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连初级棋手下不过(棋迷朋友们是怎样理解纯人和软件大战的)(1)

第一个:

这个问题不是有人说,是都在说,还是现实情况。人类棋手打不过软件已经是定论。

目前,最先进的棋软是阿尔法零,它是只根据规则要求,自我对弈,很短的时间自学掌握大量棋局,战胜以前任何顶级软件,人类棋手更是不在话下。

这种高级软件的对弈实质是,几乎穷举了棋的下法,选择最正确的彼此对应。就是不管你如何走,都有最正确的着法等着你。因为,电脑早已有几十层的计算。

象棋、围棋、国际象棋……这样的完全(完美)信息博弈,人类败北是必然结果,因为人类大脑的进化是不完全信息环境,它最适应的是不完全信息环境。

人类棋手几乎不可能战胜象棋软件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人类有情而电脑无情。

人有七情六欲,即使修养再好的人也会有情绪变化,心里会产生波动,所以难免会犯错。而象棋软件不受情感困扰,它始终冷静客观地计算、分析着实时盘面,永远不会累,基本上不会犯错。

棋谚:走错一步,满盘皆输。一个容易犯错,一个从不犯错,结果可想而知。在这一层面,象棋软件完胜。

象棋软件计算力强大。

象棋归根到底还是以计算为主的游戏,人类的计算力和电脑的计算力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人类和象棋软件对弈,就好比人徒步跟汽车比谁跑得快,比谁跑的远,赢不了是理所当然的事。

人类计算慢而且不全面,而象棋软件计算又快又周全,这一层面,又是软件完胜。

象棋软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开发电脑软件,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通力合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编程者不断改进引擎算法,使现在的象棋软件日趋科学化,几乎变得无懈可击;再加上他们请专业人员不断制作、更新开局库,把流行的、先进的布局全部输进了软件里,这样象棋软件的开中残局都有了保证。

人类棋手毕竟都有自己的短板,和软件下,就好像一个人和一个军团在作战,还有胜机吗?在这一层面上,还是象棋软件完胜。

人类发明象棋软件的目的是为了辅助人类探索棋艺的奥妙,为人所用。当然也可以找一些棋力比较弱的软件来练手。

为什么我连初级棋手下不过(棋迷朋友们是怎样理解纯人和软件大战的)(2)

第二个:

因为人类的棋艺再怎么进步,也会被马上用于提升alphago的能力上,这样子alphago就相当于一个永远比最强的棋手还强的角色,所以说alphago人类棋手是打不过了。参考以前国际象棋的人机,自从卡斯帕罗夫输给深蓝之后,国际象棋的ai就一直碾压人类,ai越来越厉害,人类的上限提升有限。还有将棋的ai也是一样的,不过由于羽生善治不愿挑战ai,所以见不到将棋最高水平棋手被打败的时候。这就好比,人类什么时候能够在运算上打败ai?比如计算四则运算,10位数和10位数的相乘,这根本没法比!

第三个:

我不到6岁就开始下中国象棋,学过了很多古谱,还有杨官磷和胡荣华等特大的经典实战对局棋谱。

故对如何让外国人记忆中国象棋棋谱和计算机如何编码非常感兴趣。

在1981年就研究出了中国象棋数字编码方案,

并在1983年用basic语言编写了双人下棋的棋盘并可以在电脑上两人对局,还可以判行棋规则,违例就不允许走,并打出警告。

我的数字象棋编码非常好记:

1.棋子名称:

车1,马2,相(象)3,士4,帅(将)5,兵(卒)7,炮8。

2.行棋规则:

(前)进6,(后)退9,平0。

棋子名就是棋子所在的纵线位置。

行棋规则更好记。

6的“小尖尖”指向“前”或“进”

9的“小尖尖”指向“后”或“退”

0无“小尖尖”,不能前进后退,肯定是横着走,故为“平”也!!!

那时还没有鼠标,故双方用大小键盘(纯数字键),每一步按棋规(棋谱)敲四个数字。

棋谱的每一步为四个数字,它可以拼接为两个字节,并以BCD码存储。

数字的范围从1102(车一平二)到9898(后炮退八),存储为大端格式的0x1102到0x9898。

每个软件可能都有自己认为的最佳的棋谱存储格式及方案。

我编写了可以把电脑当下棋工具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它不能与人下棋,只能人对人下棋,非常遗憾。

这就是我在1983年就开始编写象棋软件的想法,目前吃香的叫法就是“人工智能AI”。

当时的设计是开始搜索象棋特大们的精彩实战对局和古谱,对比后选择最佳招法,若找不到或不理想时,启用“作战模型”,它可以自主根据“最佳点”或称为“急所”,选择出一个至少不败或不失先手的招法。

由于我是个人行为,故不可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软件工程,但可以认为我也曾是“人工智能AI”的“先驱”……

我目前下棋就是利用了计算机编程的思维下棋,行棋运算速度奇快,让很多棋友都感觉60岁的我反应速度太快了……

但是计算机的类似二叉树的神经搜索网络,是人类大脑无法达到的,虽然人的大脑可以创造出人工智能,但人类棋手是永远不可能战胜象棋软件的。

为什么我连初级棋手下不过(棋迷朋友们是怎样理解纯人和软件大战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