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骑士”,中国有“侠客”,这两种人物都是众多少年想要成为的人,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神秘而有遥遥不可及的力量。

金庸和古龙笔下最好听的十个名字(金庸的武侠世界里)(1)

中学时代,在班主任的要求下,读完了第一部骑士类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虽然是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而且读的是译本,但那种表达的讽刺情感,依然耐人寻味。

在骑士绝迹一个多世纪后,阿隆索·吉哈诺却依然沉迷于“骑士”,还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他想“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却无奈四处碰壁,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到家乡后死去。

与骑士相同的是,中国的侠客也有着行侠仗义、游走天下的豪迈,在武侠的世界里,不得不提到两位“宗师”级别的人物,那就是金庸和古龙。

他们的武侠,是一个时代的武侠梦。在他们的笔下,一个又一个侠客栩栩如生地从书中走了出来,不仅武功高强,特色鲜明,还有着鲜衣怒马的侠骨柔情,令人向往。

每一个人物都与作者的经历息息相关,比如古龙笔下的西门吹雪,花无缺,楚留香,这些让人口口相传的侠客名字,不仅很优美,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风流雅致而又寂寞冷酷,武功盖世却又内心煎熬。

金庸和古龙笔下最好听的十个名字(金庸的武侠世界里)(2)

古龙成就了这三个人物,也成就了三个好名字,街头巷尾处处传唱,可能连古龙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三个名字会如此经典吧。

再来看看武侠大师金庸笔下的人物,他们也有着肝肠寸断的经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必然要配上一个举世无双的名号。这样才能名流千古,成为经典。在笔者看来,金庸小说中的这三个好名字,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一,挥刀自宫的东方不败

在《笑傲江湖》中,有一本武功秘籍叫《葵花宝典》,如今的80后和90后随口就能说出来,足见其有多经典。把《葵花宝典》练到极致的人,当属日月神教的教主东方不败。

《葵花宝典》虽然厉害,但也有一个要命的地方: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东方不败为了练就一身绝世武功,成为当世无敌,狠下心来一刀自宫,虽然武功天下第一,但也付出了代价,阴阳颠倒变得不男不女。到了这个境界,他号称自己东方不败,也不难理解。

金庸和古龙笔下最好听的十个名字(金庸的武侠世界里)(3)

东方不败原来是日月神教的光明左使,趁任我行练功走火入魔之际发动叛乱,囚禁任我行于西湖梅庄的地牢之中,自己做了教主。

即便到了在东方已经屹立于不败之地的境界,但最后还是为了救自己的“爱人”杨莲亭分心被令狐冲、任我行联手击中背上要害,最后被任我行杀死。

这虽然是一个反派人物,却成为了一个经典,因为他是奸雄中的枭雄,不甘于平庸,他的权利、武功全是自己努力得来。金庸写东方不败,所用文字极奇诡,极妖异怪诞,读完后还觉震撼心灵。

二,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

日月神教在《笑傲江湖》中势力十分庞大,其教主自然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人物,这样的存在自带自大狂妄,专横骄傲。既然能成为教主,那也不是一介武夫,还有着政治家的精明眼光与手腕。

金庸和古龙笔下最好听的十个名字(金庸的武侠世界里)(4)

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物,金庸用了“任我行”三个字来形容,也是他的名字,看到这三个字,每一个读者已经可以勾勒出一个属于自己脑海中的教主了,经典往往就在一瞬间,灵感的迸发就是那么神奇。

任我行在练习吸星大法时走火入魔,导致其教主之位曾一度被东方不败夺去。他武功高,手段狠,并且深谋远虑,做每一件事都经过缜密的安排,甚至看得出东方不败的深谋,而将“葵花宝典”送给了东方不败,最终导致东方不败不男不女。权谋诈术之深,令人防不胜防。金庸将任我行这一方面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看了令人不寒而怵。

三,携七个夫人归隐的韦小宝

韦小宝是金庸《鹿鼎记》中的人物,油嘴滑舌古灵惊怪的一个人,从一无所有到皇帝身边的红人,再到携七个夫人归隐,人生堪称完美。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也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身边还有七个才貌双全的夫人,实乃人生大赢家。

韦小宝的出生很可怜,母亲是一个妓女,甚至连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都不知道。一次偶然事件,韦小宝被江洋大盗茅十八带到北京,偶入皇宫,结识康熙帝,擒鳌拜,入天地会,拜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为师。这一系列操作,就像是开了挂一样,人生的逆袭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开始了。

金庸和古龙笔下最好听的十个名字(金庸的武侠世界里)(5)

之后还解救了顺治帝,又在平神龙岛帮助索菲亚公主夺权。流落通吃岛度过了几年之后,命运的安排让他取得了雅克萨之战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最终携七个夫人归隐。

倪匡说:韦小宝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绝不虚伪的典型。金庸自己也坦言:几乎每个地方的人民都有他们精神胜利的方式,所以我试图从另一角度去探索中国人所特有的一面性格。

小结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东方不败,任我行,韦小宝这三个人物可谓家喻户晓,他们的经典离不开这三个经典的名字,正所谓人如其名,看来果真如此。

取名是一个很讲究,也很费脑细胞的事情,给自家一个孩子取名都伤透了脑经,实在难以想象金庸在这么多小说中,取了上百上千个名字,那得耗费多少精力。这想象力,实在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