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由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独特的语言文体,常常会出现连绵不断、盘根错节的复句和缤纷灿烂的被动句;此外,我国法律语言还形成了与一般文体不同的句子结构上的独特形式。本篇文章总结法律语言中常见的“的”字结构。

我国法律语言中结构助词“的”(此处不包括置于名词之前作定语的“的”字结构)的使用频率极高,特别是在立法中使用率占了绝对比例。究其原因是:“的”字结构在法律语言中有较大的概括性,可以概括同一个范畴,具有表示人或事的“类”和“举要"性质,同时还经常呈现出一种贬义色彩。这种“的“字结构有时仅仅只包孕着一个词组,有时则包孕着一个简单句,有时却包孕着复句。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译文:Preparation for a crime refers to the preparation of the instruments or the creation of the conditions for a crime.

本条款中的”的”字结构不仅带有贬义色彩,而且是“犯罪预备”规定的“系指”,所包孕的是两个并列名词短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译文:A contract is invalid under any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本条款中的”的”字结构是"合同无效”的情形分述,即“合同无效”法律包括的几种规定情形,翻译成由under构成的介词短语,达到了包举无遗的效果。

62个常用字结构(一文总结的字结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3条第2款规定: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译文:If an offer is not made orally, the acceptance shall reach the offeror within a reasonable period of time.

法律中的“应当”通常表述强制性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等,在翻译时使用shall,而不用must , should;其前的“的”字结构往往为法律规定的条件,这种“的”字结构包孕着由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构成法律英语翻译中权利、义务规定等的习惯句型If A…。B shall…"。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译文: Where a contract may become effective onl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pproval and registration procedure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such provisions shall govern.

本条款中的“的”字结构不仅存在着内在的条件,而且更包含着“在依法成立的合同中”的内在逻辑意义,使用由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进行翻译更恰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9条规定;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的,适用本法第79条、第81条至第83条、第85条至第87条的规定。

译文: When rights together with obligations are transferred,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79, Articles 81 to 83 , and Articles 85 to 87 of this Law shall apply .

本条款中的“的”字结构与上例不同的是,在包含着条件的同时更偏重于“当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之时”的概念,故翻译成由when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2条规定: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译文:Whoever colludes with a foreign State to endanger the sovereignty,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be sentenced to life imprisonment or fixed - 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less than 10 years.

本条款中的“的”字结构表述犯罪的人的“类属”,而且具有贬义的色彩。这类结构一般既可翻译成whoever引导的主语从句,也可以使用anyone/ any person who/ whose(定语从句)句型进行翻译。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译文: Anyone who instigates another to commit a crime shall be punished according to the role he plays in a joint crime. Anyone who instigates a person who is under the age of 18 to commit a crime shall be given a heavier punishment.

文章来源:译问 https://www.qidulp.com/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