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冷八杖

自己做手杖(闲话竹手杖)(1)

左起 楼辛壶 高野侯 王福厂 王竹人 丁仁 叶品三 童大年 张石园 左第八人未详

手杖、拐杖、禅杖、旅杖,其实只用一个杖字即可。题目的竹杖,也只是为念起来顺当些,因为杖绝非都是竹制。

但是,据考,最早用杖又确为竹制的,说杖实应为支字,古字分觧支字,即下为手,手上一竹枝。我们不纠缠这些,揀有趣的说。

俞曲园很早就拄根杖,並非因腰脚不健,而是怹老人家特别喜欢杖。时人及其门人弟子都知有"曲园四杖",按其弟子说法,这四杖是:

葵杖 以蜀葵杆去皮,留根及数须,以似龙首,风干后塗以绿漆,杖轻而坚,这是俞曲园自创的。

芙蓉杖 草本锦葵科,高可数米,取可握部分,风干修饰而成,亦取其轻。

延年杖 用胡麻 杆制成,胡麻又称亚麻,与北方所说芝麻不是一回事。其干有沟槽,具挺力,又轻,为杖亦隹。

葡杖 乃葡萄藤所制,是曲园花农所赠,是亦别致,俞樾爱之。

我们看这四杖,实都是废物制成,不以名贵金多为是,这就是雅与俗,文人与土豪的区别。

人们常见曲园老人和其曾孙儿俞平伯一帧合影,老人手持高高一杖,此杖非四杖之一,是一具藤杖。曲园六十寿时,其弟子王梦薇所赠。此杖来之不易,生日旳前一年就开始寻找,过半年才在北乡访到,是普度山僧人购存的,杖长七尺,色红体腴,古人名此种天台所产藤杖为华顶杖。曲园得之甚悦,常隨身携持。

自己做手杖(闲话竹手杖)(2)

齐白石持杖旧照 (藤杖)

齐白石老人常用亦一藤杖,古人以南诏所产红藤为佳。唐白居易有[红藤杖]诗,有句:"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李商隐之"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所云亦藤杖。南诏即今云南大理范囲。广西有花藤杖,身瘦有呶摹U憬焯ㄉ窖卤谒咸伲テず笊欤伟纪骨妫缮屯妫墒涤茫啊资镁酥帧=袷忻嫠F罚斯ず奂L啵耙患颜龋牟灰滓病

今有古无之杖,朽以为云南之檬子木杖尚可一择,然亦须百里挑一,非件件可赏用。

淸代有人用甘蔗制杖,选合适之材,置高屋詹下,经风日使去水份,略修饰即可为杖,称柘杖。

自己做手杖(闲话竹手杖)(3)

俞樾持杖旧照 (藤杖)

明人屠緯真说杖: "有方竹,上生九节,其崇不满七尺。有椶竹、合竹、之字竹,具可作杖。有三代时立鸠、飞鸠杖头,周身金银瑱嵌,用以饰杖。上悬二三寸长小葫芦、小灵芝及五岳图卷,暮年携之探奇历怪,多有相长之益。若万岁藤、藜藿为杖,形虽奇怪,此为老衲行具,非山人家扶老也,姑置勿取。"

明人文震亨说杖:"鸠杖最古,盖老人多咽,鸠能治咽故也。有三代立鸠、飞鸠杖头,周身金银填嵌者,饰于方竹、笻竹、万岁藤之上,最古。杖须长七尺余,摩弄滑泽,乃佳。天台藤更有自然屈曲者,一作龙头诸式,断不可用。"

明人高濂说杖:"惟合竹为佳,有以之字竹、方竹、老竹鞭为之者,亦雅。近日以荆木如杖形者,原其上有双枝厚根处,雕为双芝,摩滑如玉,亦可人意。得有三代商嵌金银瑱古铜鸠鸟杖头,须用棕竹为杖。余见有全身鏒金银者,形亦古甚,下有铜管,亦三代物也,制甚可爱,得此全副,老人受用无量。外此用万岁藤、藜藿为杖,形虽奇怪,此为老纳行具,恐非山人家扶老也,姑置不取。"

自己做手杖(闲话竹手杖)(4)

张大千持杖旧照 (木杖)

三位中,二人提到合竹,初以为合竹如方竹等为一竹品种,查书,古今无此竹种,然古人言必有据,再查。原来是这么回事;[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载:"贺到济阳,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此处仍末见合竹,再看:颜师古注,引文颖曰:"合竹作杖也。"原来是积竹杖,即数细竹拧为一体(一般三枝合一,如女孩辫小辫子),使弱为刚,杖则坚挺。积竹即合竹矣。此种杖今少见,但仍有,卖者多不知其源,乱起名。

方竹杖,有个故事:唐人冯翊在他的[桂苑丛谈]中讲的,说李德裕曾把一枝方竹杖赠予甘露寺老僧,老僧不识,竞把方竹削成圆的,又塗上漆。此僧之不觧事,可见一般。直刭宋代的范成大,还作诗说这事:

竹君个个面团团

此士刚方独澟然

外貌中心俱壁立

任从痴子削教圆

朽得一方竹杖,高近肩,寸方,尚合握可扶,唯表皮不滑,须日后修整待用。

淸道咸间,淅有石梅孙先生,得方竹杖一,其自书隶文刻于杖头:道光纪元博士;咸丰纪元贡士;同治纪元徵士。时人称其杖为"三元杖"。

今人说到竹杖,不能不说湘妃竹,此竹如今天价,谁持寸径七尺湘妃杖,当是新闻。有首大家较熟的湘妃竹杖诗,贾岛写的:

揀得林中最细枝

结根石上长身迟

茣嫌滴沥红斑少

恰是湘妃泪尽时

此诗无华而灵动思巧,非今之码词儿者可企及。

晚清有人在新安市上见刭一湘妃竹杖,长六尺多,根粗如杯,上刻八仙,须眉畢现,工精制巧,通体光滑如镜,谓百年以上故物,要价三十两。如今日此杖上拍卖会,其价必破天矣。

古人不似今人以钱量物,而是因须择物,如对湘妃竹杖的要求是:壁厚质坚,枝细节直,花斑疏落。我们现在要选,肯定是粗干多花,正与古人相左。

中国拄杖与国外文明棍使用有别,依传统,用杖自知天命始,至七十岁,仍在为臣者,要授杖以示优遇。这在[吕氏春秋]、[周礼]、[后汉书]、[三国志]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所授杖名曰鸠杖、玉杖、延年杖、齿杖等,意义相同。

竹根、树根为杖,古亦有之。淸人吳振棫[养吉斋余录]载:"萧山湯文端金釗,居官以清正名,在澄怀园以水荭花根为杖,名游龙杖。"

年来朽得一奇根,主根龙曲,副九根相交织如网,根根相联为一体,若云百态,若湖石洞窍歧出,握手为杖,坚挺千钧,可赏可玩,假以时日,摩娑令光,必无二隹杖也。

余欲命此根杖曰:珊网。一象其形,二表其意(罗诸杖之美,网人寿之瑞)。根身多可镌字处,欲以诗词铭补之,或可记一时之胜。

唐韦应物诗云: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一具好杖,由天赐成,非苦寻可得,可谓三分辛苦,七分天助。

自己做手杖(闲话竹手杖)(5)

合竹杖及细部

小叟申明:所有内容均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举报即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