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被低估的科幻电影(从硬核大战到末日重启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电影能和国产烂片比烂)(1)

本文1562个字,阅读完毕大概需要5分钟

《末日重启》,这个名字听上去很炫酷,那就决定看它了。

《末日重启》的男主角是“大表哥”(英伦男星丹•史蒂文斯出演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中的主要角色——大表哥马修·克劳利一角,而被中国粉丝亲切地称为“大表哥”),读了简介,感觉应该是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动作冒险片,打开一看,还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动作片。

真正被低估的科幻电影(从硬核大战到末日重启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电影能和国产烂片比烂)(2)

很惭愧,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在下自始至终都没有看懂。

大意是一个类似于《生化危机》里保护伞公司的新能源公司,创造出了一种宇宙无敌嗲炸天的新能源,能让人类源源不断使用几千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原子分子blabla,复制一个一样的世界。

其中有一项艰巨的任务是要安放一个诡异的盒子,这个应该谁都可以做到的任务就交到了“大表哥”身上。

真正被低估的科幻电影(从硬核大战到末日重启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电影能和国产烂片比烂)(3)

“大表哥”做任务去了,不知为何晕倒了,不知为何醒来发现人都死了,不知为何自己也是曾经死过又复活了。毫不意外的是,新能源公司有黑历史,研发新能源动机不纯。

小编以有限的理解能力解读,世界果然被复制了,等于有了平行世界,“大表哥”是具有在两个世界之间跳跃能力的天选之人,他在A世界已经死掉了,但是B世界还没有死。

可是怎么办,B世界中他的家人已经死了,A世界应该还有一线生机。他要是继续执行任务,要么自己死,要么家人死。

影片结束也不太明白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什么。但小编不认为是智商所致,实在是导演游戏脑作祟。

豆瓣分数也很低。基本是三句话可以讲完的科幻故事。

真正被低估的科幻电影(从硬核大战到末日重启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电影能和国产烂片比烂)(4)

《末日重启》使用了两种叙事方法,能看见“大表哥”俊脸的时候,就是过去时,是主角回忆以及交代事件的线;透过“大表哥”眼睛看世界的时候,是正在进行时,主要内容是逃命以及完成任务。

两条线相互交织,看得人都晕了。

这里要说的是电影中第一人称部分,这种第一人称的电影最好的方式其实是通过VR技术观看。

但目前很多第一人称的电影,效果都扑街了。《硬核大战》动作戏尚可,文戏严重不足;《末日重启》也陷入了叙事不清的泥沼。

此前《硬核大战》的披露中,亨利是主角,但是很多镜头可以不由本人完成,替身演员、机器等都可以,以至于演亨利朋友的吉米说,拍这部戏最大的难点在于跟他演戏的对象总是不同,有时是一个演员,有时是一个替身,经常要找“对方”的眼睛,因此很难入戏。

真正被低估的科幻电影(从硬核大战到末日重启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电影能和国产烂片比烂)(5)

在传统电影中,也有第一人称叙事的情况,一般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但银幕上出现的“我”其实永远是作为他者出现的。这个时候接受者面临的情况是,声音上是第一人称的“我”,但是形象上则是银幕上的“他”。

像《末日重启》这样的电影,通常会在第一人称时放送打斗、战争场面,第三人称用来解说剧情,但这样的割裂反而让人看得摸不着头脑。在第一人称打斗时,观众还会有些麻木的状态。

受影片风格与节奏所累,POV视野的提供者、本片男主角基本上就是具空壳;除了剧本硬性设定的情感线索,观众体会不到这一角色有任何温度。

如果不是看过《唐顿庄园》,这部电影结束后,一定记不清男主角的脸。

也是浪费了“大表哥”的俊脸。你们不会是片酬没有谈好?

真正被低估的科幻电影(从硬核大战到末日重启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电影能和国产烂片比烂)(6)

《末日重启》可谓暴露了以POV的方式拍摄动作片的最大局限,那就是“零乱”。很多镜头如果用传统方式拍摄,一定会更精彩。

除此之外,镜头晃得一匹,《末日重启》的另一个片名应该是《晃死你没商量》,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第一人称的设定能让观众看到AR应用的炫酷,“大表哥”戴的AR眼镜除了最基本的提示如“打电话”、“没电了”、“你的头部受到重击”、“发现目标”等,还能在控制了敌方的无人机后,用AR眼镜指挥他们相互攻击。

真正被低估的科幻电影(从硬核大战到末日重启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电影能和国产烂片比烂)(7)

真正被低估的科幻电影(从硬核大战到末日重启第一人称叙事的科幻电影能和国产烂片比烂)(8)

试想一下,如果《末日重启》结合了360°视角拍摄,就成了不具备互动性的VR,体验性可能会有所增强;但是如何克服3D视野可能带来更强的“晕动症”效应,又是一个挑战。

不管是《硬核大战》还是《末日重启》,这类带有微弱VR性质的科幻大片,只能算是挑战观众体验(和智商)的实验品,不值得太多期待。

看了一下上映日期,今年7月才上映。如果届时谁能给在下讲解一下剧情,感激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