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美好的一切源自遇见(世间众生有千百种模样)(1)

人生的太多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想要活成别人那样,而不是成为自己这样。羡慕别人的代价,常常就是失去自己。放得下就不孤独,站得远些就清楚,不幻想就没感触,不期待也就不会有在乎。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庸人自扰之。

人生,总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总有太多梦想一直落空,总有太多言语无人可诉。其实,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开,未必不是历练。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生,就是把快乐装在心中然后静静融化慢慢扩散。

量有多大,心有多静;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心静不静,和环境无关。最深的宁静,来自最宽广、包容的胸怀。福深福浅,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人生之苦,在得失间。心胸宽广之人,拿得起,放得下,无意于得失,自然坐怀不乱。心静了,才有闲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

每天都在说认知层次,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它是你看到,听到,触摸到一切东西并且给予回应的源泉。这个东西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你和外界的联系,你的人脉,资源,机会都衍生于这四个字。举一个例子,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字,如果你的认知层次高,那么你会认为我在帮助别人并且能够感受到我文字的力量,从而关注我,进行思考,转变自己;如果你的认知层次比较低,你会想到这又是一个卖鸡汤文的,没什么用的文字,于是就不会发生后面所有的事情;人的命运就是这样不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层次就在于认知的层次。你一定会发现,认知层次低的人在一起非常开心,而认知层次高的人在一起也非常的开阔,但是一个认知层次高和一个认知层次低的人在一起那就是一种折磨。比如说一个整天想着拉项目,搞扩大,怎样赚钱的人会被一个整天争来争去,充满计较的人搞得焦头烂额。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都没有错,错的是自己曾经的经历,因为那个经历是你形成思维模式,认知层次的唯一;

那么要彻底改变你的这种思维模式和提升你的认知层次,那就必须和你曾经的经历曾经的痛苦做斗争,注意不是憎恨曾经的经历,而是接纳曾经的经历。然后通过自律和改变化解你的内心,重建你的认知层次,这样才能对的起你的期待和理想,对的起你受过的焦虑。这种方法就是 1. 阅读 体悟; 2. 经历 反思;而且你要终生去做。稍微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不要以为你年龄已经很大了,没有必要了。但是你还有孩子,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你的孩子种下种子,你现在不改变那就只能等你孩子长大的时候改变,那个时候你受的煎熬比孩子叛逆期受的煎熬更大;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强调给内心注入能量,这个用俗话说就是为了让你的心智成熟,让你有智慧,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让你的认知层次提升。猫叫咪,咪叫猫,本质都没有变,只要你理解到了本质,都是一样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大家依然无法过好自己的人生,根本的原因是你没有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当你看着和你同龄的人大大的超越你的时候,领先你的时候,那种羡慕嫉妒甚至憎恨会让你感受到,那是什么?那是痛苦;

你每一天都在讲的自卑,懦弱,焦虑,迷茫,彷徨,压抑,抑郁,社交恐惧,拖延无期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认知层次低,你感受到的全是负面的情绪,也就无法感受到那些积极乐观正面的情绪,而你在寻求解决方法的时候找的是外界的情商,偏偏不承认是自己的认知层次低,那么你的那些情怀,理想,诗和远方只能和你保持越来越远的距离,让你终身痛苦。所以向你的内心去求索,而不是向外界去寻求方法是你唯一的解决方案;

曾几何时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导,但是没有。我只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来找到解决方法,现在我终于找到了,我想把我知道的全部都解释给你听,让你少走弯路。因为我一看到有些成长中的人在不断尝试,并且不能找到方法,那种迷茫,那种痛苦就让我非常的难受。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做好事和读书是我终身要坚持的事情,如果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那就是最完美的,不过这个交给老天爷;

