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一衣带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石斛之乡、绿色硅材全产业链基地、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兴边富民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在9月22日举办的“保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龙陵专场上,中共龙陵县委书记牛永东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陵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他表示,这十年,是龙陵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十年,是龙陵城乡面貌天翻地覆的十年,是龙陵改革活力竞相迸发的十年,是龙陵民生福祉今非昔比的十年,是龙陵生态保护卓有成效的十年,是龙陵民主法治齐头并进的十年,是龙陵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十年。

龙陵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云南龙陵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1)

图为龙陵县委书记牛永东(郑义 摄)

牛永东介绍,这十年,是龙陵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十年。龙陵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持续在补链强链、调优结构上下功夫,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21年达139.05亿元,是2012年的3倍,年均增长10.6%。今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63.95亿元、增长6.5%,增速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1亿元、增长21.1%,增速全市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11.8%,增速全市第一。

经济运行总体趋稳向好。绿色工业量质齐升,聚力打造“绿色能源牌”,水电、矿冶、新型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龙陵工业园区成为首批审核通过的27个省级优化提升开发区之一,保山隆基年产11GW单晶硅棒、永昌铅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等项目全面建成,绿色硅材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达39户,比2012年增加26户;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91亿元,是2012年的1.8倍。

现代农业扩面增效。全力打造中国石斛之乡,“龙陵紫皮石斛”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全县紫皮石斛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已成为全国紫皮石斛生产第一县,被列为2022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中药材特色县。以褚橙、茶叶、核桃、肉牛、龙陵黄山羊等为代表的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壮大,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34亿元,是2012年的1.6倍。

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忆滇西抗战、赏黄龙美玉、浴神汤奇水、游山水田园、品仙草石斛”已成为龙陵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全县A级旅游景区从2012年的1个增加至2021年的11个,被评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418万人次,年均增长18.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2.44亿元,年均增长32%。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30.8:40:29.2调整优化为2021年的28.6:42:29.4,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牛永东说,这十年,是龙陵改革活力竞相迸发的十年。十年来,龙陵坚持把改革创新思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挖潜力、以开放激活力,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拓展。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比2012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主动参与保山“一线两园”建设,全面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2021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93万美元,是2012年的2.5倍。2021年,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19043户,是2012年的5.78倍;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32.53亿元,是2012年的2.57倍;民营经济增加值达75.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4.6%,比2012年提高5.8个百分点。(记者 郑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