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何处来(君自故乡来)(1)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华侨,十分思念祖国,回国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去见谁,而是匆匆跑到一家他曾经常常光顾的牛肉面馆,美美地吃了一碗大份的牛肉面,解馋之后,他感叹地说了一句:原来思念故乡,其实是思念这碗牛肉面,原来爱国,是爱牛肉面。

关于往事,关于以前,关于家乡,我们能记住的,我们关心的,往往是一些细节,一些片段,一些画面,一些花,一些草,一些人。

一千多年前的诗人王维,也是如此,漂泊在外的他,面对故乡来人,他问了什么呢?

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因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面对故乡来人,王维想问的事情可能很多,家中亲人,亲戚朋友,一时不知从何问起,诗人想起了那一株雕花窗户之前的梅花,寒梅可曾开放?暗香可曾沁人心脾?

君自何处来(君自故乡来)(2)

我们无法得知这株梅花是何人所种,是诗人自己,或者自己的妻子?对梅花的关心,其实就是对家事的关心,家事太庞杂了,而梅花这么具体,这么纯粹,梅花如果盛开,一切都是安好的。

生活中,最打动我们的,也是细节,很多日子流淌过去,能记住什么,能留下什么,就是细节,一些关于细节的画面,动人,感人,深刻地留在心间,反而很多大事,模糊而没有印象了,为什么,因为日子太像了,一天一天,而细节,却是生动的,各不相同的。

生活,归根结底是一个平淡的过程,本质上的平淡,注定了细节能够,也只能是细节才能够脱颖而出,留在你我印记中的这样一个事实。一花一草,一茶一饭,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平淡似水,岁月静好。

镂刻着花纹的窗前,那一朵梅花开放,多好的一幅画面,梅花窗花,两两相映,一个生动,一个沉静,一个活泼,一个含蓄,人常说王维的诗如画,画如诗,看出来了。

君自何处来(君自故乡来)(3)

王维是能写能画,又懂音乐的一个全才诗人,他的个人才能,志趣爱好,领悟能力,必然会在诗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试想,如果诗人不是画家,同样来写这首诗,未必如是写法,王维正是以一个画家的视觉,记住了生活,记住了家乡,又在诗中,留住了家乡,留住了家乡绮窗前的那朵梅。

梅能如画,因为它遇见了王维,梅能入诗,也是因为王维,故乡在王维眼中,是具体的画面,是一个特写,是一首诗,是一个具体的句子,画面和句子具体了,故乡也就具体了,故乡具体了,游子的心也就安慰了,踏实了。

我们无法得知,那个来自故乡的人,是怎么回答诗人的问题的,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但是诗人没有写出那人的回答,答案无非两种,开与不开,我想多半是开了吧,因为既然能问,证明应是开花时节了,开的可能性便很大,当然,梅花还未开放,也是有可能的,即便未开,距离绽放,又能有多远呢?

君自何处来(君自故乡来)(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