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第一次在学校寄宿(不满6岁半儿子很兴奋上寄宿)(1)

孩子上小学第一次在学校寄宿(不满6岁半儿子很兴奋上寄宿)(2)

这是大儿子10年前刚上小学时的记录,今天再看,感慨万千。再次发现做父母不易,当孩子更难。

愿所有老师都善待学生。

愿所有父母都善待孩子。


男人有泪,不轻掉,只因未到,动情处。

八月二十八日,离儿子六岁半差十一天。儿子上小学报到。

按规定,他是上不了公办小学的。尽管我已费尽周折历尽艰辛备齐了这个城市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公办学校就读小学的六证:

暂住证、身份证、户口本、我的劳动合同、合格的预防接种本、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其在父母务工地就读的证明,还有姓名不一致的证明。

因为,他不满六岁半。

即使满了六岁半,他还上不了公办小学——这个城市学校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作为当地政府出资创办的学校,要优先保证具有本市户口的适龄儿童入学。若有余桌,才轮到外来人员子女。

而有限的名额根本不够外来人员子女争的。

所以,外地人在这个城市就读便有了潜规则:

找到可靠的关系,通过关系把钱交给相关学校,学校收了钱,不打条,就有了名额。

若无可靠关系,纵使有钱,也花不出去。

也许我可以找到关系,但这是我所深恶痛绝之举,虽然几乎所有关心我的人都建议甚至强烈建议找找关系,不为自己,为孩子——这是当爹的责任。

我痛苦地犹豫过很久,很痛苦,但我还是痛苦地拒绝了所有好意,拒绝了找关系。

而不找关系,我只能和其他家长一样去排队,可能头天晚上就要睡在学校门口占位儿。

孩子上小学第一次在学校寄宿(不满6岁半儿子很兴奋上寄宿)(3)

这是郑州市小学报名的一个场景,家长通宵排队

孩子上小学第一次在学校寄宿(不满6岁半儿子很兴奋上寄宿)(4)

排到我的时候,很可能会像很多家长一样被告知:

对不起,早就超员了。

然后领一个数字远超学校录取名额的号,听天由命。

于是,我四处打听民办学校。同样费尽周折,在了解了六家参观了三家同类学校之后,我选择了今天儿子报到的这家学校。

一来费用可以承受——寄宿每学期4300元,另加被褥等杂费350;二来招生咨询老师实事求是,坦诚告知,给我的第一印象最好。

此外,上寄宿学校还有俩考虑:

不用每天接送;给儿子一个相对利于成长的环境。

哦,算仨考虑吧,还有一个就是让儿子比较早地学会自立——在这个世界上,倘要靠自己走正道活下去,早些自立也许是不坏的选择,虽然这有些残酷——生活何时温柔过?

二十八日早上,七点多钟,带着儿子的期待,我送他到离窝——我住的地儿,租的,我从来不觉得那是家——单程打车费32元(起步6元)的学校。

在车上,我问儿子:

你要住校,如果想家了咋办?

儿子说:

没事儿,那有好多小朋友呢。然后就和我一起讨论学校的橡胶跑道的长短。

在他快乐的期待中,很快到了学校。

然而,我没想到,“剧情”很快就发生了反转。

01儿子兴奋地亲手交了学费

我相当然地以为,新学期的第一天,学校会做好一切准备,给所有的新生和家长一个好印象。

然而我错了。

进了校门,报到的人熙熙攘攘,一面活动黑板上写着报名程序。

第一步:找班级及宿舍分配名单。

就去找。但把一年级的名单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没有儿子名字!

不快顿生。拉着儿子去找招生办。招办的老师显然不够专业,两位老师一致认为把名字打错了,好在态度尚可。

但这样的错误显然不大可能发生。还好,另一位电话通知过我的老师来了,找出了当初的报名表。没有名字的理由是我们没有提前交费,不确定我们是否上学。

我的不快加剧——当初报名时,我相当明确地告知接待我的老师,我们一定来上,还把那份名字不一致的证明留在了学校——那是唯一一张,没有它,意味着我们没法儿上任何学校。

之后,学校又两次电话确认,我的态度都非常明确。可……

但儿子依然兴奋,在财务室,他亲手把钱交给了出纳。

然后很快乐地和我一起,去了宿舍。

然而不快接二连三。

宿舍条件一般,一间房,十张床,上下铺。一台空调加一台电扇。

墙皮已经有些脱落,有些地方还浸水。电扇上积垢很厚。脸盆架和空床都没打扫,床上有明显的灰尘。席是旧的。

而其他宿舍的墙则刚刚粉过,电扇也是新的。

我向管理公寓的老师表示了不满,老师态度倒不错,马上找生活老师来打扫,并解释了上述问题的原因:

