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黎

最近重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怎么看懂,不是很明白为何这部电影被人鼓吹成神片,但当时我没做过多纠结,先放下了,只是心里留有一股执念:难道别人能看懂,我就不行?

最近因为疫情原因,电影院一直关门,闲暇时只能在家里找电影看,又想不能看烂片,于是想到了这股"执念",翻出来重温了一次。我本以为已经看过一次的电影,已经知道大致情节,肯定是看不下去的,没想到,原来好电影吸引人看下去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情节,而是精神。

我认为可以把这部电影分为了四个部分。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1)

这是电影封面

01第一部分:安迪含冤入狱

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害妻子和她的高尔夫教练情人而被判无期,才入狱就被狱中的"姐妹帮"盯上,前两年备受欺凌。所以,安迪除了每天重复机械性的劳作外,还经常被围殴,脸上伤痕新旧交替。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让安迪处于随时会崩溃的状态。

转机发生在1949年的春天,典狱长诺顿宣布车牌场楼顶要重铺沥青,需要十几个志愿者。这种在外面需要支付工钱的劳动,在监狱里不仅免费,而且还是囚犯们争抢的香饽饽,只因为可以在春光灿烂的五月有几乎在户外工作。

安迪、瑞德等一群关系好的人,一人用一包香烟贿赂了狱警,得到了这个机会。

负责监管他们的狱警头头是狱警中最吝啬、最狠毒的拜伦。从狱警的聊天中,安迪得知拜伦的哥哥给他留下了三万五千美元的遗产,而政府征税会收走这笔钱的一大部分,拜伦正在为这件事咒骂政府,而本来身为银行家的安迪却放下手中的工作,走过去告诉他:我有办法让你不交一分税,而且你还不需要花钱请律师,我可以帮你填表格、准备文件,而你只需要给我的同事们一人准备三瓶啤酒。

于是,安迪成功地让他的"同事们"在铺满沥青的楼顶上,衬着夕阳,悠闲地喝上了啤酒。而他只是看着"同事们"喝,自己坐在旁边微笑,滴酒未沾。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2)

安迪脸上挂着奇异的微笑,看同事们喝啤酒

电影播到这里,有一段瑞德的独白:有人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讨好看守,或在我们这帮人中交几个朋友,而我认为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感觉自己又成为了正常人,哪怕只是短暂的一会。

电影借瑞德的心理独白做了铺垫,告诉观众,在安迪心中一直渴望自己做一个正常人,他没有被同化,他一直向往着自由。

之后,"姐妹帮"再次找到了安迪,因为安迪的不屈服,不出意外又被打得半死,在医务室躺了一个月,而"姐妹帮"头头鲍格斯被关禁闭一个星期。一周后,鲍格斯回到狱房,等待着他的是警卫头子拜伦及其手下的一顿毒打!

从此,鲍格斯再也没用腿走过路,他被送到了一家警卫很松的特种医院自生自灭,而"姐妹帮"再也不敢动安迪。安迪终于过上了不被毒打的监狱生活。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3)

瑞德的心理独白

02第二部分:布鲁克斯的悲剧

电影第二部分讲述安迪因为帮拜伦免税而引起了监狱掌权人诺顿的注意,经过一番试探,诺顿肯定了安迪的能力,将他调出了洗衣房,去了老囚犯布鲁克斯负责的肖申克监狱图书馆工作。期间,陆陆续续有人找上门来请他帮忙。

最开始,他为狱警的孩子建立教育信托基金,过了一年,他替监狱一半以上的狱警申请退税,再过一年,他替所有人报税,包括典狱长……还每周写信给州议会申请经费,希望扩建图书馆。

直到另一件事情发生:布鲁克斯假释被批。影片的基调变得更加沉闷起来。因为布鲁克斯不想被释放。

有人说,他被关疯了。

只有瑞德看得清楚明白,他说:"布鲁克斯没有疯,他只是被彻底改造了……他在这里被关了50年,他只知道这个地方……这些墙很奇怪,最初你恨它,然后慢慢习惯它,再久一些,你就彻底离不开它了,这就叫彻底改造。"