我经常说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我没有正儿八经的信佛,但是这句白马寺大殿上的对联可以完完全全的表达出我的观点,我要帮你少走弯路,但是前提就是你自己想要少走弯路,如果你自己都不想,那我就是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内心,看了那么多的电视剧电影,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星际穿越》《士兵突击》《绿皮书》,你应该对这一点没有任何的疑问;

取得一个人的信任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建立联系,通过耳濡目染的行为和语言来一点一滴的建立起这个信任,这一点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缺点是耗费的时间长;第二种是触动你的内心,让你去思考,感受到别人的善意。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生的共情力,缺少任何一个都没有用,这需要长期的悟和练;我现在用的就是第二种方法;

回过头来说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我也是凡人一个,只不过多读了几本书并且和自己的内心建立了联系。所以我说我没有任何私心那是荒唐,只是我的私心放在了第二位,第一位是帮助你少走弯路,第二才是费用,而且这两个的前提都是能够触动你的内心,你觉得值多少钱你就给多少钱,我不讨价还价,因为这个在我看来任何世俗的东西都无法来衡量。

我们面临着生活太多的琐碎,人生太多的不如意,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痛苦懊恼,总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最糟糕的人。我们执念于这一些幻象之中,总在让自己沉迷于其中,无法超脱,无法自拔,我们也不知道如何逃离,所以痛苦常伴随自己,这就是看不透。

世界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自己的内心。所以在儒家,释家,道家,多家学说之中,讲究的都是养心的一个道理。

内心纯正、平和,那么外在自然没有灾祸,如果内心都是戾气与痛苦,那么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一个糟糕的深渊。

人生的痛苦是因为执念,人生的烦恼是因为在乎。

太在乎一些东西,就会有得失,有了得失就会有了痛苦,即便面对那些看不透的虚妄,也是因为内心过多的在乎所带来的困扰。

面对着这一切的痛苦,解决这一人生痛苦祸患的根源,那就是看淡。

《庄子》之中就有“井底之蛙”这样一个故事。

井底之蛙对东海鳖说:“我很快乐,我在井口跳跃玩耍,在破壁处休息,回顾水中的蚊子幼虫,小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乐。我独占一坑之水,你怎么不来井里看看?”

东海鳖左脚还未踏进井里,右脚就已经被绊住,小心翼翼的退了出来。

东海鳖告诉井底之蛙:“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的博大,千仞的高也不足以量海的深,夏禹时代,九年水淹,海水也没有增多,商汤时代七年大旱,海水水位也没有变化。”

井底之蛙听了这一些话,惊恐不安。

庄子的这个道理,是借助井底之蛙一般的狂妄无知,说明在我们的认知之外,有着不可企及的世界,无论何时不要过于自以为是。

井底之蛙这个道理除了针对于人生的智慧态度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于我们人生的认知。

我们的人生太过于主观的信赖自己的主观情感,总认为自己认知的就是合理的,就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思维好像是井底之蛙一样。

在我们的认知之外,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天与地,在我们的主观执念之外,也有我们未曾想象的自由与舒畅。

就好像整个宇宙与人来之间的关系,宇宙是一个广袤无限的空间,而人只不过是地球飘渺的一个角色。

在历史沉沦数千年的时间之中,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栗。

把人与自然环境去相比,一个人所占据的空间可谓是不值一提,但是就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很多人却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对于人生的得失太过于的看重,就好像井底之蛙一般。

生命之伟大,人生之飘渺,在我们的认知之外,而我们要做的,是逃脱自己井底之蛙的思维,用不一样的方式去看待人生。

古人有云:“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命运让我福分浅薄,我靠增加自己的德行去面对它。命运让我们艰苦劳累,我便放松自己的心情去弥补。命运让我窘迫,我就加强自己的德行来通达。

命运对待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我们不在乎,要用一个更积极更乐观的方式去回应。

但是很多人却往往相反,只是执念于人生虚妄的烦恼和痛苦之中。

当我们从另外一个广义的角度去认知人生的时候,回头再来看,我们整天的那些抱怨和执念的痛苦,还有意义吗?

