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论语——为政(2.21 子之为政)

论语子罕篇30篇解析(国学赏析论语细品)(1)


原 文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 文

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呢?”

孔子回答:“《尚书》上说:‘孝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的道理推广开来,就是施政了’。我这样做就是从政,不然还要怎样才能算是从政呢?”

论语子罕篇30篇解析(国学赏析论语细品)(2)

解 读

这一章孔子讲述了他推行教育事业与从政的关系,告诉我们从政并不一定要去当官;抓好教育事业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对国家政治会产生深刻影响。

论语子罕篇30篇解析(国学赏析论语细品)(3)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或”,代称某人;“奚”,为什么。有人问孔子:“您为什么不去从政啊?”这个人应该是对孔子的才华感到佩服,认为他应当去出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知道孔子并不是不愿意从政,而是非常想让自己的学说有施展的地方,可惜未能如愿。他周游列国,目的在于传播自己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是在寻找从政的机会。但当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以后,年事已高,要抓紧时间完成《诗经》《春秋》等典籍整理,没有精力去从事具体政务(也有可能是担心掌权的“三桓”猜忌),且弟子们已经成才,许多人在鲁、卫等诸侯国出仕,自己的政治思想已经有了用武的机会,不必自己再去当官处理具体政务。所以,孔子认为通过教育弟子,使自己的政治主张传播开来,从而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这就是从政,不一定非要自己身居高位直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才算从政。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孝道了不起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个道理推而广之,国家就更容易治理了。这一句话出自《尚书•君陈》,内容是记载周成王对君陈所讲的话。《尚书》传说成书于西周初期,是儒家著名经典,主要记录三代、特别是周朝统治者处理国家事务的公文等(有人认为是后世伪书,但孔子多次引用,说明至少在孔子时代,《尚书》已经广为流传)。儒家学说认为孝道是礼法制度运行的基础,是务本之道,通过血缘亲情构建起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规范,由孝而忠,由悌而仁(详见《为仁之本》);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家国天下的道理就统一起来了。孔子主张的周礼,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确立的政治秩序。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我这样做就是从政啊。要不然还应该怎样才算是从政呢?孔子通过传授弟子孝道(当然不只是孝道)等思想学说,从而把自己的政治思想推广到全社会,并通过教育一代代传承下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当然是从政了。孔子虽然没有直接出仕从政,但其弟子门生直接从政的不在少数。比如子贡在孔子晚年游说齐楚吴越等国,一番说辞下来,收到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的效果,天下格局为之改变,被尊为“纵横家之鼻祖”。子路、冉有、子游等杰出弟子均多次在鲁卫等诸侯国从政,做出了一番业绩。孔子之后,经过一代代弟子们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后世孟子、荀子等人著书立说、设馆授徒,广泛传播儒家思想,终于使之成为后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两千余年间一直是我国传统社会主流政治思想,直到五四运动后才陷入低谷。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儒家思想又重新受到很多人推崇。我们联系儒家思想后世的影响力来看孔子这句话,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孔子这种政治智慧了。

论语子罕篇30篇解析(国学赏析论语细品)(4)

这一章孔子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们一般都会把做大事和做大官联系起来,认为只有拥有了社会地位、掌握了社会资源才有可能做大事,但“大官”是一种特定工作岗位,受编制限制,是一种稀缺资源,且受资历、机遇等多种因素影响,对普通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及。而做大事,只要肯付出努力,人人都有可能做到。比如,运动员可以通过努力锻炼成长为奥运会冠军;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成长为科学家;创业者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成长为企业家;普通士兵可以通过努力训练、英勇战斗立大功,成为英雄。比如我们熟悉的《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一开始字都不识,但通过努力成为了名作家。再比如十位全军挂像英模中多数是普通士兵,获得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的王忠心也是一位普通士兵,前不久获得“七一勋章”的29位英模也基本上都是平民英雄、平凡英雄。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我们可以看一下,青史留名的人中,做成大事的人要远远多过做成大官的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非凡起自平凡,奋斗成就梦想;自律让人优秀,执着造就卓越。只要立下宏伟志向,选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瞄准目标执着奋斗,就一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业。与大家共勉。

论语子罕篇30篇解析(国学赏析论语细品)(5)

论语子罕篇30篇解析(国学赏析论语细品)(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