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七个省新高一的学生进入了新高考模式。

新高一的同学到了下学期,开始考虑如何选科了。

很多同学和家长也对选科后的在校学习、考试等模式很好奇。

今天列个清单一并介绍一下。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1)

1、选科没有那么难。

原来的文理分科,就是两个套餐,选择相对容易;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就更容易纠结。

语数外是确定的,不分文理科,三门都一样。“3 1 2”的共12种选择模式。

不管是3 1 2模式,还是3 3模式,还是很简单的,就四条原则:

第一,自己喜欢;

第二,自己擅长;

第三,同等条件下选择理科,比如物理和历史一样好,首先物理;

第四,有确定职业规划,也就是有明确专业诉求的,要考虑相关专业的选科要求,比如,想成为医生,选理化生(牙医要求必选理化,药学要求必选化生)。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2)

各种巧妙的算法说,各种投机取巧的规划,这样选划算,那样选科学;关键是,又没兴趣,又没能力,学着多痛苦。因为最终是孩子来学,孩子来考,没有必要花大价钱找人帮助规划。

“影响终生”“终生后悔”之类的字眼,多是商业操作制造的焦虑。

比如说,大家会看到很多种组合的专业录取比例,不管是96%,还是50%,组合对专业选择的辐射面的大小,不必成为选科依据,只要孩子喜欢,符合人生规划,就没问题。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3)

当然,同等条件下,两科同样好,或者两科同样不好,专业覆盖率可以作为参考。

在这种情况下,要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你选的那个科目,你的相对排名是最靠前的。

比如,你选生物,你这一科能排到所有选这个课的学生前30%,你选地理能排到前20%,从理性来说,就应该选地理。当然,难点在于,这是一种估计,是很难估得准的。

去年做直播时,我咨询了班里的学生,他们是新高考高三学生,他们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补充。可供大家参考。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4)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5)

有一次和一位校长吃饭,他开玩笑说,如果学生只选物化生和政史地两种组合就省事了。

显然,新高考选科中,还有一股力量来自学校。

学校为了管理的方便简化组合类型,为了使学生(或学校)的利益最大化使用“田忌赛马”策略,会对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作干预或引导的。

据说,目前已有不少学校通过各种劝说、操作,最终提供4-6种套餐,高一下学期就完成了。

合肥的学校,大多人数多,提供的套餐应该会多一些。

总体而言,就是到饭店吃套餐,怎么选?要考虑:

喜欢吃什么?(兴趣)

适合吃什么?(特长)

应该吃什么?(需求)

饭店有什么?(条件)

2、认为选文科组合会考不好,是因果倒置。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借鉴其他已经实行新高考省份的数据来比对,说选文科考得不好,不如理化组合,得出结论:不应该让孩子选择文科组合。

一方面,文科的录取比例确实比理科低。

另外,这是典型的数据主义谬误,因果倒置思维。

实际上,不是因为选择了文科组合,导致考不好;而是因为本来成绩不是顶尖的,或考虑选理化拿不到A 或A等,所以才选择了文科组合。

比如一部分同学选政治,是被动选择,不是因为爱这一门课,而是因为理化生地等都不太好,没办法选择了这一科。

顺便说一下,对于将来准备考公务员的,同等条件下,可以考虑选政治。

第3点,孩子还是有固定班级的。

新高考后,孩子还是要分行政班的,还是有固定的班主任的。

很多家长以为学校里边要实行走班制,没有了班主任,于是想着学校里边就会一到下课时间往各个教室去,甚至担心会乱成一团。

不会的,不管是3 1 2,还是3 3的模式,至少有三科是固定的,而且语数外课时比较多,学生绝大多数时候是在自己班里的。

再说,像安徽绝大多数高中,一个年级近两千人,只就12种组合,而且传统的理化生、政史地组合肯定占绝对优势的比例,一个年级只有极少数班存在上述情况。

第4点,“重点班”还是会有的。

因为传统组合(理化生、政史地)人数会占绝对优势,学校大多也会往这个方面引导,所以,班级还是要分层的。

即使是自由选的学科,学校大概率也会分层教学。

这时,还要考虑孩子的匹配度。

不能盲目追求进“好班”,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5、班级人数会不均衡。

尤其是学生少的学校,每种组合人数不可能一样,自然班级人数也会有差距。

6、考试时间会变长。

这里说的是考试的安排。

原来,所有学科都是全年级统一的。高二分文理后,因为只有两种组合,没有冲突,所以数理化和政史地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但现在就不行了,选科要排开,要分别进行。

