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一句诗,将林黛玉比作两位古人:“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通常读者会认为,此诗前半句是夸赞黛玉的聪明多才,如同传说中长了“七窍玲珑心”的比干;后半句是形容她终日蹙着眉病恹恹的,却又十分妩媚,如同传说中皱眉捧心的美女西施。
不过这两句类似于黛玉判词的诗远非如此简单,如果从姓氏学的角度去琢磨,会发现其中深藏着一层奇妙的含义:诗中所提到的比干,正是黛玉的林姓祖先。
比干,林姓始祖。
“林”姓的姓氏起源,共有两大主要分支。其一,正是殷商的名臣比干,另一支是周平王的庶子林开。
《姓谱》:殷比干后,避难长林山,因氏。又平王世子林开之后,望出南安。
准确地说,林姓在最初只是一个“氏”,比干林姓一脉最初的源头是殷商的“子”姓。因殷商传说祖先为玄鸟,子,即是玄鸟所生之卵。
林之古字
这里有必要先将姓氏的概念做一下简单解释。秦汉以前,“姓”与“氏”不同,“姓”为“氏”之根本,“氏”为“姓”之支脉。正如《通鉴外纪》所言: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所自分。
又《通志·略·氏族》说,有氏者地位高贵,无氏者地位卑贱。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是固定的,而氏可以根据封地、官职等等条件而改变。例如,最著名的先秦人物孔丘,其实“孔”只是他的氏,他的姓为“子”,因为他也是商王族的后裔。
再回到比干与林姓的故事中来,比干家族的姓本来是“子”,他的儿子林坚才是第一个以氏“林”为姓的人。
殷商纣王无道之极,他的叔父比干以死相谏,纣王大怒,将比干杀死破开胸膛,取其七窍玲珑心观看。《封神演义》让很多人都熟悉了这个故事,其实在最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
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比干死后,其妻子逃亡。唐朝林宝在《元和姓纂》中记载:
林,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
林姓始祖林坚
民间传说,在比干被害后,暴虐的纣王下令要将他家满门抄斩,比干的正室妫氏刚刚怀孕三个月,听到消息急忙带着四个婢女逃到牧野一带,藏了起来。后来,妫氏在长林的石室中足月产下一个男婴,因为这里泉水淙淙,就给孩子取名为“泉”。
周武王灭商纣之后,他不但褒封了比干,还派人四处寻找比干的遗孀和遗腹子,终于找到妫氏和其子“林泉”。
武王听说“泉”诞生在长林石室之中,就赐他以长林的“林”为姓氏;又因石室坚不可破,便让他将原来的名字“泉”改为“坚”。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林”为姓的人——林坚。从此以后,比干的后代就都以林为姓了。
由此可知,说比干是林黛玉的祖先,毫无疑义。
“林”字各书体
那么,《红楼梦》为什么要将林黛玉和比干设计成这样一种“当家子”的关系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间传说比干死后化作文曲星(见《封神演义》等书),掌管天下文学之事。而林黛玉文采出众,诗词绝佳,这自然是说她承袭了林姓始祖的优秀“血脉”,堪比文曲星下凡。可见《红楼梦》一书,即便人物纯粹出于虚构,亦为之设计了极为合理和绝妙的背景。
潇湘馆内修竹,林姓的最佳诠释林黛玉在大观园中的居所名为潇湘馆,黛玉亦因此而得名“林潇湘”。
潇湘,本义是指潇湘之水。古代传说,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因舜帝死去,在此地伤心痛哭,泪痕滴落到竹子上,形成斑斑点点的“斑竹”。故以“潇湘”代指竹子。
潇湘馆
馆名“潇湘”,必知这里一定是遍植修竹,葱郁而滴翠而黛玉更是对这幽深雅静的竹林充满了喜爱之情。
(林黛玉)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林黛玉
也许读者没有想到,《红楼梦》将林黛玉所居住之所在设计为竹林茂密之地,同样是在照应黛玉的“林”姓。
《周礼·林衡注》云:竹木生平地曰林。
可知,“林”字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指“竹”。林,就是竹。且从字形上看,林、竹二字亦颇为相近。
如此一来,黛玉每顾竹影而自怜,她的爱竹也就多少有了一点自恋的意味。——而这恰恰符合黛玉潇洒自高,又有些自怨自艾的气质。
《红楼梦》将林黛玉的栖所安排在一派潇潇竹林之中,正可谓名与景相称,人与物相宜。
“竹”字各书体
通过对“林”姓的考证,我们不得不承认,《红楼梦》对黛玉姓氏“林”的设计与照应堪称巧妙之极;更不得不说,小说作者为虚构的人物与世界注入的却是无比真实的历史文化信息。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姓氏源流史》,籍秀琴著,文津出版社(台版图书)
《百家姓姓氏起源》,范又琪编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雷州长林世系简谱》(家谱资料)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参考阅读:
形容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不止是夸她聪明,里面藏着更多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