。

有的人选择和内心的小孩共生,他们时而有成年人的成熟和稳重,时而也有小孩子的顽皮和天真。

有的人选择只做内心的小孩,他们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更单纯,更无畏,同时,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其实,承认自己被伤害了,承认自己爱错了人,是比承认自己有去伤害别人更艰难的一件事。

内心的小孩出来作祟的时候,就是你情绪波动的时候。

但它也是你的一部分啊,如果你都不忍心让别人受到伤害,那么又怎么忍心看到自己受委屈呢。

要学会对得起自己。

如果对不起,就要弥补,而不是叹息。

那么,我们第三个重要的观点来了:

恰好因为终结和解是一个理想境界,就像是一个梦想,不求达到,但要努力。

不用太过执念和强求,如果对和解执念,因为无法和解而耿耿于怀,不正好又说明你在不和解么?

能做一点是一点。就可以。不强求和解,才是和解。

-

这些年,我有一个人生经验是:

当我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完美后,我反而放心了。

你不必站在五十岁的年龄,悔恨三十岁的生活。也不必站在三十岁的年龄,悔恨十八岁的爱情。

我们不能站在后来的高度,去批判和讨厌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如果重来一次,以自己当时的心智和经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我有在努力尝试与自己、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虽然过程艰辛,但能够一点点接受真正的自我,真开心。

我肯定也不是一天就想通的,不是像电影里打通任督二脉一般,睡一觉就变成人生赢家了。

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生活中受锤,不断磨练,不断成长的过程。

还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话是:一个人要活成一支队伍。

以前我觉得这句话是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勇敢。

但现在,我认为这句话是在说,你是一个人,但你要成为自己的全部。

每个人,都是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你将来会结婚生子,你会组建家庭,但你的思维,你的头脑,你的意识,永远都应该是独立的。

一个人,不仅要做好自己,还要成为别人的老板、员工、丈夫、妻子,成为各种各样的角色。

但我希望,在你的心里,你就只是你自己。

与自己和解,就是要成为自己的朋友,成为自己的父母,成为自己的爱人,成为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

当你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你就会猛然察觉到:你并不是孤家寡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啊,就会突然有一种很多人在鼓励和支持着你的感觉。

与自己和解,不是与自己别扭,不是与自己拧巴。

与自己和解,是你要成为自己的守护者。

你要守住自己的心,守住内心的小孩,守住自己的情绪,也要守住自己的安危,守住自己的一切。

自我关怀的力量,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无论后来的故事怎么了,也要让后来的人生值得。

人对自我、他人、记忆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埋怨和悔恨,一种是怀念和感恩。

希望,在你以后的人生里,在你回首今天走过的路,总是带着第二种心情。

与自己和解,是这样子的:

你告诉自己,我要成为自己的守护者。

但成不了,也没关系。

与自己和解是一种境界(什么才是与自己和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