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演员侯峰简历(那些年那些电影-侯峰)(1)

童年最大的乐趣是什么?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恐怕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答案一一看电影!

家乡在鲁南农村。记得小时候每隔十天半月公社门口的小广场上就会放映一场电影。放映场地呈南北向,南边靠路的一侧有两根深埋地下的木头杆子,那是用来挂幕布的。有电影的那天,一般下午三、四点钟,放映人员就会在木头杆子上挂幕布,这时消息便迅速传播开来,得知消息的小伙伴们便心花怒放了,谁也顾不上吃晚饭或胡乱吃上几口,便往放映场跑,到处寻找石头、砖头垒上座位,占上地方。头天晚上看了电影,第二天早上情绪还处于兴奋中,上学后课前同学们之间要先交流一番昨晚看电影的感受。

那些年的电影以战斗故事片为多,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渡江侦察记》等,还有样板戏拍成的电影如巜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都非常受欢迎。

我看的第一部影片是《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在我童年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地烙印。看着小兵张嘎的奶奶被日军毒打、枪杀的镜头,内心十分悲伤、恐惧,往往联想到自己的奶奶。那些年常常做一个类似的梦,村庄被鬼子包围,我跟着同村的乡亲到处躲藏,与鬼子遭遇后用石头和鬼子巷战,往往是满身大汗的从梦中惊醒。

记得看的遍数最多的电影是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巜打击侵略者》。有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连续四、五场放映的都是这个影片,但观众仍然是兴致満满,无一人离场。遇到特别喜欢的电影,我们就一场场地追着看。《闪闪的红星》放映后,潘冬子的形象最能吸引少年的心,看了一遍又一遍,从不厌倦。我以后不满十六岁参军就是受了潘冬子形象的鼓舞和激励。有一次听说邻村放映《闪闪的红星》,下午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顾不上回家,步行十多里路赶去看放映。放映过程中下起了小雨,全然不顾,看完电影后返回的途中道路泥泞,夜色漆黑,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家已是深夜,浑身湿透。

最怕在秋收的季节里放映电影。那时鲁南农村的秋季作物主要是地瓜。地瓜成熟刨出后要切成片,均匀地摊开在地里晾晒成地瓜干,这样便于贮存。地瓜干是当时农村的主要口粮,那时还是生产队体制,白天刨一天地瓜,傍晚时分分到各家各户,各家各户将分到的地瓜转运到相对干燥的地块切片晾晒。这个活需要大人孩子齐上阵,切片和晾晒都很费功夫,往往要干到晚上七、八点钟。这个时候如果晚上放电影,小伙伴们就会急得团团转,用心急如焚形容恰如其分。记得有一次放映《地道战》,正在地里晾晒地瓜干的我边干活边向放映场的方向眺望,电影场的高音喇叭声传二、三里远,电影中老村长敲钟的声音噹噹地仿佛敲在我的心上。好不容易干完活,我飞快地向放映场跑去,等跑到后电影恰好放映完,人群正在散去,心情沮丧极了。

电影演员侯峰简历(那些年那些电影-侯峰)(2)

学习传唱电影里的插曲也是少年岁月里的赏心乐事,象《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放映过后,其电影插曲《英雄赞歌》《红星照我去战斗》也随之传唱开来,如果有谁不知从什么渠道得到一份歌词歌谱,同学们之间立马传抄起来,抄完之后就像得到宝贝似的爱不释手。传抄学习的积极性比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知要高多少倍。

那时的电影故事情节逻辑性强,演员朴实,接地气,好看易懂,塑造的人物形象激励了几代人,成为永久的经典。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越来越繁荣了,电影包括影视作品数量倍增,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总体上看,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品偏少。有相当一部分影视作品情节夸张离奇,演员表演成分大,过分做作,缺乏真实感。有的男演员奶声奶气,被群众讥为“娘炮”,这样的形象给年轻一代一个什么样的导向呢?在技术上现代声、光、电运用过多过滥,反而冲淡了主题,即使一些票房过多少个亿的大片,场面给人感觉很震撼,但看完之后却一片茫然,不知所云,过目即忘。

电影在教育人,影响人方面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引领方面具有其他文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直接触及人们的情感,深入人们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思想,净化心灵,在寓教于乐中培养情操,陶冶人生。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读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电影已不仅仅是娱乐、看热闹,电影里的故事、人物启发引导我们思考人生,认识世界,逐步增强了辩别是与非,正义与邪恶的能力。电影中塑造的一个个典型形象吸引着我们,激起了多少少年心中的英雄情结,知道了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那场边疆自卫反击作战,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怀着炽热的衷肠,义无反顾地奔向了祖国的南彊,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传承了先辈们的勇敢和顽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尊严。为了坚决守住阵地,危机时刻,年轻的报活员喊出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目标引导口令;当总攻的信号弹升起时,担负前沿排雷任务的工兵战士毅然冲向尚未排完的雷区,舍身滚雷,以血肉之躯为大部队进攻开辟前进通道。他们的英雄壮举,使我们又想起了电影中那些熟悉的画面,从他们身上,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杨根思,黄继光,王成的英雄身影!

如今那场战事已过去几十年,初次看那些年代的电影也已过去几十年,但现在再看那些影片,依然是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怀念那些年,怀念那些电影!

壹点号 观山一读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