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8岁时,他把烈士父亲的日记捐给国家,时隔78年再次遇见它,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纪念英雄的清明节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纪念英雄的清明节故事(云祭缅怀)

纪念英雄的清明节故事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8岁时,他把烈士父亲的日记捐给国家,时隔78年再次遇见它

“整理父亲事迹的工作又前进了一大步——父亲陶家齐的日记被重新发现了!”陶和寿未满周岁时,时任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的父亲陶家齐惨死在日寇屠刀下。此后一生,他一直在寻找父亲的“抗战足迹”。

去年,南京市雨花台干部学院副院长陈俊峰在一次展览中发现,有一本《陶家齐日记》,这本日记以前从未公开露面。日记从1938年2月11日开始,到当年5月5日结束,共54篇。

得知这一消息,陶和寿惊喜万分。在他童年的模糊记忆里,一直有段关于“父亲日记”的片段。“父亲的日记本遗失几十年了,难道这本就是我小时候大妈让我捐给湖熟镇政府的日记?”由于间隔时间久远,陶和寿一直不能确定父亲的日记是否还留存于世。经过考证,这本日记的捐赠人正是当时只有8岁的陶和寿。

72年后,淮海战役中唯一日本籍中国烈士坂本寅吉的墓地找到了

“爸,终于找到你了……”2021年7月23日,位于河南省永城市的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内草木葱茏,78岁的蒋义生亲手掀开了盖在父亲坂本寅吉烈士雕像上的红色幕布。历经半生寻觅,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和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蒋义生终于找到了坂本寅吉遗骨埋葬的地方。

坂本寅吉,1914年生,中文名蒋贤礼,是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唯一一名日本籍烈士。根据淮海战役纪念馆史料记载,坂本寅吉是“日本反战同盟会”会员。被强制征兵入伍来到中国后的坂本寅吉不仅积极抗争,还在暗地里为中国抗战提供帮助。

1943年,坂本寅吉与中国姑娘蒋荷菊结婚。1945年5月,坂本寅吉自愿加入浙东游击纵队坚勇大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二团炮兵教官,同志们称他为“神炮手”。1949年春节前夕,坂本寅吉在淮海战役中不幸牺牲,时年35岁。

找到了!哥哥的墓,和成千上万抗美援朝烈士在一起

“在沭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哥牺牲后具体安葬地点终于查清……我们全家十分欣慰和无限荣耀。”2月28日,一封感谢信被送到了宿迁市沭阳县沂涛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中。

今年77岁的王兴志,正是写这封信的人。多年来,王兴志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能找到在朝鲜牺牲的二哥王兴浩。从1952年获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医务助理王兴浩牺牲的消息后,找到王兴浩安葬的墓地就成为了他们一大家子的共同心愿。

今年年初,烈士寻亲公益行动志愿者程雪清与沭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他表示,在一张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照片中看到了标有“烈士王兴浩”字样的墓碑。接到这个消息后,沭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刻安排沂涛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协同核查烈士信息,前后不到两周时间,就确定了照片所拍摄的烈士墓正是安葬王兴志二哥王兴浩遗骨的地方。

49年后,她终于见到了筑路牺牲的“二哥”

“哥哥,把你一个人丢在这里49年了,我们来看你了!”2021年6月8日中午11点,陕西安康烈士陵园,扬州人梅国珍声泪俱下。

此时,距离二哥牺牲,已经过去49年。1972年2月,时任铁道兵五八二五部队某班班长的梅国安,在修建襄渝铁路安康段时因公牺牲。那一年,梅国珍19岁。

由于当年交通不便,梅国珍母亲一直不愿把二哥安葬的位置告诉子女。梅国珍告诉记者,父亲和大哥去世后,二哥的具体安葬地点就再也没人知晓了。

2021年5月28日,梅国珍女儿汪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扬州市邗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详细询问、记录每一个细节后,该局工作人员先后联系扬州烈士陵园、陕西省安康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系,终于在安康烈士陵园英名录上找到了“梅国安”的名字,经过再三比对生平信息,确定“梅国安”烈士就是梅国珍正在寻找的二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烈士亲属,却胸怀责任担当,义务守护烈士墓,帮助烈士寻亲……

五条岭前,三代人接力守墓75年,为330多名烈士找到“家人”

清明临近,55岁的卞康全更加忙碌了,每天早早赶到五条岭烈士陵园,忙着为每一位烈士的坟头添上一抔新土,忙着寻找烈士亲属,忙着擦拭墓碑、清扫卫生……这样的做法,从他爷爷那时开始,祖孙三代人,至今已经坚持了75年,从未间断。五条岭烈士陵园位于如今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庆元村,这里长眠着2000多名盐南阻击战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以及“慰烈工程”迁至陵园的近千名英烈。

1947年12月,盐南阻击战在盐城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前赴后继,激战四天四夜,共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虏3000多人,我军也有2000多名战士血洒疆场。由于战事频仍,条件所限,无法一一建坟,烈士的遗体只能以叠葬的方式匆匆安放在挖好的五条沟内,堆成五条长岭,每条岭长约40米、高1米多、各有31个坟茔,民间称其为“五条岭”。

去年3月份,五条岭烈士陵园提升改造工程启动,计划从原占地10亩扩建至50亩,新建烈士纪念碑、盐南战役纪念馆、无名烈士墙、党员宣誓墙等。

34年,他陪52位无名烈士等团圆

1月31日早上8点不到,南通如皋市吴庄烈士陵园陵园专职护陵员张孝礼就开始了今天的工作——擦拭墓碑、打扫墓园、清理杂草……一直到中午12点,他一刻也没得闲。张孝礼是如皋本地人,今年59岁,1982年入伍,1987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火中左眼失明,被评为三级伤残军人,并荣立二等功。1988年复员来到吴庄烈士陵园工作,这个黑瘦的老兵在这里默默陪着他的战友们已有34年。

1990年,一对老夫妻找到了刚来吴庄烈士陵园不久的张孝礼,他们的儿子曾是一名农会干部,在新中国成立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把儿子葬进烈士陵园是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听到老夫妻的愿望以后,张孝礼做出一个决定——在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将遗落在如皋各地的烈士遗骨,从田间地头迁移到吴庄烈士陵园内。为了不让任何一名英雄遗落在外,张孝礼挨家挨户到记载在烈士名册上的革命烈士们家里拜访,询问烈士遗骨的下落。十多年过去,112位烈士得以在烈士陵园安息。

遍布全省各地的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他们留下的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策划 王晓映

统筹 唐悦 金亦炜

采写 金亦炜 王建旸 陈珺璐

编辑: 金亦炜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