人生无常变化总是存在,那些你所看到的那些厄运和痛苦难免会产生,而对于人生的长久来说,这根本不值一提。

不要做井底之蛙一样,只知道自己的痛苦,也要看到“痛苦”之外未曾认知的层面,看见你所执念的琐碎烦恼之外,更广袤的一个人生,这样的认知才有价值与意义。

读书到最后,是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使人温和,温和使人坚定。

不执着于拿起,也就无所谓放下,人生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叫“有亦可,无亦然”。

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仅仅只是度过了它,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没有喜悦的生活,你就没有生活。

作为女人,一定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有自己的小情趣、小爱好,不能只沉迷于柴米油盐,否则只会剩下油腻。

欲念是痛苦的根源,放下是幸福的内核!我们仅是来地球一趟的旅行者,所不同的是咱们各有各的归期。

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须计较身边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先贤有云:“恃人不如自恃”(《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求诸人不如求诸己”(《淮南子 缪称训》);“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元 范椁《王氏能远楼》)这些都告诉我们: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求助别人不如依靠自身;人生在世,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去做,只要坚持不懈,一步一步地走,就能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人的福气与能力均来自个人不懈地努力。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运气不好,其实都是能力不够。没有人喜欢承认自己能力不足,但倘若将一切归咎于运气,看上去就那么自然且无伤大雅。福气与能力是成正比的,你越努力,能够抓住的机会也就越多,福气自然也就越多。

量变与质变原理大家都很清楚,当量变到达一定限度就会发生质变,同样,当你能力到达一定程度,你也会收获别人得不到的福气。

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梁启超看起来便是个“有福”之人,年少得遇名师,声名大噪;出外期间妻子操劳照顾,任劳任怨。但细细探究,就会发现这些“福气”都是他努力的结果。梁启超年少勤奋,“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不会官话的他在碰了钉子后,立志学官话,夫妻二人制作了小册子,早晚勤加练习,终于以官话“驰骋于全国!”

虚度时光不如努力奋斗,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把玩手机、说闲话的时间拿来看书、发展兴趣爱好,你的努力早晚有用到的地方。上天不会看不到你的努力,别急,福气正在前方等着你!

学识和经验均来自长期的积累。歌德曾说“经验,是永远的老师”。经验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透过他看到过去,也能通过它预测未来。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验总能在关键时候,给我们准确的提示,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没有学识的经验比没有经验的学识好,一个人经验丰富,人生道路会走得更顺,也就能更容易遇见福气。

梁启超的子女个个优秀,时人无不羡叹。但羡慕与夸赞的背后,是他为子女付出的心血,在子女教育上积累的经验。在流亡日本期间,长女思顺一直陪在梁启超身边,梁启超的教育也主要围绕这个女儿展开。在他的《双涛阁日记》中记载了教育女儿的过程及感悟。他在日记中写道,希望女儿能够“行当渡西海”,传统国学也要重视,要不然“国学苟多慌,虽美终有阙”。看到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过得不开心,梁启超立刻总结反思,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他给出建议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专业。

生活需要经验,需要反思总结。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犯过的错误不要再犯。日常生活中每天拿出睡前的几分钟,在脑袋里梳理一天的工作生活,总结出自己的不足。

乐观沉稳的心态来自生活的沉淀。心态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如果人是乐观的,即使弱小,也能抵抗一切。乐观沉稳的心态不仅能够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还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当你周围的人都因你而感到开心,当你与他人关系融洽时,那你的生活便会充满阳光。

梁启超也有过挫折和困苦的时候,不论是在他前期逃亡时期,还是在后期遭人攻击的时刻,他从未灰心丧气,也并未愤怒怼世。他始终以一颗年轻的心,审视自己,观察世界。

心态决定成败,也影响一个人的福气。或许我们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相信好运与厄运交织才是人生常态。遭遇失败不要太过伤心,要学会朝前看,获得成功时,也不要高兴过头,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不侵犯他人,不伤及万物,人世万物也不加害于你,这就是平安。不求大惊大喜,只求一觉到天明,真正的平安是良善,是一颗坦荡的心,如此,风吟故里,日月安祥。

