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首次大授衔时,将官设四级,分别是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大将和元帅一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而大将以下则不能这么全面称谓。
张云逸将军
需要注意的是,开国将帅们的军衔,跟现在的不一样,不单单是一名军人的荣誉称号和在部队中的职务等级,以及军官的身份和标志,还跟所能享受的待遇挂钩,军衔对应各行政级别。也就是说,军衔是有行政级别的,军衔高低不同,所享受的各种工作和生活待遇也不同,当然政治待遇也不同。
1938年冬,张云逸(右)与陈毅(中)及彭雪枫(左)在一起
从大元帅(空缺,毛主席坚决不当大元帅)到准尉,从行政一级到二十四级,工资则为590元到45元不等。后来虽经几次调整,但大差不差,都大概在这个范围之内波动。这种薪金制度,一直实行到八十年代末期。
许光达将军
有人可能会不解了,这几百元钱,也不多呀,差距最多不过500多块嘛,搁如今根本不算是个事呀!但是,这是改革开放前的年代,尤其是五、六十年代,人民币是相当坚挺的,物价很低,购买力惊人,每月相差几十块,就够一个四口之家的城市家庭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了,具体物价,这里不表。
毛主席转战陕北途中
解放前,由于经济困难,物资匮乏,部队实行的是供给制,咸菜窝头,大家都一样。仅有的区别,就是每月的薪金补贴。八路军总部首长,每月5.5元,包括朱、彭、叶、左等人;而师一级干部,每月5元;12位旅级将领,每月4.5元;而团级干部,再减0.5元,每月4元,以此类推。
24级工资制
115师参谋长周昆,与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等人一样,每月有5块钱的津贴,这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已经算是奢侈的了。而且这是生活之外的补贴,吃穿都由组织上统一供给,但周昆还是会携款失踪,此后下落不明,其结局至今都没有定论,所以让所有人都迷惑不解。
许光达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供给制,改为薪俸制,各级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授衔时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元帅对应行政二、三级,等同于政治局委员,享受副国级待遇;大将对应行政四级,享受国务院副总理待遇;上将对应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七级,享受部长级待遇;少将对应行政八、九、十级,只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许光达曾任一野第三军军长
此外,元帅和大将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军事家之列,上将和中将可称为解放军高级将领。除了工资差别外,中将及以上可单独配备警卫员、秘书、保健医生和厨师,但少将就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所以,钟伟、段苏权、贺晋年等被军衔授低了的少将,为肩膀上能增加一颗星闹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许光达将军(左)
《亮剑》中的李云龙也是少将,不光是他,晋西北“铁三角”都是少将。就李云龙这臭脾气,发发牢骚算是轻的了,不摔少将服、撕纽扣算是他节制文雅了。所以,开国中将和少将之间是一个坎,各种差距、差别还是挺大的。
十大将的专车和出行用车待遇
所以,55授衔时也不是风平浪静、心平气和的,有少数将领闹情绪,甚至走后门、托关系乃至找老首长说情,甚至哭鼻子、抹眼泪。毛主席感慨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总理也说:“我们有些将领啊,在战争年代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命都能不要,但现在为了肩膀上能多颗星,委屈得抹眼泪哭鼻子,这值得吗?”
