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于镇江芙蓉楼写下的这首表明心迹之句,若是数百年前的张闿有知,一定会深有感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乘风破浪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乘风破浪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冰心在玉壶)

乘风破浪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于镇江芙蓉楼写下的这首表明心迹之句,若是数百年前的张闿有知,一定会深有感触。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晋陵郡(镇江旧属)所领丹徒、曲阿等县遭遇大旱,灾情危急,民心惶惶。晋陵内史张闿修建新丰塘,可灌溉农田八百余顷,使危机安然度过。乡民感激涕零,新丰塘因此又被称作"张闿塘"。然而新丰塘修成后,张闿却被别有用心之人以"擅兴造"为由弹劾。他坚定不悔,冰心可鉴,最终赢得了公道正义。

王昌龄写这首诗送别好友时,表达的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而是自己的心迹。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自己的情况,就转告他们:这颗心就像盛在玉壶中的一块冰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瑕。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我的心地是纯净的,人格是清白的,为官是廉洁的,请你们放心吧!

冰心如玉,正大光明。古圣先贤,心怀坦荡高洁,洞彻无瑕,一如冰心玉壶之德,映照后人。

南宋时期的两任镇江知府蔡洸、耿秉为民担当,此心可鉴。

蔡洸知镇江府时,水军奉命移防建康(今江苏南京)。彼时大旱年久,水量不足,漕运司便命令开决陂塘放水,以便水军通行。而陂塘是百姓用以储水灌溉的,蔡洸不忍百姓受损,便顶住压力,抵制漕运司的命令。不久,喜逢大雨,不仅漕运畅通,农业也大获丰收。镇江百姓歌颂道:"我潴我水,以灌以溉。俾我不夺,蔡公是赖。"

淳熙十二年(1185年),镇江再遇干旱天气,雨水极少。依照先前规定,百姓不得擅自车用河水,乡民们只得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庄稼日渐干蔫。时任镇江知府耿秉据实陈情,直书上谏:"如遇亢旱,请允许让民众车河水"。情况被反映上去,上级表示"农田庄稼的事大",最终耿秉的建议得到采纳。沿袭多年的"惯例"就此废止,百姓获得莫大的惠利。

在镇江千里之外的江西铅山,有一座"白菜碑",映照着勤政官德的传承。

明嘉靖年间,句容(今属镇江)知县徐九思勤勉为政,清廉节俭。他自律"不嗜肉,惟啖菜,佐脱粟",即很少吃肉,平时主要食用蔬菜米饭。他在县署前的石屏上,刻画了一棵青菜,居中题词:"为吾赤子,不可一日令有此色;为民父母,不可一日不知此味。"两旁一副对联:"方丈石墙为户屏,一丝画菜为官箴"。以此自勉,亦体现出其为官之道。

徐九思离任后,事迹仍为县内父老口耳相传,影响着一代代句容子弟的人生志向,笪继良就是其中一位。数十年后的万历年间,已成为江西铅山知县的他在衙中立下一块"白菜碑",碑上刻画一棵大白菜,效仿前辈,以此明志。

不同的是时代,同样的是情怀。为民之情如玉壶冰心,在历史的长河里清亮可鉴。

【来源:淮安市统计局_党风廉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