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花开得好,或者食物符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以此来欣赏,来审定。

真正的开悟,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地活着。

往往一开始没想过有结果的感情,到后来,竟变成你人生中最认真、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法国人说,所有最精彩的旅行,都不是发生在外在,而是在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发掘内在的自己,往往更胜于到外面走一万里。

表白或被表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结局不是谈一次恋爱,而是少一个朋友。

生命很短,未来很长,别让负面情绪占据你的内心,永远都把自己当做一只鸟,一只拥有快乐和自由的鸟;用心地经营着每一天,用力地爱着一些人,如果你经常是笑醒的,那么你是快乐的。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徐志摩说;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

什么是一心一意?没选择,是你;有选择,还是你。选择了你,便不再选择,永远,是你。

读书,是人生最高级的修行。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安静,内心更加丰富,精神更加富有。

人强烈追求什么的时候,那东西根本上是不来的,而当你努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

成年人的平和,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

请不要为了那页已经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让我们安之若素。

人生就是这样,看热闹的永远数不胜数,替你解围的却总是寥寥无几。

所谓教养,就是做事的时候,很自然的,不让人家产生压力,所谓修行,就是让每个靠近你的人都很舒服。

命运,从不会偏袒任何人,却一定会垂青认真的人,做一二月的事,八九月自会有收获。

当你走到足够高的高度,你会发现,自己的身边,全是好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真正的审美,是建立在一定沧桑人生的悲剧情结之上。

人有书,则不俗,读书,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也见自己的过程。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挫折和磨难,这种磨难和挫折就像修行成佛的人一样,必须历经苦难才能正果。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平坦大道,没有经历挫折和苦难。这是规律,这就是道。

遇到挫折要正确对待,不要抱怨,不要怨天尤人,你已经困难成这样了,也就是坏到了极点,那么恭喜你,好的兆头即将到来。只要努力,会很快成功 。

坏就是好,好就是坏,失败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失败,如果你在困境中,那你就要更加努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彩虹不可能永远挂在天上。这是《易经》阴阳变化原理,也是道。

为什么在困境中人会更加成熟,就是我们有失败的经验,什么都敢尝试,什么都敢干,因为不怕失败,所以就很有勇气,就会更加成熟,就会成功。

总之,没有挫折和失败你就不会成熟,不会成功。有一句话叫“越挫越勇”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不经历黑暗与磨难,往往难成大器。人生苦短、道路漫长,很多人根本看不到通向黎明的道路,他们无数次地质问:为什么总是摆脱不了苦难的纠缠?殊不知,正是这些磨难,使得人生充实而多彩。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生活得不愉快,没有别人那般滋润,自认为是世上最不幸的人。殊不知在这大千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承受着各式各样的苦痛和磨难,人生若是少了这些,大概也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

人生的挫折与磨难千姿百态,有的可以轻松克服,有的却只能绕过。

生活中,人们必然会遇到何种各样的挫折与磨难。当下,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关系的变化,间接影响到很多人人生目标的确立。

社交的复杂性,从某种程度上增大了人们处事的风险,一味消极地忍耐或回避,根本毫无意义,唯有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不断向成功的目标奋进。

这就是生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生存的欢乐,往往需要以承受痛苦和挫折为代价。

这是对人的磨练,也是对一切生命的磨练。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在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经受适当的挫折是很有益的。只有经历过短暂的黑暗,接受过挫折和失败的洗礼,才能多一分成熟和坚韧,以更好的心理素质来直面人生的风雨。

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一切的曲折坎坷。

是磨难,教会我们失败后要永不气馁,从头再来;是磨难,教会我们严谨务实,一步步迈向人生的高点;

