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这个名词其实是一个很含糊的词语。在早期的时候,学术界一提到抑郁症,学者们想到的多半是“重度病症”。所以这时候,抑郁症可以说是重度抑郁症的“简写”。
但是随着抑郁症的“网络化”,由于媒体与舆论的关注,一些公众人物的事件及宣传,再加上自杀自伤事件的增加,“抑郁症”这个名词被使用的几率越来越高。因此,“抑郁症”三个字突然就红了起来,网红词汇“网抑云”都出来了。
大家都在谈论抑郁症,但有趣的是,每篇报道里的“抑郁症”似乎都不太一样,一些报道中的描述,甚至跟抑郁症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到了近几年,抑郁症的定义慢慢变宽。抑郁症这个名词,不再只是单纯使用在“重度抑郁症”上面,很大一部分也包含了“情感性低落症”。
但是在媒体上面,抑郁症的使用更是泛滥,抑郁症往往代表了一些精神方面的异常、压力过大、自杀等事件。
常见的“非官方”抑郁症是下列疾病的总和:“重度抑郁症”、“情感性低落症”、“循环性情感性障碍症”、“双极性情感性障碍症”、“轻度抑郁症”、“复发性短暂性抑郁症”、“思觉失调症”、“妄想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症”、“妄想型人格障碍症”、“戏剧性人格障碍症”、“反社会人格障碍症”、“自恋型人格障碍症”、“强迫型人格障碍症”、“畏避型人格障碍症”、“恐慌症”、“畏惧症”、“强迫症”、“创伤后压力障碍症”、“广泛性焦虑症”、“适应障碍症”、“老人痴呆症”、“智能障碍症”、“原发性睡眠障碍症”、“身体化症”、“转化症”、“解离症”等。
现在更麻烦的是,很多患者都勇敢地挺身而出,描述自己对抗病魔的经过。这番勇气确是令人动容,他们往往都自称是抑郁症,但实际上却是各说各话,各自有各自的疾病。所以坊间关于抑郁症的书籍,其中所描述的症状却是其他的疾病。
其次,一般来讲,让抑郁症患者就医都不是难事。
抑郁症患者不愿意就医,通常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的现象,但是会知道自己最近的表现越来越不好,或者有心悸、胸闷、晕眩、失眠或容易冒汗的问题。所以你们就可以借口要患者到医院给医师看看,看看哪里有问题,倘若没问题,那不是更好?
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在对自己的病情稍有认识之后,又因为自己身体确实有不舒服。所以在“亲友”的支持下,都半推半就的会愿意就医。但是就医过程中,你们这些亲友团可以重责大任──由于抑郁症患者的专注力往往会比较涣散,患者可能会记不清楚医师的处方,你们可得牢牢记住,并在回家之后,好好盯着病人,依照医嘱形式,不要懈怠。
倘若有任何副作用,也不必等到下一次门诊再回去问医师──立刻打一通电话到该医院找原医师问就可以了,倘若医师太忙,那至少也有专业药师可以问。
只有在一种相当少数的状态下,抑郁症患者才会严格拒绝就医。那就是重度抑郁症发展到很严重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精神病的症状,而且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被害妄想,这时,患者自然无法沟通,需要亲友们强制将患者送医。
原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头像私信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