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雪丽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寓言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巧用)(1)

(转自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主编王本华强调:“要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有规划、有指导、给时间、出成果,而不是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能在教学中放任自流,随意而为。”

名著阅读要真正走进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有所为”,这就促使教师思考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的名著阅读,采用何种策略推进整本书阅读。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李雪丽老师就《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采用的策略,做了如下思考。

《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的难点

学生阅读兴趣问题

《艾青诗选》是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主要收录了艾青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诗歌作品,因时代鸿沟、艾青深沉忧郁的诗歌风格、现代诗歌存在的阅读障碍与隔膜等诸多因素,学生对《艾青诗选》的阅读兴趣一直不高,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致,让学生真正翻开扉页去读,成为《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的首要问题。

诗集编排问题

现代诗歌因其特殊的文体性质,使得集合而成的诗集编排难度大,造成《艾青诗选》现行的诸多版本编排零散、不成体系、没有规律可言。

整本书阅读时效问题

《艾青诗选》安排在九年级的名著阅读序列中,九年级必读名著还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且不说初三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单就《艾青诗选》单本,不同版本少则选编五十多首诗歌,多则百余首。阅读的时间和效率问题是师生不得不关注的。

寓言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巧用)(2)

“1 X”阅读策略突破难点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介绍如何使用统编教材时,建议教师针对语文阅读采用“1 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文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最大亮点就是设计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引领师生形成从单篇到多篇再到整本书的阅读理念。这一理念恰与群文阅读深度契合。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发展到阅读策略上的“1 X”群文阅读就是由某一个文本、议题、任务或活动为基础出发,带动一组相关文本或一整部作品的阅读。由此可见,“1 X”群文阅读要解决的就是一组文本或整本书的阅读,而解决策略则是通过“1 X”群文的方式。

这种方式又如何突破《艾青诗选》的整本书阅读难点?“群文阅读‘1 X’教学中的‘1’可以是教材,可以是某个文本,也可以是某个议题,还可以是某项活动或任务等。‘X’则是由‘1’牵引出来的X个文本。”

首先,“1 X”群文阅读最关键的是精心选择或确立“1”,由这一单篇、议题、任务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阅读活动,统摄整本书的阅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艾青诗选》的兴趣。

其次,“1 X”群文阅读要求围绕“1”组织“X”文本,这就要求教师重组文本,根据不同的“1”对《艾青诗选》进行不同维度的结构化重组,这有助于解决诗集编排不成体系的问题。这样,在“1”的统摄下,牵引勾连起“X”文本的阅读学习,最终实现由一篇到多篇、由点到面、由课内到课外、由一本到多本的自主性、结构化建构,这无疑提高了整本书的阅读时效。

综上,用“1 X”群文阅读可以有效突破《艾青诗选》阅读难点,顺利推进整本书阅读。这里主要讲的是用“1 X”群文阅读推进《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的应然,接下来将结合实践论述用“1 X”群文阅读推进《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的实然,即如何操作。

寓言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巧用)(3)

用“1 X”群文阅读方式推进整本书阅读

精讲单篇,激发兴趣

这里的精,首先指精选,整本书阅读必须注重效率问题,精心选择整本书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单篇。其次指精讲,“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因此,在这一单篇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为接下来的整本书阅读蓄力。

在阅读起始阶段,最核心的就是要启动、激发学生的读,即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艾青诗选》因其时代背景、诗歌风格等原因给学生阅读造成障碍,因此选择哪一首艾青诗歌作为开启学生阅读兴趣的“1”就显得尤为重要。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活动·探究”单元选编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编者非常用心,在艾青众多诗歌中,这首诗歌短小易懂、形式精美、情感热烈而深沉,是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尤其诗歌结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成为学生争相模仿的名句。教学《艾青诗选》我们不妨以教材选编的这首《我爱这土地》为“1”,有目的地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艾青作为“土地的歌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也可以选择《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为《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的“1”,有的版本即把这首诗歌作为头诗编排。一则,该诗是艾青的成名之作,艺术价值突出;二则,该诗是诗集中少有地讲述了艾青童年经历的叙事诗。如果把《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推介,教学中其实更应该重视后者的利用,通过这首带着艾青童年故事、成长印记的诗歌,串联作者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等的介绍,充分激发学生对整本诗集的阅读兴趣。当然促读策略有很多,但从整本书中“就地取材”,选择适合的单篇,精心设计,讲好这一篇,消除学生与经典之间的“厚障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去翻阅更多篇乃至整本书无疑是最直接而高效的策略。

接下篇:教学设计 | 巧用“1 X”群文阅读策略,深读《艾青诗选》(下)


(本文首发于《全视界·教育》2022年7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