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

(北京城)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的一天,一个很平常的日子。

走在北京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城楼聚会中、舞榭歌台里、清流小溪旁,百姓们无不欢声笑语,小孩儿们皆是争相斗乐,好一个盛世景象!

“让开!快让开!皇上口谕,‘速启城门送往陈大学士家,沿途如有拦阻者,记名回奏!’”

两个快马加鞭的人边走边向众人说道。百姓望过他们,能看得出来,是一名朝廷要员还有一个御医,他们朝着太医院的方向去了。

这两个人如此火急火燎的,是要去干什么呢?他们口中的“陈大学士”又是谁?

不一会儿,马蹄声传到了太医院。二人没有休息,而是直奔着一个人治病的地方去。

“大人,对不起,臣下来迟了,臣下这就给您用药!”

“不……,我的病我自己知道,这是不治之症,你们别白费功夫了。快走吧!”

“大人,您别说了,我们大家都记着您的好呢!您可不能死,大清不能没有您啊!”

这个垂危之人,便是大清朝的文渊阁大学士,康熙皇帝的老师——陈廷敬。

两位官员急忙把药递给陈廷敬服用,陈廷敬在百般推辞之下,终于含着泪水喝下了这珍贵的皇家用药。

“唉!不负当年过庭语,先公曾许是清官呐!老臣为大清操劳了大半辈子 ,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脚下这块土地啊!我这一生,虽说没多大业绩,但是我朝如今走向兴盛了,国家强大了,我高兴啊!”

他一边喝,一边回想着自己这一生。

———题记

大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8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山西泽州阳城县。

在当地的名门望族陈家大院的世德屋内,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儿。他就是后来的“大清相国”陈廷敬,只不过此时的他并不叫陈廷敬,而是叫“陈敬”。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2)

(幼年 陈廷敬)

陈敬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了陈家,这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学习儒家文化;但同时他又是不幸的,因为他出生在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每天都能听到军队喊杀的声音和平民百姓撕心裂肺的哭声。

陈敬儿童时代的学习是很严苛的,主要是受他母亲的影响,到了7岁的时候,他已经读过了无数的典籍,看到的东西都能够过目不忘。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3)

(陈廷敬的母亲对陈廷敬进行教导)

同时,从小的战乱生活也让陈敬意识到,人民必须要有一个清明强大的王朝才能够幸福,才能够免于战乱。由此,一颗济世安民的种子便默默地种在了小陈敬的心里。

几年后,陈敬和他的父亲一同去参加院试,小陈敬考了第一名,超过了他的父亲。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4)

(幼时陈廷敬荣获院试第一名)

父亲十分欣慰,考官十分惊讶。

因为考官一眼便看出这个小孩气质不凡,日后必成大器。便对小陈敬说“科考对你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你熟读‘四书五经’,日后必然是一名出色的老师。”

可是,这名考官怎么也不会想到,小陈敬在不久的将来,不仅会是一位人师,更是一代帝王之师!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年仅19岁的陈敬考中进士,由于和同期另一位进士同名,便上奏顺治帝请求更改名称,得到皇帝的允许之后遂正式改名为陈廷敬

陈廷敬,初名敬,字子端,山西泽州人。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是科馆选,又有顺天通州陈敬,上为加“廷”字以别之。

———《清史稿·陈廷敬传》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农历正月初七,大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一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驾崩,临终前,他把皇位连着他所经营的这个烂摊子一并交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玄烨。

同年,年仅8岁的小皇帝玄烨即位,年号康熙。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5)

(康熙皇帝登基)

康熙继位之后,手下有先皇给他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帮助他处理政务。

他们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瓜尔佳·鳌拜。

这四个人当年答应皇帝忠君报国的声音有对响亮,如今他们的反动就多大。四个人中,鳌拜逐渐走向巅峰,圈地害民,专横跋扈,一家独大,成为了大清朝廷的“二皇上”。

刚刚做官不久的陈廷敬,预料到大清根基未稳,新皇登基,北京的利益集团一定会爆发大的波澜。于是,25岁的他便在康熙元年(1662)以称病为由回乡调养。但在这个时期,他并不是放下了他那颗报国的心切,相反,他在磨炼自己,他的目标,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强大的陈廷敬。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6)

