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战其位,败燕国,欲秦军,凭一己之力扛起赵国,延续30余年,与白起、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廉颇的功与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廉颇的功与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的功与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战其位,败燕国,欲秦军,凭一己之力扛起赵国,延续30余年,与白起、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从公元前327年出生,至公元前243年因仇者郭开之毁,不被赵用,卒于寿春为止,廉颇共在世84年,却整整为赵国奋战了50余年。

在存世文献中,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学家似乎都无意介绍廉颇前半生的经历。

公元前283年,廉颇第一次出现在史籍之上,带领赵军藏驱深入齐境,攻取杨靖,威震诸侯,因公官败上清。同年,赵国得到何氏璧,秦国提出愿意15成换之。赵国宦官庙贤的门客蔺相如以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崭露头角。

公元前282年,秦国伐赵,蔺相如陪同赵王在渑池会盟,与秦国言和,不仅挽回了赵国的声誉,还让赵王平安归来,因公也被封为了上清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处处与蔺相如为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处处忍让,最终让廉颇感到羞愧,负荆请罪。从此,赵国将相成为生死之交。

从公元前279年开始,廉颇先后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攻伐魏国,攻陷房岭之后又大败秦军,将相和的赵国就如同开了挂。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位。这时,秦国采取了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韩国守军孤立无援,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秦赵两国围绕着上党地区爆发了激烈的争夺战。

此时,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仅剩廉颇苦苦支撑。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击秦军,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廉颇采取驻垒固守西北敌军的作战方针,使秦军求战不得,最终锐气剑师廉颇这一守就守了三年。

公元前260年,秦军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国最惧怕的并不是廉颇,而是赵奢之子赵括。赵孝成王果然中计,令赵括顶替了廉颇的职位。赵括刚一入职,果然不负所望,立即变更了廉颇的作战方针,率军出击。

结果秦军暗中更换了白起为统帅,诱敌深入,进而分割包围,最终切断了赵军的粮道,射杀赵括,坑杀赵军40余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

公元前259年前后,秦军再次集结重兵,包围邯郸城长达一年之久,但是却死活破不了廉颇的防御,最终几尽灭亡的赵国与楚、魏两国援军合力将秦国击退,解除了邯郸之围。

八年后,燕王喜派丞相吏父同赵国交好,谁知这个吏父看到赵国精锐尽失,必向燕王建议,趁赵国夷孤还未长大之际,借机攻打赵国,这个燕王喜还真就同意了。

于是燕国出动战车2000辆,兵分两路,立夫率军进攻镐城,清秦则率军对戴帝发起了进攻。廉颇再次担当起了拯救赵国的重任,领兵反击,在镐城大败燕军,杀死了立复,之后又俘虏了清廷,顺势包围了燕国都城,迫使燕王喜割让武城求和。

经此一战,廉颇因公被封为信平君,定任假相。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道襄王继位。令廉颇没想到的是,这个赵道襄王刚一上任,就卸磨杀驴,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圣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

老将廉颇哪里能忍得下这口气,出兵打跑了乐胜之后投奔了魏国。没有了廉颇的赵国很快就被秦国打得晕头转向,赵道襄王这才想起了廉颇的好,于是赶紧派使者去魏国请廉颇出山。可廉颇的仇人郭开却担心廉颇再次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最终郁郁不得志的廉颇直至死在楚国的寿春也未能被自己的祖国重新启用。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便被秦国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