但是他们都无能为力,布鲁克斯离开了他生活了50年的监狱,开始了新的生活,但他无法适应新的生活,于是他选择了自杀。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4)

出狱后的布鲁克斯坐在公交车上,双手扶着前面的椅背,内心充满忐忑。

03第三部分:汤姆的到来

安迪六年来坚持不懈给州议会写信扩建监狱图书馆的事情有了结果,州议会给他们送来了很多旧图书和200美元,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安迪从中发现了一张唱片,找机会放到了监狱广播上,让监狱里所有人都听到了这许久都没听到的"自由之声"。为此,安迪被关禁闭两个星期。

从监狱出来后的第一幕是食堂吃饭,狱友问他,这么做值吗?

安迪说:"……你需要它,就不会忘记这个世界上还有不用高墙铁栏围起来的地方,有些东西在你心里,他们无法夺走,他们无法触摸,那是属于你的,希望。"

但是安迪的想法在场没有人赞同,他们认为,在肖申克监狱,希望是一种危险的东西,能让人发疯,能让人死亡。最终这场谈话不欢而散。

后来安迪坚持继续给州议会写信,得到了州议会的妥协,决定每年拨款500美元给他们,用于扩建图书馆。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5)

安迪在播放室为狱友们放唱片

后来肖申克监狱图书馆成为了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们可以在里面看书、学习、听唱片。但令人疑惑的是,典狱长诺顿凭什么让安迪做这些?是因为他心地善良还是通情达理?都不是,答案很快就来了。

那年,典狱长诺顿在媒体面前大肆吹嘘他发起的内外改造项目,其实这只是个幌子,其目的在于揽财、收受贿赂。但是贪污了大笔的钱,怎么洗白?曾担任银行副总裁的安迪就担任了这个角色,帮他洗钱。

安迪貌似就这样在监狱里过着和谐又平静的生活,直到汤姆的到来,影片迎来高潮。

汤姆因偷盗罪被判两年,被送进了肖申克监狱。这个年轻人年轻张扬有活力,很得安迪、瑞德等这批"老人"的喜欢。

饭桌上,汤姆得意地显摆说,他从十三岁时开始不停进出英格兰的各个监狱,是个惯偷。安迪劝他尝试别的职业。汤姆得知安迪帮助过好几个人拿到了高中学历,于是主动找到了他,就这样,安迪成了他的老师。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6)

模拟考试中的汤姆

04第四部分:真相的爆发

后来汤姆无意中得知,安迪入狱的原因是抓住了老婆和高尔夫教练偷情,然后杀了他们。而汤姆两年前在汤马士顿监狱遇到过杀害他们的真正凶手,并且听凶手讲述了杀人的经过。

汤姆将这件事告诉了安迪和瑞德,安迪听后仿佛看见了希望,毫不犹豫地去找典狱长诺顿,并告诉了他这件事情,结果是,典狱长为了让他继续为他做假账而无视真相,还关了他两个月禁闭,在这期间,枪杀了汤姆这个唯一的证人,还宣称他是因为妄图逃狱而被杀。

汤姆的死让安迪看清了诺顿的可恶嘴脸,更明白这辈子不可能沉冤昭雪,更不可能光明正大地从监狱走出来。禁闭出来以后,安迪继续平静地为诺顿做假账洗黑钱,其实是在为逃走并扳倒诺顿做准备。而诺顿却以为安迪已经臣服于他的淫威之下,一辈子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消失了,带着诺顿的罪证,从一个20年前就开始挖的洞,逃出了肖申克监狱。

后来,安迪换了新的身份,不仅拿走了这些年为诺顿做假账的37万美元作为"劳务费",还将他的罪证寄到了报社,揭发了他的罪行,最后诺顿在在法院缉拿他之前开枪自杀。

影片大致的内容就是这些。我认为在这部电影中,有三个人物最具代表性,他们代表着三种不同的人的不同命运,分别是布鲁克斯、瑞德和主人翁安迪。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7)

