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真相揭秘(孟姜女哭长城的)(1)

孟姜女庙

现在,中国至少有七处地方宣称孟姜女是当地的历史名人。

难道历史上真有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事吗?

“孟姜女哭长城”,有名、有地、有情节,感天动地,感动了大半个古代中国,因此,在中国北方很早就出现了竞相为孟姜女建祠立庙、争夺孟姜女“正宗”户口的现象。

连南宋丞相文天祥也被感动了,他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了这样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但事实情况是“孟姜女哭长城”纯属虚构,子虚乌有,历史上并没有范喜良、孟姜女二人,这个故事完全是为了贬低秦始皇而虚构的。

孟姜女哭长城真相揭秘(孟姜女哭长城的)(2)

还原一下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我们先还原一下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出笼经历了四部曲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出笼经历了四部曲:

第一部曲,杞梁战死,齐侯吊唁。

孟姜女传说最早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的记载: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国讨伐卫、晋回师攻莒时,齐国大夫杞梁战死。齐侯在郊外遇见了迎丧的杞妻,派人向她吊唁,杞妻不受,齐侯只得去她家里吊唁,与后来的孟姜女哭到长城的传说风马牛不相及。

第二部曲,杞梁战死,杞妻哭倒齐城。

到了西汉,大文学家、段子手刘向著《列女传》时,便将这件事进行了文学加工,写入该书说:“杞梁战死,杞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这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最初“原型”,但这个时候哭倒的是齐城,而不是长城。

第三部曲,杞良修长城,孟超女哭倒长城

到了唐代,有人编《琱玉集》记为:“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遣筑长城为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显然,这是从上述“原型”脱胎而来,已从哭倒齐城而移为哭倒长城了。但仍未出现“孟姜女”这个名字,而是“孟超女”。

第四部曲,孟姜女哭倒长城

到了晚唐,乐府诗词《敦煌曲子词集·捣练子》出现经典名句:“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便由此传播开来。

宋元以后,又经过平话说唱、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的渲染,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就变得就像真事一样了。

孟姜女哭长城真相揭秘(孟姜女哭长城的)(3)

望夫石

《孟姜女哭长城》的三个变身

《孟姜女哭长城》还有三个变身:

第一个是“范喜良”的变身。

孟姜女丈夫 “范喜良”的原型是齐国大夫,名字叫“杞梁”,杞人忧天的“杞”,顶梁柱的“梁”,经历了“齐国大夫杞梁”到“燕人杞良”,再到“范喜良”三阶段的变身。

第二个是“孟姜女”的变身。

孟姜女的原型是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经历了“杞妻”到“孟超女”,再到“孟姜女”三阶段的变身。

第三个是“长城”的变身。

孟姜女的原型“杞妻”最初哭的是郊外,不是长城。经历了“郊外”到“齐城”,再到“长城”三阶段的变身。

秦始皇的功过,自有人评说。但他在实现中华民族大一统、修建长城巩固统一国家方面的建树,还是功不可没的。

始皇有过,长城何辜?

孟姜女哭倒长城,你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