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血液病常见的检测项目,主要是检查白细胞数目、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通过血常规能够检测出白细胞增多或者白细胞减少,可提示患者是否有感染。通过血红蛋白浓度判断患者有无贫血,如果血红蛋白降低,可以诊断为贫血。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诊断为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正细胞贫血,对贫血的病因有初步的提示作用。
血常规上面的指标有很多,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三项数值是最关键的。
一、血红蛋白
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70~200g/L,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10~160g/L,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30~175g/L,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为115~150g/L。血红蛋白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偏高,也可能是病理性偏高。高原居民,正常人剧烈运动后或者感到恐惧时可能会有血红蛋白生理性偏高的现象。如果血红蛋白偏高是病理性偏高则可能提示身体有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血红蛋白偏低如果是病理性偏低则意味着可能有贫血。血红蛋白偏低还可能是生理性减少,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有造血原料相对缺少的状况,所以有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偏低现象。
二、白细胞
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10)×10^9/L,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当白细胞在(10-30)×10^9/L,可能是细菌感染,但如果超过30×10^9/L,就要当心血液疾病,需要及时检查治疗。
三、血小板
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x10^9/L,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即可,长期太高或太低对人体均不好。血小板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表面粘度较大可凝聚成团,起到局部止血功能。
当血小板长期高于正常值时,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流变慢,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常见于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由于血栓形成,可导致血运不良甚至出现局部缺血,常表现为局部感觉障碍、颜色发白,严重者可由于局部供血不足导致缺乏氧气和养分而逐步坏死;当血小板长期低于正常值时,会影响凝血功能,严重可能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常见于病毒感染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下降,通常可表现为流鼻血、皮肤出现血点、牙龈出血等。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早晨较低、午后增高。除此之外血小板值还受到季节影响,一般冬季比春季稍高。如果发现血小板异常,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予以对症治疗。
血常规作为一项基础检查,如果多项指标异常,就可以提示身体的问题,以便及时检查治疗,所以,定期检查血常规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