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

2022年8月12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大象日。

去年今日,从西双版纳一路向北再往南折返的亚洲象群“短鼻家族”,终于进入普洱市墨江县境内,重返适宜它们的栖息地。近日,由解读中国工作室携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出品,以短鼻家族为“主角”的自然人文类纪录片《与象同行》,在腾讯视频、哔哩哔哩、芒果TV、爱奇艺、凤凰卫视、英国天空电视台等海内外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陆续播出。跟着镜头,我们再次回忆那段与象同行的时光。

片如其名,“同行”二字告诉我们,这部纪录片以珍贵的影像画面,“近距离”、全过程见证了短鼻家族从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途径普洱、红河、玉溪、昆明等地,先北上、后西行、再南下,行进1300多公里的足迹。时隔一年,大象平安返回已是众所周知。此时再看《与象同行》,虽然少了好奇担心和意外欣喜,但就像回放一场与朋友出行的记录,细细品味,亦别有一番意趣和思考。

关于大象的纪录片(纪录片与象同行)(1)

△纪录片《与象同行》海报

通过《与象同行》的镜头,我们认识了“短鼻妹”和姐姐“蓝眼睛”,看到大象出走一路的曲折经历,仍旧会让人揪心;看到象群相互依偎,把幼象围在中央,安然入睡,还是会莞尔一笑;看到小象掉进水泥池塘,大象们用鼻子和前肢硬生生扒出一个豁口,一起推小象爬出泥潭,家族团结的一面,不由感到暖心;在人类的引导下,短鼻家族踏踏实实走过元江大桥,参与人员屏住呼吸的紧张感,隔着屏幕依旧真切……纪录片用大量素材真实呈现了这段中国野生亚洲象有记录以来距离最长的一次迁移,也记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关于大象的纪录片(纪录片与象同行)(2)

△纪录片《与象同行》海报

有人说,想要更真切地认识一个人,那就一起去旅行。很多人对中国亚洲象的认识,也正是缘于这次“同行”。跟随大象的脚步,一起走过郁郁苍苍的热带丛林,穿过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园,轻松“闯入”村庄和城市……在《与象同行》里,大象是“游客”,亦是“导游”,带着观众,一路游览天蓝地绿水清的风光,也见证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果。

如此近距离的全程关注,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苦伴随。纪录片《与象同行》就把不少镜头给了他们——借助无人机,通宵达旦执行搜寻监测大象的工作人员们;从专业角度分析大象“出走”的原因和路线,为它们操碎了心的亚洲象专家;为保证象群一路所需,默默付出和欣然包容的村民;为保障人象安全,及时疏散转移群众的人员……每一项工作、每一位人物、每一个故事,都以人象安全为目标,这些也正是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的生动注脚。

与象同行,大象无疑是主角,而同行的主语是人类。《与象同行》中有很多细节的呼应,比如片头和结尾,分别是工作人员开车执行拍摄任务及最后一天开车寻找大象的画面;比如,给大象拍了全家福,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也在结束任务时拍了合影……从叙事上,纪录片《与象同行》始终在突出着人与象彼此陪伴、一路同行的主题。

象与象、人与人、人与象,交织着的多层次关系,在纪录片《与象同行》的叙事中一一呈现。象群之间靠团结互助,人与人之间靠相互协助,人与象也在相依相存中,共同依靠着自然环境存活发展。因为有了信任,大象在人类的引导下,踏上元江大桥,跨过南返的最大障碍;因为有了信任,人们没有过多干预,“由着”大象走出自己的最佳路线。正如片中工作人员所说:“从某种意义上它像一个智者,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对待它们,它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将视野拉远、放大,人与自然,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短鼻家族北上南归的故事已经落幕。同行之路,远远没有结束。纪录片关注了结束“探险”回到勐养子保护区的“短鼻家族”近况,也介绍了世代生活在栖息地的亚洲象家族的常态生活状况。从中不难窥见,对亚洲象的监测救护工作早已有之,旨在修复热带雨林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也在开展之中。相信,随着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向前推进,未来,“与象同行”的旅程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关于大象的纪录片(纪录片与象同行)(3)

△纪录片《与象同行》海报

同行的路上,不只是亚洲象。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加快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去年,国家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当然,也要看到,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潜在风险。正如纪录片中所说,“生态自然的破坏是一瞬间的,但是它的恢复是长久的。”与象同行,与自然同行,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这趟旅程,不会落幕。

作者:解读中国工作室综合部制片人

张向阳

本文来自【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