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涞水县,地处保定市北部,行政区划代码130623,总面积1661.61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31.58万人。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

保定市行政区划图

2、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地界,秦代属广阳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逎县,属幽州涿郡,晋代隶属于范阳国,北魏时期改为遒县,属范阳郡,北齐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并入涿县。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析置范阳县,俗称“小范阳”,六年(公元586年)改名固安县,八年废,十年(公元590年)改置永阳县,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涞水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隶上谷郡。唐代在上谷郡与易州两个名字之间几次变更;

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北伐,攻取易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省入易县,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再度为辽国所有,复置涞水县。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辽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为金朝所占,元代隶属保定路易州,明清两代属保定府易州;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2)

明清时期属保定府易州(图片源自百家号/地图讲史)

建国初期隶属于保定专区,1958年撤销涞水县,县境分划给涿县与易县,1962年恢复建制,1968年改属保定地区,1994年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划归保定市管辖。

3、庆化寺花塔,位于永阳镇北洛平村北2.5公里处龙宫山南麓,通高13米,砖木结构,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构成,塔基呈八角形须弥座状,高3.4米。塔身下半部分开东、南、西、北四座拱门,上半部分是八层砖砌小佛龛(kān),其中第一层至第七层每层16个,第八层减为8个,共计120个小佛龛;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3)

庆化寺花塔

庆化寺相传始建于汉代”。明清时期多次重修,现仅存几通残碑与一座佛塔;

“花塔”为一种民间称谓,是宋辽金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佛塔类型,存在时间较短且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由于建筑技术和装饰工艺复杂,因此建造数量不多,留存至今的较少。

4、西岗塔,因坐落于涞水县城西约一公里处,故而得名,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楼阁式砖塔,高36米,内部中空,可攀登至顶层,在我国古塔之中属于比较罕见的类型,具体建造年代已无从考证,根据其造型和结构判断应该为辽代遗迹。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4)

西岗塔

5、皇甫寺塔,因皇甫村而得名,原为毗卢寺舍利塔,后寺院被毁,仅存该塔与古碑一通,高22米,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建于金大定年间,1984年重修。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5)

皇甫寺塔

6、龙严寺塔,原名镇江塔,因坐落于清水河东岸,故俗称“水东塔”,建于辽代,为正方形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14米,明清两朝多次重修,据《涞水县志》中“重修龙严寺右侧古塔”记载:“龙严寺创额于金大定十八年,因古塔年深朽驰,屋檐颓毁,龙严寺比丘尼本果、本正二人不忍观之,共议特邀乡人重修,并将修葺经过勒石敷于四层檐上,以传千古”。(比丘尼为梵语音译词,指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具足戒为比丘、比丘尼所持的戒律,因与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根据《四分律》记载,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6)

龙严寺塔

7、金山寺舍利塔,位于涞水县石亭镇东龙泉村西北方的金山之上,塔高8.18米,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砖塔,是由尼泊尔人阿尼哥等人于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资助金山寺禅师圆融广慧所建;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7)

金山寺舍利塔

金山寺始建于晋代,兴于元代,盛于清代,曾是当地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禅院,元明两代为皇家寺院,后毁于战火,仅存舍利塔、山门及七通碑刻;

阿尼哥,尼波罗国(今尼泊尔)王室后裔,元代杰出的建筑师、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元朝第一位帝师八思巴的嫡传弟子,生于蒙古乃马真后三年(公元1244年),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八思巴建黄金塔于吐蕃,遂下诏征召尼波罗国良工,应征者80人,阿尼哥自请为领队,次年黄金塔建成,八思巴爱其才,收为弟子,并举荐给忽必烈,因而召至大都,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授诸色人匠总管府总管,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诏命还俗,授光禄大夫、大司徒,兼领将作院,赐南宋景献太子(宋宁宗养子赵询)孙女为妻及景献太子一切府库田宅。翌年,因建圣寿万安寺塔成(即今北京市白塔寺白塔),赐京畿良田万五千亩、农夫百人及牛具等物,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因建五台山万圣佑国寺,皇太后阔阔真赏银万两,并赐贵戚女为妻,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崇真万寿宫建成,诏令为其设位置像,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病逝于大都,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凉国公,谥“敏慧”。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8)

北京白塔寺内阿尼哥塑像

8、怡贤亲王墓,位于涞水县东营房村西南,为清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的陵寝,俗称“十三爷坟”,占地600余亩,是有清一代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的亲王陵墓,民国时期屡遭破坏,现仅存碑、桥、牌楼、华表等建筑。其后代子孙弘晓、载坊、载垣等也皆葬于涞水县境内;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9)

怡贤亲王陵园内牌楼

怡贤亲王神道碑阳面有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十七个大字;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0)