(陈廷敬家乡)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胸有成竹的陈廷敬凯旋而归,联合众人上奏弹劾鳌拜剥削民众,罪大恶极,希望皇帝亲政。

但是令满朝文武惊讶的是,鳌拜见状非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收敛,反而比以前更加嚣张跋扈。将三个违反他意愿的朝廷要员公然斩杀,甚至有一次还侵犯皇帝的龙体,掐住康熙皇帝的胳膊迫使他除掉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

此举一出,京师震动。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7)

(鳌拜斩杀朝廷要员)

谁也没有料到鳌拜敢这样做,即使预料到了,也不敢相信他竟然能把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做的这么大,这么绝!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要彻底的报销!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康熙皇帝趁鳌拜孤身一人进宫命令手下将其直接镇压,鳌拜双拳难敌四手,败下阵来。

从此之后,鳌拜,这个康熙帝王之路上的最大障碍,终于被清除了!而他所命令实行的一系列害国害民的政策,也终于得到禁止。大清王朝从此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康熙帝铲除鳌拜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有三大要事——治河 漕运 三藩。他把这三个字写在纸上每天看,每天想。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8)

(治河 漕运 三藩)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三藩危机。三藩指的是清朝初期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于国有功,被派到南方当王,时间久了,藩王做大,危机就来了。

1673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康熙帝下旨裁撤三藩,长达十年的“三藩之乱”爆发,同年,陈廷敬也遇到了一件改变他人生的大事——被升任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后来担任康熙皇帝的老师。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9)

(陈廷敬与康熙)

由于陈廷敬深厚的儒学文化积累,所以对康熙的儒学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三藩之乱刚刚爆发时,叛军势如破竹,清军打不过叛军;但在康熙帝通过陈廷敬学习到了儒学之后,他便从中领悟到了治国安民的许多道理,并以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化三藩,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大清王朝,并逐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可以说,看似平定叛乱是武将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像陈廷敬这样的文官也为叛乱的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0)

(陈廷敬)

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国家内部的经济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

康熙帝交给了陈廷敬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管理钱法,查出铜钱上的种种问题。

陈廷敬没有辜负康熙的信任,他上任的第一天,就要求所有和钱法管理相关的人员,都必须和他一样,清廉奉公,不为一己私利而做出不好的事情。

“此天下之钱所由出也 。吾自矢不受一钱,愿与诸公同之。”

——陈廷敬

不久,陈廷敬就发现了官员浮收铜币,毁钱为铜料,再加以高价卖给朝廷再次造钱,周而复始,从中谋利。

对此,机智的陈廷敬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他上奏皇帝,请求把钱的重量变轻,允许民间私人开采铜矿,打压铜价,借之打压贪官,使其亏本破产。

今私铸自如,应改重为轻,则毁钱不禁自绝。产铜之地,宜停收税,听民开采,则铜日多,钱价益平。

——《清史稿·陈廷敬传》

这个法子果然有用,在陈廷敬的主持下,大清朝的钱法管理腐败现象已经被革除了。而在其中,最令作者敬佩的,是他那一个小小的举动。

一天,铸币局的官员发现了一枚秦朝的铜钱,按他们的说法,古人的铜钱挂在身上会有好运气,于是便送给了陈廷敬,陈廷敬也收下了。后来陈廷敬又在检查铜钱时不经意间留下了一枚铜钱在家里。

等到他发现两枚铜钱时,悔恨不已,认为自己没有履行好清廉公正的承诺,便郑重地将其送到铸币局,还写文章一篇,以示罪过,这就是著名的《二钱说》。

吾誓不受一钱,前后取其二钱,其何以自明?’立命呼宝泉吏,喻之意而还之,吏叹息持以去。

——陈廷敬《二钱说》(节选)

