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中庸之道的核心,中庸之道?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中庸之道的核心,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核心,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

从小到大经常听到“成熟”的人口中总是会说起“你还年轻,太急躁,知不知道中庸之道啊?”这样的话,好像中庸之道变成了一个形容词,也变成了一个衡量人成熟度的词语。仿佛一个人被形容为掌握了“中庸之道“就一下子变成了成熟的人。

而今天,我想尝试去解读我所理解的“中庸之道”缘何流传至今,其精神内核是什么。


不知读者生活中有没有听过以下的话:

1、xx家老公\老婆对另一半太凶了,外人面前一点都不给面子,家里也是“河东狮吼”,ta真惨,要是我我肯定离婚。

2、xx家老公\老婆对另一半太温柔了,一点都不泼辣,泼辣的女人,酷的男人才有魅力,这么温柔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才不找这样的人呢!

3、你活得这么节俭干嘛?有钱就花啊?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管留给谁呢?

4、你这么穷一定活得很惨吧?才开着几万块的车?你看看我的生活,努力吧,奋斗吧,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吃龙虾,开豪车,游艇、飞机!这才是值得追求的!

5、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在工作上赚钱,没陪家里人,真惨,这一辈子掉钱眼里了,浪费生命,老了肯定后悔!看看我,我陪伴家人,锻炼身体,还整天看书,培养精神节操,我高尚的很,和你这样的满身铜臭味的人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6、你减肥干嘛啊?费那么大力气?你看看我,享受生活,你这样的折腾这么大力气,真无聊。

7、你得减肥啊!不减肥不就是一头肥猪?生活方式邋遢,还那么多病,看着你就感觉油腻!还不抓紧减肥!

8、你生孩子不是浪费生命吗?你为了孩子付出那么多,你这一辈子都为了孩子了,真惨。

9、你得生孩子啊,你不生孩子,以后夫妻没话说,老年了特别惨,到时候住养老院都没人搭理你。

10、那个男人开着豪车,肯定是当爹的有钱。那个女人开着豪车,肯定是当妓女了。

11、退学就是污点,你退了学你这一辈子就完了,脱轨了,完蛋了。

12、退学的人太牛逼了,真有魄力,你肯定能成大事!

等等,等等。

相信读者可以看出,如上的这些话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生活的评价,也许是恶意的也许是善意的,但是其根本都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期盼和理解的角度发出的对于别人的生活的评价。

恶意的方面也许是为了恶心对方,特别强调出了对方选择的不好的方面,而忽视了好的方面。也许是出于嫉妒,不想让对方过得好。

善意的方面也许是真心为了对方好,真心的完完全全的被自己的生活价值观洗脑了,觉得自己活得最明白,别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如自己明白,自己是为了对方好才这么说的,结果对方还说自己,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我特意举了如上的例子。

读者也许可以看到,无论是生孩子也好、不生孩子也罢,注重精神生活也好,注重物质生活也罢,其两面性只是寥寥的几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来。

而恰恰是每个人因为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的不同而对于不同的点的侧重不同。

有的人可能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奋发图强,整日努力赚钱,结果一个出身小康家庭的人看到就说:这人掉钱眼里了,应该多读书注重精神生活才对!

那到底谁说得对呢?

有的人可能老婆\老公的相处方式就是一方强势一方弱势,而且弱势的一方享受这种被管着的感觉,而强势一方享受管别人的感觉。也许普遍大家认同的是相互尊重两个人才走的更远,可是相互尊重就真的只是浅显的看到两个人任何时间都相敬如宾才叫相互尊重吗?这样强势弱势的相处方式与相互不尊重间也许并无直接联系,将其联系起来的,是我们,因为我们觉得在外面不给另一半面子就是不尊重。是我们以我们的价值观赋予的这样行为的意义。也许在这一对眼里,家庭生活和谐得不得了呢。

有的人也许会说出退学就是污点这样的话,因为其从小生长的家庭中有一位亲戚退学了结果生活得一贫如洗,所以他发自内心这样认为。但是这样的话,这样的他认为是善意的提醒的话,也许在一位退学的人的耳朵里就变成了恶意的嘲讽和挖苦。那是嘲讽还是善意的提醒呢?而退学的人家庭也去恰巧亲戚就是乔布斯,有了成功的例子,他反而觉得退学很正常。那到底前者对还是后者对呢?

有的人也许家人不幸患病因此特别注重家人的陪伴,ta也许放弃了许多,放弃了工作,放弃了学业,陪伴家人。而看到有些人远走他乡为了几两碎银就善意的提醒说:你要考虑自己的家人。但是这话在另一方耳朵里听起来也许就非常刺耳,甚至可以被渲染成:你是在嫉妒我,你没能力,但是我有,我才可以远走他乡。你可真酸!另一方呢,家庭自幼美满,也没有亲戚、家人生病,因此从未遇到前者的境遇,那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对谁错呢?

上面的例子我多是从善意的角度来解释的,当然也有许多人单纯的就是恶意的去评价。但是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我只是想从上面的例子来说明,无论我们现在眼前的另一个人的生活对于我们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思议,也许是自甘堕落,但是也许是我们不知道的内情导致的呢?我们又如何敢用我们自己的经验套算到别人身上并作出任何的带有倾向性的评价呢?


所以,我想这就是我理解的“中庸之道”

当然,这不代表不评价,不给出建议,而是理解了上面的这些前提后,更加慎重的,更加全面的去提供自己有限的建议和意见,而不是上来就是你该怎么怎么样。

既可以闭嘴,也可以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