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您的胸口有一颗黑痣,但奇怪得很,怎么穿着两层衣服还能看见?”“不是两层,而是五层丝质衣服啊!”这是传说中的唐代官员和一位阿拉伯客商的对话,客商为中国丝绸之薄惊奇不已。

一件衣服能有多薄,穿了五层还能看见胸口的痣,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衣服吗?

您别说,还真有这样的衣服!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个竹箱,竹箱内随葬的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生前所喜爱的服饰,其中就有这样一件清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纱衣——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

米白色蝴蝶结加绒睡衣(折起来可放在火柴盒里的衣服)(1)

此件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类似汉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而袖口较宽。除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故出土遣册称之为素纱襌衣。襌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仅重49克。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襌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

素纱襌衣轻薄而透明,如何穿着呢?

有观点认为这是一件穿上后令胴体若隐若现的性感内衣,是辛追为取悦丈夫,争宠献媚的行头。但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件装饰性的服装,是爱美的墓主人为凸显与众不同的柔美飘逸气质,特意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件宽袍大袖。轻薄透明的襌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从而衬托出锦衣的华美和尊贵。也有学者认为,素纱襌衣是古代女子出嫁时套在婚礼服外面的罩衫。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领口和袖口有绛色锦边,符合《仪礼》上记载女子出嫁时在婚礼上所穿罩衫的形制特点,故应是古代妇女结婚穿的礼服之一。

米白色蝴蝶结加绒睡衣(折起来可放在火柴盒里的衣服)(2)

其买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一共两件,除了直裾素纱褝衣外,还有曲裾素纱褝衣,衣重48克,它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那么这件衣服去了哪里了呢?

时间回到1983年10月22日晚上,一个17岁的少年,偷偷潜入了当时安防还不完备的湖南省博物馆内,然后顺着通风窗户爬到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陈列室里,六个大型玻璃展柜全部被打碎,盗走了三十一件文物以及一些复制品,其中就包括了两件素纱禪衣件。

米白色蝴蝶结加绒睡衣(折起来可放在火柴盒里的衣服)(3)

随后长沙马王堆汉墓特大文物失窃案震惊全国,全长沙都在追查。几天之后,有人在省博物馆附近的公园捡到一个包,打开一看竟然是被盗走的部分文物。在另一边邮局也接到一个神秘女人投递的包裹,而包裹里也是马王堆部分文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米白色蝴蝶结加绒睡衣(折起来可放在火柴盒里的衣服)(4)

又过了几天,有一个叫许反帝的少年因在商店偷窃被抓,审讯过程当中,许反帝说出了自己偷盗马文堆文物的犯罪事实。原来许反帝偷的这些文物后带了回家,被他的母亲许瑞凤发现,一开始许瑞凤并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只以为是普通物件,为了避免儿子被抓,就烧毁了一部分。而那件48克的素纱襌衣就在其中。后来她才知道儿子偷的是文物,想着还回去就没事了,所以就有了前面的"故事",最后许瑞凤和许反帝均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米白色蝴蝶结加绒睡衣(折起来可放在火柴盒里的衣服)(5)

素纱襌衣到底多珍贵?

据了解,素纱襌衣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其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就有40根至50根纱。透空率为75%左右,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因其密度较为稀疏,孔眼里充满织物的表面。同时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这也就是为什么素纱襌衣如此之轻薄的原因。

米白色蝴蝶结加绒睡衣(折起来可放在火柴盒里的衣服)(6)

“旦”全称旦尼儿,是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专用的计量单位,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襌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一研究所复制这件总重49克的直裾素纱襌衣。但该研究所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经过进化,体型比几千年前的要大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于是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控制蚕宝宝的个头,再采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而这一研究整整耗费了专家们十三年的心血!

米白色蝴蝶结加绒睡衣(折起来可放在火柴盒里的衣服)(7)

我们现在在湖南省博物馆看到的素纱襌衣其实就是专家们耗时十三年的复制品。由于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在中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它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于2002年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