是磨难,教会我们危难时沉着冷静,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磨难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严峻和残酷。

可反过来,很多渴望成功的人,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一辈子都在与苦难的现实相抗争。

这就是生活,永远都不能放弃自我,放弃了自我,人就彻底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台湾诗人余光中是这样解读人生的:“像瓜而苦,被苦难引渡,其果而生。”

很多时候,人生的结局是美妙而不可知的,很多人挖空心思想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很多人却甘心在困苦中搏斗一番,不用说,最终的胜利者,自然是那些跨越磨难的人。

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多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赏,低不自抱自弃;

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诸葛亮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俗气、躁气。

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此静气。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憎,在一定的环境中某种情绪总是要表露出来的,这是人的秉性。

静气源于定力,道家强调修心,心定、身定、都强调的是定力。《大学》教以:“定后而能静,静后而能安,安后而能虑,虑而后能得”

《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只能占其中一枝;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不过只能灌满自己的肚子。

人也应如此,这个世界的物质无穷无尽,但我们所需的,也不过是饱腹之食与一方安身之榻而已。

人活在世,钱无需太多,够用就好;车子不用太贵,能代步就好;房子也不必太大,有家人在就好。

只有物质生活简单了,身边的一切才会变得清晰起来。

反之,如果我们被物质所控制,生活则变得沉重而焦灼。

曾有位博主,拍摄了一段“断舍离”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视频中,她清理了几十件连吊牌都没拆的衣服;一大堆没有使用过的手机壳、数据线;各种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赠品.......

扔掉了这些不要的杂物之后,竟然腾出了小半个家的空间,整个人和空间都变得明亮起来。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总是沉迷于物欲望中,导致囤积大量物品,占用空间不说,更是消耗了时间和精力。

世间的诱惑五光十色,一山更比一山高,一旦沉迷在物欲中,也就陷入了永不停歇的追逐,身累,心更累。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人生在世,三千繁华,终归朴素,生活真的不用追求太多。

不为物所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这才是人生的智慧。

生活至精,方得长久,想必大家都看过这则挖井取水的漫画:

在每次快要接近水源的时候,工人就选择放弃,换个地方重新挖。

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力气费了不少,但水却一点也没有得到,最终一无所获。

从上帝视角来看,我们都会嘲笑工人的不专注,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不也是如此吗?

急于求成、心猿意马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什么也做不精。

就像林语堂所说:“一种人生的真相是,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都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

世间选择何其多,但真正适合自己的,只有一种而已。专注于一件事,观其微,做其深,胜过很多敷衍了事。

"静气"需要修养,需要自己去历练和积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后天成长的产物。所以,境界有高有低。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为有了磨难,人生才显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有了勾践的卧薪尝胆,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恢宏史诗。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峰回路转的人生才精彩!

每一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得藏着多少汗水与泪水生活之所以不够有趣,是因为不够努力。

这世上沒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鮮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

改变自己,你才有自信,梦想才会慢慢实现。做最好的自己,懒可以毁掉一个人,勤可以激发一个人!不为别人,只为做一个连自己都羡慕的人。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是奋斗努力!

不是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轻而易举的成功,在他们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只有默默付出的人,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

岁月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人,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勤奋刻苦的人,精致背后的坚韧与自律,才是这世上最好看的风景。

一个人成功的背后不是你努力了多少而是每天不断的付出和累积。即使失败你也不会后悔因为你付出过。

每一份努力都是有原因的,但每份努力却不一定有回报,对吧。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抹不堪回忆的心酸。

每一个有信心对未来说“我敢”的人,都注定走过不平凡的路。每一句“我敢”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努力而拼搏的人。

每一份让人羡慕的生活,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每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都有一个千疮百孔的灵魂。

不要只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艰苦的付出,与其羡慕,不去默默去努力。

作者;青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