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生气就会变成小熊猫?

这是《青春变形记》里李美玲13岁时所遇到的问题。

李美玲,一个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典型华裔:成绩好,听话,孝顺父母。

青春变形记看后感(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1)

但其实,李美玲和其他孩子一样,调皮、爱玩,并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开始对异性充满好奇和幻想。

《青春变形记》是皮克斯首部华人女性导演石之予的作品,在此之前该导演还有一部《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青春变形记》、《包宝宝》这两部电影因为出自同一导演之手,所以有相似之处,都是聚焦于华人家庭的相处方式和亲情。

青春变形记看后感(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2)

《包宝宝》是说一位华裔母亲在儿子离家出走之后,将突然活了的包子“包宝宝”当成儿子,天天带在身边,但随着“包宝宝”逐渐长大,想要独立开始与母亲产生分歧和争吵。母亲在争吵、挽留无果后,一口将“包宝宝”吞下。

而《青春变形记》也是在李美玲逐渐长大后,不想再扮演一个家长眼中的乖宝宝,开始不再压抑自己的天性,变身成为红色的小熊猫

下面我们来聊聊《青春变形记》

01

《青春变形记》的英文名称为《Turning Red》,变红、转变、愤怒,除了是青春期心理上的隐喻之外,更直观的在生理上进行了变化。

祖先新怡因为要保护女儿而获得变身小熊猫的能力而且这能力世代相传,传女不传男。

青春变形记看后感(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

没错,美玲变成了一只红棕色的小熊猫。

美玲第一次变身是因为母亲发现她画的幻想与欧文的漫画,以为两人之间有些什么,直接跑去超市找欧文警告他。

青春变形记看后感(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4)

恰好被班上一个与美玲不对付的男生泰勒遇上,使得美玲被嘲笑。

羞愧、尴尬、愤怒几种情绪一下涌上来,使得美玲在当天晚上睡觉后就变身成了“小熊猫”。

还有一段是母亲刚警告完欧文,从超市出来和美玲坐在车上,母亲问美玲“美美,还有什么我该知道的吗”,美玲也是强装微笑说没有。

回家后美玲也是先自我怀疑、反省自己,而不是正视自己的需求。

从这可以看出美玲虽然在妈妈的管控之下,但很多时候非常“害怕”,害怕自己做不了妈妈心中的乖孩子,让妈妈伤心。

所以有时候不敢也不想反抗妈妈有时过度的行为,所以在泰勒生日会上,妈妈训斥美玲的朋友带坏她,她也没有出口去辩驳,以至于伤了朋友的心。

02

《青春变形记》塑造的就是标准外国剧中的华裔家庭,特别是剧中的母亲李明,要求孩子听话、孝顺、成绩好,比较强势;

这和美剧《初来乍到》里的母亲形象就有相似之处,就是典型“虎妈”。甚至于后半段,算得上是某种意义上的“反派”。

但这部剧更多的是在讲美玲青春期迎来的变化,自我发现、转变,美玲与母亲的冲突,也是一种中西教育方式的碰撞。

青春变形记看后感(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5)

皮克斯还是比较少有以女性为视角的动漫电影,在母女、朋友、异性之间的感情转变、萌发,是知道母亲过去之后的理解,与朋友和解后的拥抱,还有对于异性好奇和幻想的涂鸦,都是美玲在青春期迎来的改变。

青春变形记看后感(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6)

本部影片围绕美玲的自我内心的变化,从以前的抗拒、掩藏、自卑,到慢慢接纳一个有差异、不完美的自己,与母亲和解,倾听自己的心声。

青春变形记看后感(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7)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人活一世,要学会突破束缚,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拥抱不完美自己。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豆瓣,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