之后,在陈廷敬的为官生涯中,他一直恪守廉洁公正的原则,进行反腐斗争,力求改变朝中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尽管他被曾被某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迫害,但是他始终不参与结党营私,一直都是在黑暗的政治官场中洁身自好,为康熙盛世的到来做出了伟大贡献。

《咏牡丹》 (清)陈廷敬

牡丹后春开,梅花先春坼。

要使物皆春,须教春恨释。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1)

(北京 紫禁城)

自古以来,谁人不想善终?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善终?

社会上这么多威利诱惑,出淤泥而不染的人能有几个人呢?

都说万事开头难,其实最难的不在开始,而在坚持。

陈廷敬为大清国,为中华民族的幸福安宁劳累了一辈子。到了七十岁,该退休的年龄了,但是康熙帝不舍得,因为他太伟大了,如今朝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陈廷敬相提并论。

古人以四十为强仕之始,以五十为服官政之年,以七十为致仕(退休)之期。

——梁章钜《退庵随笔》

陈廷敬,是康熙皇帝一生中最为器重的官员,没有之一。

康熙对陈廷敬的挽留是发自内心的,陈廷敬想要致仕的愿望也是坚决的。

最终,康熙帝还是把陈廷敬留了下来。并让他完成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亘古未有的工作——编纂字典。

这里的字典,指的便是举世闻名的《康熙字典》。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2)

《康熙字典》

最初,字典的编纂由陈廷敬和张书玉两个人负责,但很不幸,不久之后,张书玉病逝,因为朝中再也没有人能胜任此任务,所以编纂字典的重任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74岁高龄的陈廷敬身上。

陈廷敬在不停推倒这座“大山”的同时,他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终于有一天,陈廷敬病倒了。

听闻此事,康熙帝心急如焚,急忙派御医快马加鞭去太医院为陈廷敬诊治,奈何为时已晚。

公元1712年,大清康熙五十一年农历四月十九日,一代名臣陈廷敬病逝,享年75岁。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3)

是的,陈廷敬去世了,他再也不会醒过来了。

朝中的大臣,不管是反对他的、支持他的,都不约而同地感到愧疚。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陈廷敬是根本没法儿比的; 而康熙帝也十分悲痛,他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大臣,更是一位名相、一代帝师、一个真挚的朋友。

康熙帝没有忍住,他放声大哭起来,可是已经无济于事,自此之后,大清再无陈廷敬。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4)

(陈廷敬)

伤心之余,康熙帝向山西方面询问,有没有桫板,这是一种极为珍贵高上的木板,康熙想用它给陈廷敬打口棺材。

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康熙皇帝便下旨赐给陈廷敬一块桫板,并以此为陈廷敬打棺材。

陈廷敬虽然贵为一品大员,可是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家中竟然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财,唯一能找到的,就是数不尽的书籍。

当天,康熙皇帝特别命令国库拨出银两为陈廷敬置办丧事,并亲自为他篆写碑文。称赞他“器贤厚重,品诣深纯”“妙选词垣,文章博雅。”

除此之外,康熙帝还让皇三子代自己将陈廷敬护丧还乡。途中但凡听闻陈廷敬病故的百姓,无不声泪俱下,泪如泉涌。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5)

(陈廷敬家乡 山西午亭山村)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6)

(陈廷敬陵墓)

洋洋洒洒四千字,道不尽陈廷敬的丰功伟绩与悲酸痛楚。

虽然陈廷敬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身上那种陈家人公正廉洁、勤奋好学、不畏艰辛的精神将会被后世永久发扬下去。他对中华大地的繁荣与安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和他的一世清名将永被世人所铭记!正像陈廷敬自己说的那样——“不负当年过庭语,先公曾许是清官。”

陈廷敬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精明强干又宅心仁厚)(17)

《楮窗图》中的陈廷敬

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卿是老大人,是极全底人。——康熙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