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底都会举办一次十分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来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安排,进行重要部署和规划,也可以从中透露出很多“预期管理”。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是12月8日~12月10日召开,所以这份已经公布的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通稿,还是有很多重要信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思考,本文也会来做一些个人的分析,仅供参考。

(1)主题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提炼一下,我觉得主题就一个字,那就是“稳”。

本次内容通稿全文4000多字,其中稳字出现25次,去年则是出现13次。

从内容看,会议是明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所以,“稳”可以说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题。

其实这不单单是明年,从2018年至今,我们每年的工作重点基本都是在稳定上。

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我们当前面临比较严峻的外部压力挑战,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自身内部面临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

不过,今年是把“稳”上升到主题层面,这一点也可以从具体内容看出来。

(2)内容结构

我把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提炼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

会议开篇按照惯例是先肯定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同时对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出总结。

其中提到“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

这里是首次提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过去3年的这方面描述对比,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区别。

经济逆周期调节意义(什么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1)

这里我也说一下我对这三重压力的个人看法。

需求收缩:是指,今年整体消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的现象,当前消费显得比较疲软。

供给冲击:是指,目前席卷全球的原材料价格暴涨、能源价格暴涨。

预期转弱:是指,当前我们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所带来的的GDP增速放缓预期。

我认为,明年我们GDP增速能保持在5%增速,就已经算很不错了。

在2019年之前,我们GDP增速是至少可以长期保持在6%增速。

现在至少是要换挡到“5时代”,这个预期转弱,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另外,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时候,开头一句话就是“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这里有几个注意的地方,一个是“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另外一个是“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这里我个人认为“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更多是指财政政策要先于货币政策。

因为前面有提到“各地区”,而各地区所能做的主要就是财政政策。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财政政策跟货币政策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各地方也没有多少余粮,债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货币政策不支持,财政政策也很难有太大的力度。

对此,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给明年经济工作,做出了“七大部署”

1、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4、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5、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6、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7、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这七大部署里,又有很多具体内容,我挑一些我比较关心的内容来具体说说。

(3)注册制

一个是提到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过去两年,科创板和创业板先后施行了注册制,所以全面注册制一直是被提及,本次在经济工作会议被再次提及,基本意味着明年施行全面注册制,已经没有太大悬念。

其实A股现在跟全面注册制也没太大区别,过去这五年,是海量发行了大量新股,所以全面施行注册制,只是临门一脚的事情。

2015年,A股还只有2600支股票。

到了2018年,A股有3600支股票。

3年就发行了1000支股票。

现在A股已经有4600支股票,3年时间又多了1000支股票。

其实科创板和创业板施行注册制前后,我们发行新股的速度,并没有太大变化。

只要A股T 1不变更为T 0,那么A股的整体模式和生态,还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全面注册制的影响,更多是长远的,而且全面注册制,需要更加严格的退市制度去执行。

另外,当前A股的发行速度,已经是冠绝全球,不过跟以前相比,现在多了外资这个增量水源。

所以一方面IPO融资抽水,另外一方面外资流入增水,这一增一收,差不多刚好持平,所以A股的整体估值水位没有太大变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外资的流入增水,并不会永远不变,也要提防外资明年在美联储加息号角下出现反水的可能性。

(4)碳达峰

这一次对碳达峰的表述,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其中提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这里,我认为最后这个“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很多信息量值得思考。

今年,我们出现一些“运动式”减排,也在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限电现象,甚至出现东北断闸限电的电网事故。

能源转型,是人类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坚定的推行新能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所以,在发展新能源这件事情上,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也是一直在努力去做。

不过,今年包括欧美国家出现的能源危机,也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有这样的表述“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今年欧美爆发能源危机后,都纷纷加大对煤炭的使用力度。

所以,一旦遇到能源危机,即使欧美嘴巴上说一直要减碳,但身体却很老实的“加碳”。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长期现象,但也值得我们警惕。

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我们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是要立足于我们“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

这是相当重要的清醒认知。

(5)风险与博弈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也有一大段专门提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经济逆周期调节意义(什么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2)

其中提到了“精准拆弹”、“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还有“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从2018年开始,我们在大大小小的场合,不断提及防范系统性风险,一直在做提前的排雷,来未雨绸缪。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金融形势,我们这样的未雨绸缪,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金融领域,提高风险意识永远是最重要的。

要如何降低风险,在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的宏观政策部分,也有提及。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以上表述,可以跟过去两年对比一下。

经济逆周期调节意义(什么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3)

可以看到,2019年的“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还有2020年的“宏观中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本次都没有表述。

此外,本次也没有“不急转弯”的表述。

相同点是,保留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

另外重点是提到了“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

这一点,我是这么理解的,大家也知道美国11月通胀率已经高达6.8%,在本周四美联储下一次议息会议,大概率会加快缩减购债,现在市场已经预期,美联储加息时间最早会提前到明年4月份。

经济逆周期调节意义(什么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4)

在美联储有货币转向的预期下,意味着明年全球的货币周期,将开始发生转向。

从之前的大放水周期,转变为大收水周期。

面对这样的周期变化,要进行“跨周期”和“逆周期”的宏观调控。

那么什么是“跨周期”和“逆周期”的宏观调控?

