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BC一位美食主播的“煮米饭”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主播一茶杯米居

  然要配两茶杯水,米饭煮成粥后,再沥干再用冷水冲洗……这波煮米饭的迷之操作引起国内很多网友的不适。

  同时,南方网友和北方网友又就“煮米饭测水量手法”展开了激烈地争论,还总结出了“南方人是用手掌量水,北方人第一指节量水”的神奇规律……

  网络:米饭该咋煮引热议

  记者看到,BBC的这个美食视频中,女主播要分享的是制作蛋炒饭的方法,因此,她首先要做的就是一锅米饭,该主播将一茶杯没洗的米放在了锅里,再倒入了足足2茶杯水,数分钟后,锅里米就成了粥,随后,女主播将粥用滤网捞出沥干水分,又打开了水龙头,用冷水冲凉,就成了即将用来做炒饭的米饭……

  视频下方的留言区内,网友们吐槽不断,称女主播煮米饭的操作难以理解甚至让人感觉不适,而真正让网友们“吵”起来的,是煮米饭时到底该如何加水——

  “把米洗好了铺平,手掌按在米上,加入的水刚好没过手背就好了。”一位来自四川的网友说道。

  “太奇怪了吧,米饭加水怎么可能用手掌,我们都是用手指头测量啊,加入的水高出米一指关节就可以了。”另一位来自东北的网友如此回复。

新手煮米饭放多少水(煮米饭放多少水)(1)

  揭秘:手掌、手指法多为传承

  随着网友们的热议不断升级,“南方人是用手掌量水,北方人第一指节量水”成了大家总结的神奇规律。

  而这个南北差异从何而来呢?17日~18日,记者询问了20多位市民,除了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也有好几位是定居在重庆的北方人,有趣的是,喜欢用手测量米饭水位的受访者,也都吻合那条神奇规律。

  29岁的赵小姐是一名老师,家住南滨路,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妹。她说,自己就是用手掌测量的方式煮米饭,该方法来自于父母的传授,而其父母则表示,他们也是通过老一辈获得的这个技能,“我感觉这样煮出来的米饭挺好吃的,基本没失手。”

  33岁的韩先生老家在山东临沂,目前定居在重庆,听到记者的询问,他很惊讶地说,难道不都是用小手指节测量米饭水位吗,他说,自己是看到家里的长辈们用这个方法,就默默学会了这个动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无论是手掌还是手指测水位,基本都缘于地域习惯以及长辈传承,而据受访者们透露,手掌法煮出的米饭偏硬,手指法煮出的米饭偏软。

  分享:还有这些测水位法

  采访中,也有人提出对这两种方法的异议,比如有的人手掌厚达3厘米,有的人手掌厚度只有1.5厘米,而手指长短更是不一。因此,这些市民们也分享了更多的煮米饭测水量的方法——

  ■刻度测量法

  郭先生(22岁 男 大学生):很多人选择用手测量,但我认为,用手测误差波动大,我不想煮好的米饭要么过熟要么变成夹生饭,所以我选择看电饭煲内胆里的刻度。

  ■熟能生巧法

  秦轩碧(51岁 女 事业单位职工):我是老重庆人,以前也是用手掌量水,但是煮了这么多年饭,简直不要太熟悉,心里有一个比量杯还要精准的秤,好多米加好多水我看一眼就晓得了。

  ■固定比例法

  江先生(21岁,男,大学生):我喜欢吃软一点的米饭,我煮饭有一个固定比例,即我放多少米就用量杯加比米多2.5倍的水进去。

  ■随遇而安法

  孙勇(28岁 男 室内设计师):我这种单身租房人士对煮米饭加水这事看得很简单,一切随缘,煮得太干了我就掺点开水,煮得太稀了,我就当吃稀饭或者加点剩的白米饭进去综合一下再吃。

  专家:水米比例会随条件变化

  中国烹饪大师、重庆味典餐饮管理公司董事长郑勇表示,无论是用手掌还是手指测量,都不能提供水米比例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手掌和手指的大小、长度都不同,对于新手来说,带有刻度的量杯其实是更好的测水量工具。

  而对于“最佳水米比例”这个问题,郑勇认为,抛开先决条件谈答案都是夸夸而谈。所谓先决条件,是指不同品种、不同储存期的大米,甚至是淘米的方式、浸泡米的时间,以及不同的煮米饭的器具,都会影响煮米饭的水米比例。

  郑勇还说,以电饭煲煮米饭为例,其实电饭煲内壁的“水米刻度线”提供的比例,就是针对该烹饪工具的、相对科学的比例,有些高端电饭煲还分别列出了东北米、丝苗米等不同的“水米刻度线”,这样一来,市民们只需按此比例,再根据对米饭软硬的喜好程度加水,就更易煮出可口的米饭,“总之,要想煮好米饭,还是需要熟能生巧,煮得多了,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米比例也会掌握得更好。”

  都市热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张韵

编辑:张亚

校审:周圆

总值班:严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