十大将工资及补贴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总有特例存在,比如开国十大将中,有人享受行政三级(元帅)待遇;有人却只享受行政五级(上将)待遇。
好了,言归正传,咱们这里专门来聊一聊开国十大将非常特殊的两位——张云逸和许光达。
十大将级别待遇
开国十大将是: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与许光达。
说实话,在开国十大将中,前四位名气很大,尤其是粟裕和陈赓,大名鼎鼎,威名远扬,战绩卓著,妇孺皆知。但也有人名声不太响,比如最后两位王树声和许光达,不熟悉军史、不喜欢战争史的人可能对这两位感觉很陌生。
客观地讲,王大将和许大将,甚至都不如王震、许世友、杨得志、韩先楚等上将的名气大。但也得承认,评衔是很复杂的,其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军功也不是唯一的评比条件。
十大将的住房待遇
十大将中,也并非都是行政四级,比如张云逸就享受元帅待遇,拿行政三级工资;而最后一名大将许光达,只享受上将待遇,拿行政五级工资。
许光达将军参加劳动
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云逸的资格很老,年龄最大,和刘伯承元帅一样,比毛主席还大一岁。他是海南文昌人,1892年出生,17岁就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讨袁运动以及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组织领导了百色起义。他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领导人都很熟,他是开国十大将中唯一有过抗袁、护国经历的将军。张云逸将军驰骋疆场时,刘伯承元帅还没有参军呢!同时期只有朱老总可与他相比。
张云逸将军在延安
张云逸参加过红七军的小长征,也跟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大长征。长征路上,张云逸的职务不高,仅是中革军委总参谋部副参谋长,但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事无巨细都躬身亲为。而且,张云逸资格老,与国民党中的许多大人物都能说上话,国共合作期间,也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他在桂、粤、港、川统战工作中居功至伟。客居澳门多年的叶挺将军,就是张云逸奉命去澳门请回来任新四军军长的,毛主席评价他说:“我们共产党中,能同国民党将领说上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中一个。”
1937年4月,张云逸与周恩来、孔石泉在西安
抗战时期,张云逸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后新四军重建,他任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为抗战及新四军的发展壮大立下了不朽之功。而且,张云逸德高望重,忠实敦厚,同朱老总一样,颇有长者风范。毛主席评价他:“数十年如一日不息,他是模范共产党员。”
任新四军副军长、代军长时的张云逸将军
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建国后主政广西,任广西省委书记兼政府主席,同时兼任中南局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2月,张云逸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李天佑接任司令员后,张云逸改任广西军区第一政委,直到1955年授衔前夕。
1947年12月,解放战争中,张云逸在鲁南前线
因此,张云逸是开国十大将中年龄最大的长者,就是在十大元帅中,他也仅次于朱老总,刘伯承虽然也出生于1892年,但他比张云逸小了四个月。张云逸虽然战功不那么显赫,但资格、资历绝对是最老最深的。所以在授衔时,在无法授予他元帅军衔的情况下,毛主席特批他享受行政三级、元帅待遇。
1940年1月,张云逸将军在江北指挥部
许光达是十大将中年龄最小的,他出生于1908年,比林彪、粟裕还小一岁。得知自己被评为大将后,许光达非常惶恐和焦虑,上书军委,请求评自己为上将,不要大将。许光达是开国将领中唯二坚决请求自降军衔的人(另一位是徐海东)。
别人都是争军衔,嫌低不嫌高,而他却是例外,嫌自己的军衔高。由于他在湘鄂西根据地、红二军团中的特殊地位,他的降衔请求没被批准,但他很自责,又写信请求降低待遇,这次被批准了,许光达于是成为十大将中享受上将待遇的唯一特例。
解放战争中的许光达将军
毛主席得知了许光达的事迹后,深有感触,评价他说:“许光达是共产党员的一面镜子。”彭总说:“许光达的降军衔报告写了三次啊。”毛主席踱步到窗前,推开窗户,有感而发,出口成章:“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许光达与毛主席在一起
对于十大将的最后两位——王树声和许光达,在民间确实不如王震、许世友、杨得志、李天佑等上将的名气更大,尤其是开国第一上将萧克,他也出自红二方面军,无论是资历、职务还是军功,都比许光达要深、高和大。但萧克也不过是上将。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是徐帅的助手。许光达在解放战争时期是西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当时王震是第一兵团司令员,第三兵团司令员是周士第,第四兵团司令员是杨得志,他们三位在55年都被评为上将。
抗战时期的许光达将军
在授衔前的评级中,许光达被评为正兵团级,同萧克一样,按照规定,兵团级在原则上授上将,这并无不妥,所以授萧克上将,也算是合情合理。许光达授大将,正是考虑到了红二军团和红二方面军的传承关系,考虑到他在红二军团中的影响,以及他装甲兵司令员的身份,授他大将也无可厚非。但反过来一想,刘亚楼是空军首任司令员,不也是上将吗?
建国后在工作中的许光达将军
1969年6月4日,许将军突然病逝,由于是特殊历史时期,其骨灰安置问题引发了诸多争议,毛主席在听取了叶子龙的汇报后,当即拍板决定: “送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许光达与夫人邹靖华合墓
张云逸十大将中年龄最大的长者,而许光达则是十大将中年龄最小的将领,他们一个享受元帅待遇,一个享受上将待遇,虽然不合规定,却是合乎情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