寄宿生超员,临时调的房间,未来得及整理。

生活老师的打扫标准显然有些低,我只好把抹布要了,自己把床和席仔细地抹了。

学生每人还配一小柜子,原以为学校会发一把锁,老师却告知需自买。

先到的学生已经占了位置较好的柜子,还剩一较好位置的柜子未锁,我想先去买把锁占住,陪同办手续的老师建议把一些东西先放进去,到班主任那儿注册完再买锁。

我担心占不住——被别人把东西扔出来,老师说没事儿。我也不好坚持,就去注册。

但买锁回来,果然被夺走了,东西扔在外面,柜子已经上锁!

只好又去找管公寓的老师。老师又安排调了柜子,才算完事。

02儿子泪汪汪地告诉我:爸爸,我不想住校了

这边整得差不多了,我把儿子领到教室,告诉他等会儿去找他买杯子,自己便到宿舍帮他铺床。

正铺呢,儿子眼泪汪汪地跑来了,说不想住校了。

一问,原来他担心我等会儿找不到,要出来找我,老师不让,就不高兴了。

劝了一阵儿,他找了许多理由,就是不想住校。最后,还是勉强又回到教室,等着中午开饭。

床铺好了,我去了餐厅。

进了餐厅,吃了一惊。里面几乎还是当初我来考察时的样子,只是地面和桌面简单打扫了,地面有明显的拖痕,桌面上都有明显的抹痕,打扫显然相当草率。

生活老师们正在摆放餐具和打饭,没戴帽子,也没戴口罩,只系了个围裙。

乘饭的工具都放在一个通常作为垃圾桶的篮色大桶里,里面还有清洁球混放!

厨师好象都没戴帽子,一个年轻厨师的手指甲留了差不多有一公分长!!!

午餐是米饭、冬瓜鸡块和千张丝拌豆芽。

低年级学生由老师打好放在桌上,直接吃,高年级学生自己打了吃。

老师与学生同吃,不时有老师到窗口打饭。

饭打好了,学生排队进餐厅。

此时有些混乱,安排也不大合理——年级越低,年龄越小,吃饭越慢,似应按年级由低到高进入餐厅。

不过还好,儿子虽然不大高兴,但可能受了其他孩子的影响,吃饭速度明显比在家快了。

吃完后,学校要求自己把剩饭菜倒在外面的大桶里,儿子的盘里还剩不少菜汤,他拿着餐具起了身,又坐下了,自己拿勺子把菜汤很认真地一点点喝了,可能是怕撒了。

然后到外面把剩菜倒了,把餐具送到了指定地点。

孩子上小学第一次在学校寄宿(不满6岁半儿子很兴奋上寄宿)(5)

03艰难的“谈判”

我们给一位老师打了招呼,去买杯子。

买了杯子回到宿舍,我去打了些水,帮他把药吃了,然后让他到教室,看老师有什么安排。

谁知没几分钟,又泪汪汪气呼呼地跑了回来,更加坚定地说不想住校了。

一问,原来我们出去时给一位老师打了招呼,但另一老师不知道,有些着急,看他回了教室,就问他干嘛去了,语气可能重了些,他觉得老师在吵他,本来上午的事儿还没完全过去,这下自然更麻烦,他泪汪汪地坚决要求:

我不住校!

