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什么意思(色即是空色是什么)(1)

周秋鹏

色即是空,这句话来自于《心经》,很多人都会背诵。但是,这句话到底讲的什么,看到的解释很多。

笔者也经常来面对这句话,尝试着去了解它的真实含义。琢磨的时间长了,大致有这样的觉察:

《心经》,是一个针对身心的训练方法。也就是说,里面所有的文字,都应该跟使用者的身心直接联系起来。色,和空,应该是指身心中的两个不同的现象,或者说状态。

色应该是容易感受到的。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好色,就是指喜欢看一些好看的事物,比如好色的男人喜欢看美貌的女子,好色的女人大概也喜欢看到型男。色,应该是指身心可以感受到的事物,通过眼睛、鼻子、耳朵、舌头、触觉、意念等,可以感知到存在着的事物。或者说,色是一种记忆,是身心可以感知到它的。甚至一个梦境,也是一种色,因为可以感知到它。

那么空是什么呢。空实际是感受不到的。我们闭上眼睛,去回忆一件事情,一个人,一些画面,都是可以的。但是无法去想象一个空。空是什么,身心系统无法模拟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色,但是无法知道什么是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美色的事物,人,或者景象。色,代表颜色,五彩缤纷。空,就没有办法了。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出空,或者用文字描述出空,因为一切想象和描述,都是色的体现。

而对于一个人的身心来说,色,就是身心内在的记忆。空,就算是讲述佛经的佛陀,也没有讲清楚,空是什么,但他讲了色是什么。他说色是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是以色、声、香、味、触、法的形态储存在记忆里的事物。但是他不讲空是什么,他只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然色即是空,那讲色就可以了,为何要多一个空字出来呢。说明这个空,也是相当重要的。

据说很多学佛的人,为的就是通过训练,而到达空。甚至古代把出家学佛的人,称为“遁入空门”,显示空代表了一个方向。或者说,空是成就佛道的一个途径。

当然更重要的是,佛陀说的一切佛经,可能都是针对使用者的身心而说的。那么色和空,都应该在身心中是寻找。现在佛陀已经讲清楚了色是什么,但不讲空是什么,可见空是不能讲的,是需要让训练者自己去发现的。

但是佛陀又暗示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见要寻找那个空,离不开色。因为佛陀把色和空捆绑在了一起。说明是要让大家从色的上面,来找到空。

后来有一些人觉察到,色的显现,也是需要背景的。比如我们看到一幅画,很美丽,那就是色。但这幅画实际是需要一张白纸来呈现的。要是没有那张白纸,那幅五颜六色的画,就呈现不出来。但是我们看到那幅画的时候,根本看不到背后那张白纸。那张白纸是否就可以代表空呢。我们看到的那幅画,是否既是五颜六色的画面,又同时是那张白纸呢。

但是很多人可能只看到那幅画,想不到它本来是一张白纸,只是后来被人涂抹了一些颜色上去。要看到那张白纸也很简单,找一个工具,把那幅画上面的颜色一点一点删除掉,最终就可以看到原来它是一张白纸。

色即是空,是否在讲我们的身心,被各种认知和经验堆积而成的记忆遮盖了。因此忘记了我们原本是一张白纸。我们只看到记忆,已经看不见记忆背后的存在。而我们需要把记忆一点一点删除掉,这样可以看到,我们并不仅仅是记忆,同时也是存储记忆的那个空无的状态。

那么,色即是空,本质上是讲,把色删除掉了,就能到达空。所以《心经》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转向内在,把身心中堆积的认知和经验形成的记忆,一点一点删除掉,不要去管什么是空,只管删除就可以。删除到后来,空就在那里。它一直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