安迪越狱的洞

05布鲁克斯:需要的是生存,而不是自由。

布鲁克斯是一个被关在监狱50年的老人,他有一份工作打发无聊的监狱生活,那就是负责打理肖申克监狱图书馆。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被告知可以出狱了,反而像疯子一样妄图刺伤狱友,然后被取消假释,继续留在监狱。

但是他没有如愿以偿,最后还是提着箱子离开了生活50年的地方。离开监狱后,他一个人住在假释委员会为他安排的临时住处,工作是在超市帮顾客装袋。他忍受着超市经理的歧视和患有关节炎双手的疼痛努力工作和生活,但他常常于梦中惊醒,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那感觉如坠深渊。

一个人的生活孤立无援,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孤独、恐惧以及对外面世界的不适应让他即使身在自由处,也得不到自由。

最后他站上凳子,在住处的房梁刻上了"布鲁克斯在此住过",然后上吊自杀。只能说这是他顺理成章的结局。得知布鲁克斯的死讯后,瑞德说,布鲁克斯应该死在监狱里。瑞德很理解布鲁克斯,他同他一样,已经被彻底改造。

强迫一只已经被折断翅膀的鸟儿飞翔,不如一直将它圈养。布鲁克斯的悲剧在于,他经过监狱50年的驯化,已经成为了只能生活在高墙之内人。

这样的人需要的不是最高级的自由,而是最低级的生存,而生存的地方只能是他熟悉的监狱。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8)

布鲁克斯离开被假释,离开监狱

06幸运的瑞德:发现希望就紧紧抓住的人

在影片中,有三处瑞德申请假释的情节。

第一处在影片最开始,假释官员问瑞德,你已经刑满20年,你认为你已经改造好了吗?瑞德满口保证自己已经改造好了,绝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在这时候的瑞德身上,还看得见希望。但结果是假释被拒。

第二处是在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假释官员问瑞德,你的终身监禁已经刑满30年,你认为你已经改造好了吗?瑞德的说辞几乎和上次一样,并且最后强调,自己已经被彻底改造。从这时候的瑞德身上,我只看到了对生活的妥协,十年前还在他身上的希望的火光已经熄灭。

最后一次是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那时候安迪已经越狱成功。假释官员问:你的终身监禁已经刑满40年,你认为你已经改造好了吗?这次瑞德没有那么急切,想了想他才说:"彻底改造,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编造的词……过去每一天我都在悔恨,不是说因为坐牢,或者你们认为我应该悔恨,而是回首往事,一个年轻、愚蠢的人犯下了弥天大罪……我想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我找不到他了,他消失了,只剩下一个老人,我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9)

瑞德第三次申请假释

这段话看似是瑞德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悔过,实际上表现了他已经接受了自己被彻底改造的事实,他早已对命运低头,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对自己充满否定,即使他离开了监狱,他也会想布鲁克斯一样,最终走向灭亡。

抱着这样的心态,瑞德才能不同以往地在假释官员面前说出这番肺腑之言。他已经破罐子破摔,不在乎是否被释放,或者说他已经不希望被释放,他害怕像布鲁克斯一样的结局,那么,对于他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死在监狱里。

然而,命运就是喜欢开玩笑,在你满怀希望的时候打压你,在你希望破灭的时候放过你。但谁又知道,命运到底是真的放过你还是加快速度将你推向深渊。就像布鲁克斯这个前车之鉴。

最后瑞德假释被批,他也提着自己的箱子离开了生活40年的监狱。出狱后,瑞德住进了布鲁克斯出狱后住的房子里,做着和布鲁克斯一样的工作,过着"上厕所必须打报告,不打报告一滴也尿不出来"的生活。

他和布鲁克斯一样,每天诚惶诚恐,他想破坏假释条例,想被送回去,他说,生活在惶恐之中太可怕了。但有一件事情阻止了他,所以说,瑞德不是布鲁克斯,因为他比布鲁克斯幸运。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10)

安迪和瑞德高墙下的谈话,与瑞德做了约定

在安迪决定越狱前,曾经让瑞德许诺了一件事,如果他假释了,去巴克斯顿附近找一个牧场,这个牧场有一排石头矮墙,北端有颗橡树,把矮墙下埋着的东西取出来。瑞德郑重地答应了。