我认为就是,调控目光要放得更长远,对经济做提前的预判式调控,来进行周期错位。

举个例子。

去年5月份,我们先于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开始回归正常的货币政策,我们是比欧美央行提前了整整一年行动。

而就在欧美央行开始缩减购债,我们央行在下半年却降准了两次,虽然只是用来置换银行MLF债务,算不上大放水,但也可以在收回MLF的流动性的同时,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充裕。

从过去这两年,我们的货币政策调控上,可以明显看到“跨周期”的影子,我们央行的货币政策,过去这两年,是都走在了美联储前面。

关于“跨周期”这个概念,最早是2020年7月30日的会议上出现的,当时是说“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到了2021年7月30日的会议上,也再次提及“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所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去年5月份央行开始提前回归正常的货币政策,就是属于“跨周期调控”。

我们提前回归正常货币政策,因为控制住了疫情,我们不需要像欧美那样搞大水漫灌,也因此提前积攒了一些弹药。

所以,在当前欧美央行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美联储需要提前加息,来重新积攒弹药。

但我们却可以在美联储加息之后,选择适度降息放水,来刺激经济,这就是逆周期调节。

因此,“跨周期”和“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我理解就是“掌握宏观调控的主动权,用更长远的目光,熨平周期切换时的经济波动”。

而美联储明年提前加息,等于是在经济周期切换的时候,放大了经济波动,不利于社会稳定。

“逆周期调节”是1929年大萧条之后,基于凯恩斯主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货币政策方式。

也就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放水,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收水,这样可以确保经济周期切换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波动,熨平波动,让经济周期切换平稳过渡。

但很显然,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只能不断的量化宽松。

虽然2018年试图大幅度缩表,来逆周期调节,但随着2018年美国金融市场的崩溃,和2019年的钱荒危机出现,美联储不得不重新降息、扩表大放水,结束短暂的逆周期调节。

而2020年疫情的出现,更是让美联储一下子打光了子弹。

所以,当前美联储已经失去逆周期调节的能力。

经济逆周期调节意义(什么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5)

相比之下,我们当前还是有一些弹药(利率),可以来进行“逆周期调节”,从而实现更大尺度下的“跨周期调控”。

跨周期调控,精髓在于怎么“跨”。

我之前也跟大家强调过。

我们并非永远不能降息放水,在经济需要刺激的时候,降息放水是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是没办法缺席的。

但在与美国这场激烈的经济金融博弈里,降息放水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美联储加息之前,我们就因为撑不住而降息大放水,很容易提前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化。

从而在美联储加息之后,被戳破泡沫,而被收割。

但是,假如是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全球资产价格泡沫被戳破,引发美国内部的金融危机,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导致衰退出现时。

这个时候,我们再去降息放水,一方面能起到刺激经济的效果,另外一方面还有机会趁着全球资产价格暴跌,有放水抄底的机会。

说白了,降息放水只是一种工具,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看怎么用。

用得好,降息放水就是一把能有效杀伤敌人的利刃。

用不好,降息放水反而有可能伤到我们自己。

所以,凡事有利有弊,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去“因势利导”。

这就是我理解的“跨周期”和“逆周期”有机结合,背后是隐含着我们和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博弈。

总结一下,从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来看,在不考虑明年更多变数之前,我认为有一些可能,做一些预判。

1、明年4-6月份美联储加息之后,我们可能会在美联储加息之后的3-6个月,反向选择下调MLF利率,进行逆周期调节。

2、财政会走在货币前头,也就是明年上半年,一些财政支持会有所体现,考虑到本次会议上,对消费提及次数并不多,明年上半年的财政支持,可能更多体现在基建领域。会通过基建拉动投资,不过这不意味着要给房地产松绑,房地产和基建有交集,但并不等同。房住不炒仍然没有太大动摇空间,但我们仍然会稳定房地产市场,一切以稳为主。

3、我们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应该不会太大,整体仍然不会大水漫灌,更多只是为了等美联储加息,戳破全球资产价格泡沫之后,假如美国出现金融危机,我们则通过适度降息放水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和救市。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