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知否,知否,子不教,父之过?虽然古训吟诵至今,但现实中尴尬的局面却是:母亲常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处于主导地位,而父亲在育儿方面却总是角色缺失。都说父亲是“女儿奴”,但仔细鉴别就会发现,这个火爆的称号少不了媒体的推波助澜。丧偶式育儿,比守寡式婚姻更为可怕。

追根溯源,所谓“丧偶式育儿”现象,在中国自古有之。因为长期受“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男性被框定为养家糊口者,而女性则被定位为贤妻良母的角色,女性负责在家纺织育儿,侍奉公婆,而男性则要担当起对外的重任,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丧偶式育儿有什么感觉?从知否看丧偶式育儿(1)

这在刚刚结束热播的《知否》中体现得很明显。盛家老爷盛纮一心忙公务,家中子女教育问题几乎从不亲自指导。在学业上,他请来名家来指导儿子的功课,在品行上,他则全权将教导的责任推给了大娘子和妾侍们。至于女儿的教育,则更是有赖于家中长辈女性成员的教导。

女主盛明兰儿时三餐不济,父亲居然都毫无知觉,而盛墨兰被林小娘教唆得“败坏门风”,父亲也是后知后觉。子女出了问题,首先要受到问责的是孩子们的母亲,挨板子、禁足都是常有的。父亲盛纮则以中立者的身份,仅对教育成果进行验收和评判。

丧偶式育儿有什么感觉?从知否看丧偶式育儿(2)

如果说这是在古代,剧情还有些局限性,可是放到现代社会中来,类似的场景还少吗?“爸,我妈呢?”相声中说这是孩子对父亲说的唯一一句话,还是找妈妈,可见爸爸与孩子的互动少到多么可怜的地步。

再如,一位父亲将女儿送进了私立高中,一次性交齐了三年的费用,却在女儿高考前一天拿到准考证的时候才知道,因为不适应理科的学习,女儿已经在高二转成了文科班。听上去很可笑的事儿,却在现实中屡屡发生。

“丧偶式育儿”听起来很扎心,但背后的原因可能更扎心。

1、家庭经济的顶梁柱:诚然,现代社会女性在家庭经济中已经可以和男性平分秋色了,但大部分的家庭还是男性承担了主要的经济责任。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男性早出晚归,有时加班到深夜,回到家孩子都睡了,何谈的教育和互动呢?

2、“面子文化”在作祟:父亲是威严的,不可挑战的,战无不胜的。一些父亲往往喜欢在孩子面前板起脸来说话,他们会认为和孩子嘻嘻哈哈丧失了作为父亲的威严,因而总是和孩子保持距离。还有不少父亲,认为参加家长会、亲子会等都是母亲的责任,自己去很没面子,也就丧失了主动参与教育的机会。

3、规避带娃责任:不可否认,有的爸爸回家就打游戏,或者在外聚会,规避带娃的责任,孩子的教育更无从谈起。

要知道,完整健康的人格形成需要父母双方的关爱,任何一方缺失都有可能造成子女成长的缺陷。父母双方完美的配合,才会给予孩子完整的幸福。

丧偶式育儿有什么感觉?从知否看丧偶式育儿(3)

相反,丧偶式育儿,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少危害。很多人至今对成龙和吴彦祖主演的电影《新警察故事》记忆犹新。吴彦祖所饰演的关祖,自小被父亲漠视,从来得不到父亲的赞许和肯定,更谈不上共处的时间有多长,他因此对父亲的警察职业恨之入骨。

长大后衣食无忧的关祖竟成为犯罪集团的首脑,以猎杀警察为乐。在影片的结尾,已被重重包围的关祖终于看到父亲为了他的事而来,但失望的是,与儿时一样,父亲仍然骂他“废物”。

缺乏父爱,让关祖从小就没有自尊感,他认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让繁忙的父亲多看他一眼,父亲很忙,父亲很伟大,但是却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在关祖心中,父亲除了代表一张工资卡,更多的是沉闷、不屑和鄙视。

犯罪,是长大后的关祖想以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父亲的注意。在他小的时候可能幻想过无数次和父亲相拥的情景,但从没成功过。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他成功了,只是终于关注到自己的父亲,最终还是以一句不负责任的“废物”将关祖推向死亡。心死处,是吾家,这是多么寒心的父子惨剧啊!

丧偶式育儿有什么感觉?从知否看丧偶式育儿(4)

我们接触到的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或者成绩急剧下滑的孩子,了解清楚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问题父亲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比如运动会爸爸的缺席,或者一句承诺没有兑现,对孩子的打击和伤害都是巨大的。

今年春晚舞台上开心麻花演的小品,再次直击很多家长的心灵,连孩子的班级都搞错了,那么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呢?父亲缺席的童年,给孩子造成的危害可不小。

1. 性格孤僻不合群

男性阳刚,女性温柔,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要知道男孩从小到大的环境大部分都是和女性相处,从母亲、保姆到幼师,女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本就参与了大部分的时间。如果再缺乏男性的阳光开朗,孩子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而与其他人群显得格格不入。

2. 情感障碍几率高

因为和父亲接触的少,所以也很少能直观地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爱,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错觉,那就是爸爸其实不爱妈妈,他不愿意和妈妈分担我的生活,爸爸也不关心我,他鲜少抽出时间来专门陪我。受自卑、焦虑情绪的影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遭受情感障碍的几率会高一些。

3. 抗挫折能力差

为什么说爸爸参与带娃,孩子长大了抗挫折能力更强呢?这和父亲灌输的意志、情感、思维方式都有关系。爸爸虽然总“坑娃”,但带出来的孩子往往心眼更多,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缺席父爱的孩子相比,要高出一筹。

丧偶式育儿有什么感觉?从知否看丧偶式育儿(5)

“我年底太忙了,我回家会很晚”、“你让我和孩子说什么?我一跟他说就来气!”这些都不是爸爸拒绝教育的理由。妈妈也要尝试放手,让爸爸多参与进孩子的教育中来。

下一次,当父亲再次拒绝出席家长会,妈妈要勇敢地说不,明确告诉他,这一次你请假!

下一次,当父亲再以工作繁忙为由缺席孩子的节目汇演,要据理力争,告诉爸爸“我才是台上那颗最闪亮的星”。

下一次,再下一次,今后的每一次都希望有爸爸的陪同和关爱,告别丧偶式教育,让孩子有个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爸爸的形象不再高不可攀。

亲爱的爸爸们,当你俯下身来的时候,其实您的孩子愿意为您敞开他的整个世界!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