怡贤亲王神道碑

爱新觉罗·胤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十三子,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青少年时期因诗文书画俱佳,且精骑善射,而深得康熙皇帝器重,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十年间康熙凡离开京师,必带胤祥同往。然而在第一次废太子时,不知什么原因而失宠,终康熙之世不再受到重用;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1)

爱新觉罗·胤祥画像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随即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进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管会考府、内务府、户部,并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兼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会考府解散,卸任总理大臣,加议政大臣,除原先本兼各职外,还负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八旗禁军、办理雍正帝藩邸及陵寝事务、筹办军需,另有各项临时交办的案件审断与代行祭祀等诸多差事,对雍正朝政绩的贡献甚大,故获许爵位世袭罔替,是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因积劳成疾而病逝,谥“贤”,配享太庙,并特准将名字“允祥”中的“允”字改回“胤”字,是清代臣子中不避皇帝名讳的唯一事例。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2)

影视剧《雍正王朝》剧照 右为胤祥(王辉 饰)

9、涞水城隍庙位于县城东北隅,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涞水县志》记载:“城隍庙县治东北,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知县董孟宗建正殿三间,后寝三间,前厦四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大门一间”。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三次修缮。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3)

涞水县城隍庙

10、大龙门城堡坐落于拒马河南岸,是明代内长城上的重要城堡之一、明代军事要隘,始建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以条石、青砖垒砌,高约5至8米,建有东西两门,西门门额书“镇宣威武”,东门书“屏翰都寿”,现西门已坍毁,仅存东门;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4)

大龙门城堡

大龙门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崖口两侧,多为明代关隘守将所题写,其中以“两山壁立青霄尽,一水中行白练飞”一句尤显气势磅礴,把龙门峡谷险要峻峭的地势及独特的风光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5)

大龙门摩崖石刻

11、野三坡地处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原隶属于幽州渔阳郡、涿郡,有古涿州八景之一的“盘坡积雪”;

百里峡景区位于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内,有“天下第一峡”的美誉,由三条迂回曲折的嶂谷组成,总长72.5公里(105华里),由此得名“百里峡”,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景观最为奇特的嶂谷地貌景区;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6)

百里峡景区

白草畔景区,又名百草畔,位于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内,涞水县与北京市房山区交界处,海拔高度2161米,是百花山主峰,京西南第一高峰;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7)

白草畔风景区

鱼骨洞景区为野三坡七大风景区之一,以奇泉怪石为主要景观,共有五层,层层有景,洞洞相连,于洞口南侧有一裂隙泉,泉清水澈,每当农历谷雨节前后,泉洞中会不断喷出众多鱼来,是世界八大怪泉之一。

12、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人,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南朝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南朝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病逝,主要著作有《大明历》《安边论》《述异记》《缀zhuì术》等,《大明历》为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其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后世称之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该项成就直至一千年后的16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8)

祖冲之画像

1964年与1967年为纪念祖冲之作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13、祖逖(tì),字士稚,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范阳郡遒县人,生于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太康十年(公元289年)被举为孝廉,历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书舍人等职,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洛阳陷落,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下江淮避祸。建兴元年(公元313年)自荐率军北伐,被任命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拨予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于是祖逖自募士卒,自造兵器,领宗族部曲渡江北上,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进驻芦洲,先后收服兖(yǎn)州、豫州一带地方豪强武装,次年于豫州站稳脚跟,后与后赵石勒多次交战,屡破赵军,太兴三年(公元320年)擢升镇西将军,同年与石勒修好,边境暂得和平。太兴四年(公元321年)东晋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担心内乱爆发,且因不受信任,以致忧愤成疾,病逝于雍丘,晋元帝追赠为车骑将军,祖逖死后不久后赵便趁机入侵,其所收复的河南大片土地再度被攻陷;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9)

祖逖画像

成语“闻鸡起舞”的典故就出自祖逖,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常同床而卧,某日,祖逖半夜听到鸡鸣声,认为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于是二人出屋练武舞剑,后人常用来比喻有志之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20)

成语“闻鸡起舞”画作

14、南高洛古乐,也称“蓝旗音乐会”“后山古乐”“华夏正声”等,分为文坛与武坛,文坛负责唱、诵、念、宣卷、统表等事宜,武坛主要负责吹打演奏,演奏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笙、管、笛、锣等乐器为主,另一种是以木鱼、磐、碰钟、云锣等“法器”为主。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确定了南高洛古乐始于汉代宫廷鼓吹乐,实际上继承了中国音乐最古老、最传统的演奏形式,也是目前保留形式最全的,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15、杏扁、麻核桃与伏花椒是涞水县野三坡地区著名的地方特产,俗称野三坡“三件宝”。

河北省涞水县地貌特征(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21)

文玩核桃

PS: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