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1)

引子

谈起“大富翁”一词,混迹在游戏圈儿的玩家脑中都会回想起当年那番场景:三五好友围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摆放着一张画着大小不一的方块区域,中间还赫然印着“大富翁”的游戏图纸。好友们投掷骰子,控角色走格子,征收土操地或者交过路费,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2)

《大富翁》的魅力不仅限于它本身的玩法,最重要的是它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很少听说会有玩家喜欢单机的《大富翁》,无论是实体游戏还是电子游戏,基本都是和亲朋好友在聚会时、休闲时才玩上几局。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3)

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游戏种类的丰富性以及移动游戏的茁壮发展,《大富翁》渐渐地褪去了热度,不再是玩家线上线下聚会的首选,不再风靡全球,仿佛变成了遥远的经典。曾经我们与“大富翁”系列的快乐回忆正在逐渐消散,为了情怀永驻、经典永存,本期老谈“电子游戏,从头细看”将与各位玩家深度解析策略图版游戏——《大富翁》。

大富翁游戏的最初原型

玩家第一次接触到《大富翁》游戏,十有八九是在90年代末和千禧年之间。那是正直“策略图版游戏”(粗略些讲就是“投骰子走格子”之类的游戏)在国内盛行,市面上以盒装的游戏棋最受欢迎。还记得《大富翁中国之旅》、《大富翁世界之旅》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盒装游戏几乎堆满了各个小学初中门口的摊位。这类《大富翁》游戏棋的出现仿佛没有一丝预兆,就像是突然在生活中出现的玩具一样,但是追根溯源,它们最古老的出处其实是美国。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4)

早在上个世纪的美国,一个本来与经济学息息相关的词——“Monopoly(垄断)”出现在了游戏界。有位名为“伊丽莎白·玛姬”的媒体人为了形象的为大众解释何为“垄断”与“反垄断”,控诉美国财阀搞地产垄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开始着手制作游戏棋盘。这个游戏棋盘就是后来《大富翁》游戏的原型,而在美国它也被称之为“Public Treasury”。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5)

由这张图不难看出,它的四周也被区分为各个城市或地产,每一块土地都明码标价,有首次购买的费用以及其他玩家经过该土地(有买主)时所需的过路费。中间区域除了游戏的Logo之外还描述了游戏币一共有哪几种面值。

最初的“Public Treasury游戏棋”涵盖两种玩法规则:

(1)垄断玩法:与如今的大富翁玩法相同,玩家买卖土地后收取相应的过路费,随着玩家接连破产,最终剩下的一名玩家即为胜利者。

(2)繁荣玩法:在繁荣玩法下棋盘上的土地属于所有玩家,任何玩家在土地上赚到了金币,所有玩家都可以参与分红。游戏的目的是帮助资金最少的玩家最先赚到两倍的钱,在这个规则下所有玩家都会取得胜利。

改良后的“垄断玩法”

由伊丽莎白·玛姬创造的初代“Public Treasury”并没有赢得任何一家桌游发行商的青睐,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它的政治敏感性太强,而是游戏的玩法过于繁琐。两种游戏模式共同存在的玩法比较复杂,当时还讲究休闲为主的桌游显然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因此虽然该游戏的出发点很好,但最终没有获得大范围的推广。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6)

就这样,游戏眼看着没有受众而被放弃,一名叫“查尔斯·达洛”的玩家开始对其改良了起来。他做的非常简单,那就是完全摒弃掉“繁荣玩法”,只保留“垄断玩法”,让游戏规则有了统一性,并且最终只有一名玩家胜利的规则也有了游戏的实际意义。此外,查尔斯·达洛还对垄断玩法进行了升华——土地的升级与随机性。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7)

玩过《大富翁》的玩家都知道,在游戏中购买土地后,如果自己是该土地的持有者,当再次停留在该土地时可以对其进行升级加建,建造后的土地会收取更加昂贵的过路费;此外,相邻或者相同颜色的土地完全归一名玩家所有,过路费还会加倍;再者,在《大富翁》棋盘上有几处问号区域,会随机发生一些事件,比如免费为土地升级、或者丢失金币等等。这些玩法的增加其实都是从查尔斯·达洛的改良版“Public Treasury”那里过渡的。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8)

当游戏增加了这些随机性和更耐玩的要素,桌游发行商纷纷抛出了橄榄枝,于是一款被称为《垄断》的策略图版桌游诞生了,查尔斯·达洛被视为创始人赚得盆满钵满,而最初设计原型的伊丽莎白·玛姬则完全被玩家们遗忘。

查尔斯·达洛改良的《垄断》桌游新增了哪些要素:

(1)持有人在土地区域再次停留后,可以选择是否加盖房屋。

(2)棋盘上被划分出了问号事件区、休息区等。

引入香港的《地产大亨》

虽然如今一提到这类游戏棋,玩家们总会第一时间反映出它叫做《大富翁》,但实则不然,《垄断》桌游引入中国后第一个名字就是《地产大亨》。在美国版《垄断》火爆游戏界后,香港最先接触到这款游戏,但是考虑到国内玩家对于游戏名的讲究,以及为了“盗版”方便,游戏被翻译成为了“财源广进”。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9)

然而第一版游戏名儿听起来怪怪的,虽然符合游戏的特质但是始终不像是一款游戏,于是第二版游戏更加具有本土化特色,直接命名为“地产大亨”。不但如此,为了让国内玩家获得更身临其境的爽快体验,原本在《垄断》中出现的各个土地区域也被改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个地段名称。《地产大亨》的出现,标志着国内即将出现大批量的类似策略图版游戏(当时厂商称其为“纸牌交易游戏”)。

搬上电脑的初代《大富翁》

时间来到了1989年,《地产大亨》在香港卖的风生水起,隔壁台湾刚刚成立的“大宇资讯”游戏公司瞅准了商机,直接将同类型桌游改良为“电子游戏”,并命名为《大富翁》。说起初代电子游戏《大富翁》,它的创始人玩家们一定再熟悉不过,就是仙剑之父“姚壮宪”。在神作RPG尚未问世之前,这是姚壮宪进入了大宇游戏公司后的处女作。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10)

当时姚壮宪以桌游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银行系统、股票系统等《大富翁》特色要素,黑白的游戏画面丝毫没有影响它的精致性和耐玩性。该作问世后,就掀起了全民《大富翁》的时代,无论是桌游亦或是电子游戏领域。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11)

最后结语

《大富翁》曾在游戏界书写了一段传奇,但还是那句话,任何游戏都是有“保质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游戏逐渐成为玩家的新宠,动辄需要大量时间的《大富翁》系列不再受到欢迎。

生存类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漫谈电子游戏)(12)

即便真的有玩家愿意花费一两个小时耐心玩上一局《大富翁》,也根本无法再找回当初好友一起嬉笑掷骰子的乐趣。物是人非,无论桌游还是电子游戏,《大富翁》系列仍然在那里不曾变过。唯一改变了的,不过是我们玩家的心境而已。

原创不易,搬运请私信。我是老谈,一名专注于游戏的自媒体人,您的点赞、评论加关注是对老谈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