这其实是安迪为瑞德埋下的希望之光。安迪早就明白,瑞德一个人在外面的世界难以生存,所以指引他去找东西,里面其实是安迪越狱之后才埋在里面的一封信和一些钱,信中告知了他的位置,让瑞德用这笔钱做路费去找他。这样,瑞德就能活下去。

瑞德决定去找安迪。离开前,瑞德也站上了凳子,在房梁上"布鲁克斯在此住过"旁边刻上了"还有瑞德",然后提着箱子离开了。和布鲁克斯不同的是,瑞德走向了光明和希望,得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我看来,瑞德是一个已经被完全改造的人,他自己是找不到希望的。就如他当初在监狱里对安迪说的话:"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能让人发疯,在这里它没用,你最好习惯这一点"。

但是安迪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为他灰暗的人生照亮了方向。一个本来前途灰暗的人,突然看到了希望,于是紧紧地抓住它。

瑞德向往自由的生活但没有能力拥有自由的生活,他缺的不是自由的能力,而是拥有自由的前提:希望。有了希望,即使已经在监狱里蹉跎了40年,他仍然有勇气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瑞德。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11)

瑞德的内心独白,“羽翼太光辉”的鸟指的是安迪

07安迪: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亡

最后必须说一下影片的核心人物安迪。

他的监狱生活从头几年的憋屈、隐忍甚至处于崩溃边缘;到后来从帮狱警避税中找到希望;再到后来得到典狱长重用而拥有一系列特权从而扩建图书馆、帮助狱友考取文凭的欣慰;到得知妻子被杀真相的冲动;再到看清典狱长真面目的愤恨;最后越狱成功还揭发了典狱长的恶行的畅快从容。

这就是安迪的20年。

安迪曾对瑞德说过一句话:"要么赶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安迪就是最勇敢的那一类人,即使身边所有人都告诉他:你不行。他也能坚定地说:我可以!

在他身上最可贵的是他不仅永远心怀希望,而且还付诸行动。不管是为狱警避税还是扩建图书馆,还是为典狱长做假账洗黑钱,其实都是他在将希望付诸行动。做这些事情不仅是为了打发监狱中无聊的时光,更是在为心中的希望之火添砖加瓦。监狱里这么多囚犯,只有他能做这些事。

即使身边的灯都灭光了,他也能自己燃烧,永远都不屈服,这就是安迪。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一个道理(再看肖申克的救赎)(12)

被关禁闭的安迪

08你是哪一种人?

布鲁克斯、瑞德和安迪,分别代表了生活中的三种人:已心如死水,被生活桎梏且完全屈从的人;被生活完全改造但一有希望仍愿意紧紧抓住并越变越好的人;即使身处黑暗也能自己找到光的人。

你属于哪一种人?

梭罗有一句名言: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

这句话绝不仅仅是一句名人说的话,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像我自己,当初我决定开始写作,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想在平静而绝望的生活之中泛起一点水花,就是这点水花,让我看到了希望,从而坚持了下来。而寻找希望的过程却相当痛苦,一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

前两天和同事聊天,她不知怎么的,突然说到了她的心理现状:我感觉生活没有希望,每天下班都不知道做什么,不是游戏就是抖音,过得浑浑噩噩的,我想找点事情来做,但是又不知道做什么,心里空荡荡的,感觉生不如死,真想火星撞地球,大家一起死了算了。

我略微劝了几句,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但这又怎么样呢?路始终要自己走,人生都是自己在做选择,有时候只是一个选择罢了,却足以改变一生。

就像安迪说的,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亡。

"选择生存"是寻找希望和价值,并行动实践,实现心灵的自由,但这条路充满坎坷和艰辛;而"选择去死"看起来是最轻松的,只需要做一个不用努力,混吃等死的人就好。

我希望我的同事可以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摆脱现状;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无论你属于哪一类人,都会有所触动,往更好的方向而去。

以上。


题外话:你可能不相信,这篇文章我写了七个半小时,终于完成了,希望你喜欢。

作者:大黎,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大黎说成长”,看完记得点赞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