比如3 1 2模式,物理和历史是可以同时考的(因为这两科不能兼选),其他四科则必须分开考。

连高考都是要安排成三天。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6)

不同的是,不一定是连续作战,可能会休息半天或小半天,因为有的半天考的科目,你可能没选。

7、连堂课将会增加。

因为,课表太难排啦。

等级考的科目肯定要优先,因为他们要同时上,语数外就要让路,等他们排好再安排。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7)

8、年级组共享教师。

因为上一个原因,如果有老师请假,调课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就要由同学科的其他老师帮助上课,或者并班到大教室上课。好处是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个学科组的很多老师。

还有,英语如果实现两考,第一次考完后,有的同学觉得满意了,后面的英语课就会被安排成别的课,还要专门排临时班,抽别的老师来上课。

9、平常月考将受到重视。

因为录取方式也在变化,强基计划增加是大趋势,平常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将成为重要的参考。

命题、监考、阅卷将更严谨。

如有学生请假不能参加月考,还要制定相关规则。

10、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提高。

一方面同班不同科情况的出现,班级学科督促上不能“齐步走”,要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科负责。

另一方面,家长可能不太关注,就是高考命题改革,在经历着从考知识、考能力,到考素养的变化。命题表现出综合性、情境化、重任务、重解决问题等特点,包括题目形式变革,语文、英语减少选择,理科增加多选等,学习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跟着老师走,甚至被老师牵着走、推着走的学习方式,都很难应付新高考。

以后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都不存在了,各个学科都参照“课程标准”及“高考评价体系”,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新要求。

当然,新高考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洗牌,对学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很多学校也准备借此机会或弯道超越再创新高,或咸鱼翻身重塑形象。

11、关注综合素质评价。

大家经常听到“两依据,一参考”,这个“一参考”说的就是综合素质评价。

课题、社会实践将成为常态。

学校要培养全面的人,国家要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

这方面家长应予以支持和重视,不能只想着孩子考高分。

学校一位校长开会时就说:“只知道做题、死学,考上清华北大,这不是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

即使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也应重视,因为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的依据,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生涯规划教育将更受重视,家长也应提前关注。毕竟,考多少分、考什么样的学校,最终还是要看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12、计分方式的变化,是为了方便排名。

首先说一下,选物理方向的和历史方向的,是分开算分的,和以前文理分科时一样的。

选考的科目不一样,最后高考报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怎么算分呢?

所以要由原始分,变为等级分。

这一点,不同地区,还不完全一样。

上海高考总人数少,就直接按等级定分数:考了A 就是满分70(上海等级考科目满分为70),A级的就是67,再下一级就是64,依次类推。

但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如果A 和A两个等级的分数边界是80分,你考了80就是70分是A ,我考了79分是A等,就是67分,原始分只差1分,但计入总分的等级分,却差了3分。每两个等级之间,都存在这一问题。

其他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满分是100分,目前,采用的是一种换算制,这里有一套计算方式。

如果数学还可以,大家看下面三个图,很容易明晰。

第一张图,就是你的分数排名在不同区间,有一个分数范围。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8)

第二张图,就是你的原始分(实际考的分),会得到一个转换分(实际高考参照的分)。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9)

第三张图,这里有一个计算公式,用汉字表示,更容易明白一些。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10)

看不明白也没关系,简单理解就是,学生在选了同一科的同学中的位次决定分数的高低。

要是还看不懂,没关系,高考结束,你查到的分就是转换后的分,系统算好了,不用你费劲算了。

为什么要这样折腾呢?

就是因为选科不同,试卷难度不同,分数不同,会带来不公平。经过换算,可以更准确地体现你在所选科目群体中的排名。以排名折算来的分数来算分,相对公平。

13.思考孩子的生涯规划。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11)

新高考高一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12)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