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汉字常称为十天干,那为什么称“干”呢?

与十天干相对应的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字是十二地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这二十二个字符是中华传统易学中十分重要的代号,其指代功能十分广泛,是易学的核心,其功能及重要性与八卦齐名。现在很多术数门类,人们可能只知这二十二个干支符号的意象,易卦之象早就抛诸脑后了。

要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意象,请参阅在下以前发的相关帖子。今日主要研究一下“干”字。

现代简化汉字“干”有多个来源,如下列各图所示(这几张图均来自百度百科):

干字怎么解(干字释义)(1)

图一

干字怎么解(干字释义)(2)

图二

干字怎么解(干字释义)(3)

图三

第一张图是简化字“干”字所本的字形的演变脉络。对于这张图中干字的字象,人们囿于象形法思维理解汉字,仍不能获得正确地认识,真是遗憾!

“干”字,一竖及头部的分叉是字象的主体,须抽象地加以认识。一竖为阳,头部分叉为阴,所以这个符号是同时具备阴阳的一个和合体。一竖上的一横,也可以是一个点儿或圆圈或方形圈,实际是指示符号,指示字义的重点是代表阳的竖画。这就是“干”字之字象实质!

“干”字的一竖为Y字形意象的主干,所以强调一竖的干字就代表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比如躯干就指身体除四肢外的部分。

“干”字若以象形观点视之,则字象主体Y字符实际就象一把叉子这种进攻性武器,而不是防守的盾牌。然而即使这么简单地象形字符,也能被后世人给解成盾牌,实在可怜。

所以“大动干戈”中,干不是盾牌,而是叉子这种攻击性武器,戈才是兼有一定防守功能的武器。

叉子可以打猎,可以叉鱼,可以用来打仗,可以将麦秸等物叉起来转移……,所以干字可以有“干活、做事”之类的含义。

叉子可以进攻,主动攻击对方就叫“干犯或冒犯”。

进攻会涉及到当事方,就是对对方的干涉。

以上各项含义,若把干字当防守的盾牌来解,显而易见都是错误的。

在天干地支这一对儿概念中,十个天干符号是基于五数的易学时空体系,是后天的东南西北和整体这五个要素的指代符号,五数为阳故为干。

十天干是对东南西北和全体这五个要素进行阴阳二分法的概念。

甲乙东,丙丁南,戊己中,庚辛西,壬癸北,中即代表全体。

十二地支是后天时空环境的十二分法,东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每方或每季的三分法,对应一年的月数,为阴,故为地支。

干与支,和天与地一样,都是相对的阴阳的概念。

简体字“干”字的第二个来源是第二张图所示的“榦”,该字的含义主要是干燥之干及引伸意义。当然也可指第一个干字的部分含义。

倝字的字象是指太阳运行致使有物上升,而右下的木字是坎卦意象,表示含有水份的木材,所以整个榦字就含有木材在太阳照射下水份挥发掉的意义,所以可表示干湿之干。

再者,木字的阳在阴中的坎卦意象,若被倝字的乾阳意义标识,也可指事物的主干或重要部分的意义。这就是榦与干可互换的道理。

在字典所列干字的各项含义中,凡可归属干湿之干的意义均由榦字的字象引伸出来。

第三个来源是乾,亦即阴阳之阳。这个字明面上只有阳,但是阴阳对立共存,所以有乾必有坤隐含着,乾字则强调阳性,与干字强调阳的意义相同。

现代汉语中,“干”字含义项比较多,其来历均可由上述三个字形的字象引伸而成,读者可详加研究,在此就不再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