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各个汽车厂商为了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配置被应用到新款车型上,到现在为止,家用车的很多配置已经不受车主欢迎了,甚至更多的车主希望把一些没用的配置去掉,从而降低汽车的售价。

下面盘点一些网上争议最大的配置:

最鸡肋的10个汽车配置(车上最有争议的配置)(1)

1. 天窗(全景天窗)

不同的车主对它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人买了带天窗的车,却从未打开过,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配置;抽烟的人觉得天窗是必要的,换气很方便。有人追求全景天窗,觉得这是豪华或舒适的象征。而天窗带来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采光和安全性上面,在提高车内采光的同时,夏天开车太阳直射乘客甚至司机身上,也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有些车主认为景天窗就是把车顶某一部位的钢铁材质变成了塑料和玻璃,这样做的后果肯定就是会严重影响整体车身的强度,从而不可避免的降低整个车体的安全系数,要是汽车碰上侧翻之类的安全事故,安全性必然会大打折扣。事实真的是这样么?配置全景天窗的车型,会选用更高强度的天窗加强环来提升安全性。且大部分全景天窗会采用5-8mm钢化玻璃,相比于普通车顶的一层铁皮,安全性能要高出不少。为了实现全景天窗的配置,车顶上的横梁就不得不被减少,而为了弥补横梁缺失带来的影响,车窗位置都采用特殊的材料,并对受力承载路线进行重新设计,并不会给车身整体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反而让车顶变得更坚固。

最鸡肋的10个汽车配置(车上最有争议的配置)(2)

2. 发动机启停

发动机自动启停系统是这几年来发展最迅猛的汽车环保技术,特别适用于走走停停的城市路况。但大部分车主都是在吐槽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配置。大家都知道自动启停技术主要的作用就是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根据德国博世公司之前针对发动机启停技术做过的NEDC循环测试,得到的结论是:平均节油率为8%-15%左右,百公里还可减少15.1g的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在遇到道路越拥堵、排量越大效果越明显。这个配置的争议点在于大部分车主认为发动机频繁的启动停止对发动机本身和自动启停电瓶会有损耗,因此受到车主嫌弃。但实际上,在自动启停过程中,发动机早就完成了热身过程,相应的油膜保护早就形成,所以短暂的启停操作并不会对发动机带来多大的伤害。如果非要说会有伤害,那么频繁的点火操作会考验到启动机的耐用性,但以启动机目前的水平和工艺来讲,承受十万次以上的启停过程是基本操作,好车型甚至可以达到30万次以上,除非你购买的汽车装了一个假货启动机。虽然发动机启停技术对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有一定的作用,但还是建议大家在暴雨天气等特殊情况下还是让它休息休息吧。其实不管车主如何嫌弃它,但是在世界各国政府排放法规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一项能够节能10%左右的技术,是不会被汽车厂商们舍弃的。

最鸡肋的10个汽车配置(车上最有争议的配置)(3)

3. 自动泊车入位

自动泊车系统(Automated Parking System,APS)又称为自动泊车入位,顾名思义就是汽车不用人工干预,通过车载传感器(泊车雷达)和车载处理器,来实现自动识别可用车位,并自动正确地完成停车入车位动作的系统。它对于新手来说是一项相当便捷的配置,。当你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停车地点,不必再来回折腾,而只需轻轻启动按钮、坐定、放松,其他一切即可自动完成,彻底消除你在停车中遇到的麻烦。虽然自动泊车系统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但由于对于周围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其实用性并不高,属于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配置。

最鸡肋的10个汽车配置(车上最有争议的配置)(4)

4. 分区空调

当今的汽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很多高端配置纷纷下放到了中低档车型上。其中,分区空调就是这样一项配置,分区空调是指在一个车厢内可以独立调节不同温度的区域。其中双区空调可以独立调节车内左右两侧空调的温度,而四区空调的前后排、左右侧的温度都可以分别独立调节。分区空调比一般的自动空调的内部结构要复杂得多,因而在制造工艺和制造成本上都要远高于自动空调,直接会导致整车售价提高。从实际效用来看,分区空调吹出不同温度的风在车厢内基本上没有实际意义。车内空间狭小,在这么小的环境里进行温度分区,再加上本身车内的空气也在循环,温度很快就会变得一致。因而,空调温度分区控制效果微乎其微,更多的只是心理作用。而且分区空调相比自动空调,由于结构复杂,出现故障的几率也要比自动空调更大,维修费用更高,实属于“豪华”配置,就不要放在一般家用车上了。

你心目中车上“豪华”且无用的配置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