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源,有这样一个村落:

它开荒于两山之间,春来雨润秋硕果,夏至风清冬暖阳,可谓占得天时;

它建居于一水之滨, 草木欣荣皆地灵, 清泉甘爽育人杰,可谓坐拥地利;

它筑梦于多姓之族,乡邻和睦同患难,父老团结共荣华,可谓尽享人和!

这便是双溪村,建立在一河两岸上纵贯南北的人文风景线!

最美家乡麻布镇上溪村(家乡印象之双溪村)(1)

说起这双溪村, 西北 面毗邻新市村和横岭村, 东南 边则接壤于茭湖的东江村和槽头村,地势上北高南低,自横岭南下的 槽头水 和洼坑东来的溪流在村部交汇,双溪之名由此而来。

而乡亲们却多以“双料”称之,这源自于双溪建居的历史。大约近四百年前的清初,陶氏先祖自新昌首迁至此,先造茅寮(即茅屋)一双(即两间),得名双寮,清朝中期陈、邱、曾、张等姓相继迁入后,依谐音改称双料。自此,双料之名贯穿河道,从上游到下游分别取名上双料、中双料、下双料。

最美家乡麻布镇上溪村(家乡印象之双溪村)(2)

其实我心底里也是更喜欢双料这个名称的,除了有历史缘由,还因双溪这个村名真的很容易被误解。

事实上,双溪村溪流众多,远远不止两条,而且条条清澈可见鱼,条条甘甜可润喉。

在这个连山野乡村都受到污染的今天,双溪村却依然保持着这样一股清流,这除了天时地利的厚爱,还得益于政通人和的庇护,前些年,双溪村开仙源管制溪流河道之先,明令禁毒、禁电、禁炸、禁网等措施保护环境,并投放大量鱼苗改善生态,同时提升村容民风,到如今,竟真的可以说是最清莫过双溪水,最鲜莫过小河鱼了。

你看那大雨之后,河岸多了许多头戴斗笠的垂钓之人,这便是双溪乡亲农闲之际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不仅修身养性,每每出门也必有所获,那鲜美的石斑鱼就是最好的馈赠吧。

最美家乡麻布镇上溪村(家乡印象之双溪村)(3)

在双溪,最令人念念不忘的应该是永福桥吧,那里横跨着一座历经岁月的石桥,桥旁有几株刻满沧桑的老树,再配上一些老蔓新藤,就构成了一副绝佳的风景,烙印成美好的记忆,一起写进了双溪人的一生。年少时在桥底下追逐戏水,点缀童真;长大了在桥沿上呼朋唤友,畅饮豪情;而父辈们劳作之余则在树底下休憩乘凉,快语丰年。

最美家乡麻布镇上溪村(家乡印象之双溪村)(4)

石桥日日送流水,老树年年迎新芽。新时代的双溪村,因地制宜,在坚守传统劳作的同时,也不忘与时俱进,引进茄子和辣椒等有机蔬菜的规模化种植。 如今的双溪,经常看到成片绿油油的五线谱,而乡亲们便如同那跳动在地里行间的音符,有的低声细作,有的高调侃谈。我想,乡亲们一弯腰便能亲吻肥沃沃的大地,一抬头便能享受湛蓝蓝的天空,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时光吧!

最美家乡麻布镇上溪村(家乡印象之双溪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