中午让午休,他很不情愿地上了上铺,躺在床上默默地哭——抗议呢。

我便在旁边慢慢跟他“谈判”。也有其他小朋友问他哭啥,还有小朋友奇怪他“这么大了咋还哭呢”。但他全然不理,一边哭一边列举不住校的理由。

儿子这儿没劝好呢,跟他对床的小朋友也哭了起来,还更厉害,非要回家,老师好一阵儿劝,劝不住。

我只好让儿子下床,到外面继续“谈判”。

到了教室,老师也在,我们一起跟儿子“谈判”。老师了解了原委,主动道了歉,但儿子依然非常坚决。

过了一阵子,我看还不成,只好改变策略,把儿子领出了教室,准备换个场地继续“谈判”。出门时,问了下午上课时间,是两点半。

我告诉老师,两点半前我把儿子送回教室。

儿子很喜欢跑道,我便领他到了操场。见到跑道,儿子情绪好了不少,甚至有些兴奋,虽然天气还有些热,他还自己在跑道上跑了两圈。

两圈跑下来,情绪基本上恢复了。趁热打铁,俺爷儿俩边走边聊,经过艰苦的“谈判”,儿子终于同意住校。

走到校外,在街上走着,我看到边有饭店,告诉儿子我等会儿得去吃饭。

继续边走边聊,儿子不时问我几点了,担心迟到。走了一阵儿,儿子说“咱回去吧”,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便把儿子送回了教室,告诉他我要去吃饭,然后在外面转转,走的时候,一定跟他打个招呼。

儿子似乎担心我悄悄地离开,特别告诉我,走了一定要告诉他。

孩子上小学第一次在学校寄宿(不满6岁半儿子很兴奋上寄宿)(6)

04说完“再见”,儿子头也不回地去了教室

吃完饭,我回了宿舍,跟一位生活老师聊天。正聊呢,老师又来了,说儿子担心我悄悄地走,让我走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

我跟老师一起出了宿舍,学生们正在集合,要到操场上训练。

儿子居然又是泪汪汪的,一脸的不情愿,站在队伍里,对教师的口令爱听不听的。

我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录了几段视频,又告诉他回家前一定告诉他,就离开了操场。

到一位校领导——可能是副校长——那儿提了一大堆意见和建议。

又转转看看,便到了晚饭时间。

晚饭儿子吃得还行,吃完饭,我又领他到宿舍吃了药,让他把老师叫来,交代按时帮他吃药,便一起领他到了教室,准备看会儿就回。孩儿他娘也催着让回。

可……儿子依然不愿住校。

老师在讲课,同学们都在听,他却在哭,而且哭出了声来!

如果这样走了,晚上恐怕不大好办。看来只好使出“杀手锏”了。

我把儿子叫了出来,先利诱——如果表现好,重奖;再威逼——如果表现差,重罚。

一番口舌之后,儿子终于平静下来,勉强同意住校。

我趁热打铁,要送他回教室。

不料儿子不同意我送他进教室,说怕我太晚了坐不上车,“就在这儿再见吧,老爸,再见”,对我挥了挥手,然后头也不回地去了教室。

儿子的声音有些颤抖,我知道,儿子是在强忍住不哭——他已经学会控制情绪了。

我也跟儿子说了再见,喉咙竟有些堵。

看着儿子瘦瘦的背影,心里有些莫名失落。

儿子进了教室,我不放心,潜在窗外悄悄地看,还好,教室里正在放动画片,儿子下巴顶在桌子上,看上去不大高兴,但眼睛已经盯在屏幕上了。

05儿子让老师发来一条温暖短信

我慢慢走出校园,回头看看布满灯光的教学楼,去等车。

心焦焦地等,秋风凉凉,却始终不见车来。

到旁边买了支雪糕,吃。

吃完了,又等了会,终于来了辆车。

可人太挤,估计还有车,便放那车走了。

又等了阵儿,车还不来,心里更焦,准备放纵一下,再吃一支雪糕,正向小卖部走的当儿,有人喊车来了,赶紧跑到车前,还真没白等,车上没几个人,赶紧上车坐下,回家。

一路上,车一站一站地过,车上人也一点一点地多,逐渐喧闹起来。

心里更加烦躁,打开相机看照片。

看完了,靠在座位上想眯会儿,却静不下来。

走了一阵儿,手机突然震了,打开一看,不禁心里一暖,烦躁也一下子轻了许多:

晓峰让问你,走的有点晚,坐上车了吗?

老师发的。

心里暖暖地给老师回了短信,谢了儿子和老师,问儿子现在怎样。

老师回复说“孩子现在很好,睡觉了”。

心里的石头好象落了地,一边想着儿子,便回到了家。

然而,夜里,失眠还是不期而至……

儿子上小学了,民办学校,寄宿。开学头一天,我陪了他一天,他哭了半天。

泪水告诉我:

儿子长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