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蚕娘娘嫘祖在鲁山发明养蚕的传说故事

华夏族的柞蚕养殖历史,要从古西陵国和古侯冈国说起。

相传古鲁阳(今鲁山县)西部,包括南召县的一部分,均隶属于黄帝正妻、先蚕娘娘嫘祖故里的古西陵国,其国名亦因位居鲁山县西部的地理位置和崇山峻岭的地貌特征而得。而鲁山县其余地区,则为古侯冈国所在地,是字画祖仓颉的故里。

古侯冈国自古就有习武的传统,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使其具备射侯渔猎的条件,故是个善武善射善渔的部落。在解放前,仓颉故里北部的山区,曾经有位消瘦的老者,用三根手指夹起农村装满水的大水缸,行走自如。那位武者曽与笔者家从小习武、18岁时体重180斤的伯父徐邦侠交过手。字画祖仓颉是部落首领,自然是武功高强。在鲁山县仓颉祠最早的画像中,字画祖仓颉就是手握刻刀、身背强弓的武士形象。

嫘祖养蚕的神话故事(先蚕娘娘嫘祖在鲁山发明养蚕的传说故事)(1)

传说当年仓颉造出文字后,天降粟雨,万国被这天下奇象所震动,华国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夏国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西陵国首领嫘祖等中原各部落首领,纷纷沿着粟雨的厚薄方向追溯源头,不约而同地来到鲁山县北部仓颉故里的古侯冈国。位于鲁山县沙河南岸的三大始祖之一的蚩尤,因想自立为王,已与其干爹炎帝闹翻,同时因部下强抢侯冈国民女发生争端,自己不便出面,遂派出暗探前往一探究竟。

话说黄帝在溯源路上偶遇嫘祖,夜宿黄沟,一夜沟通心曲,二人订下终身。炎帝比黄帝晚到了一小会,黄帝已给仓颉赐了“仓”姓,给侯冈国的所在地赐名“仓子头”,把仓颉祠所在船地两侧的河流赐名为“东仓河”和“西子河”,交汇之后的河流赐名为“仓子河”,黄帝抢先完成的这些动作,无疑已把仓颉的侯冈国收入自己的联盟,加上嫘祖的西陵国,黄帝的夏国部落联盟势力,又长出炎帝的华国部落联盟一大截。炎帝晚到这一小步,成就了黄帝一统天下的一大步,令炎帝扼腕不已。

各部落联盟首领在仓子头的大聚会,使得仓颉备受黄帝赏识,仓颉也和炎帝、嫘祖等人成为好友。之后仓颉应邀到西陵国回访嫘祖,遇到嫘祖正望着石人山中一座独峰山顶发愁。原来,他们在山下发现了从峰顶飘落下来的断树枝上有白色蚕茧,嫘祖以特有的敏感,知晓这是个宝贝,只可惜部落里的武士无人能够攀上顶峰。仓颉自告奋勇,以卓绝武功登顶,帮助嫘祖取回蚕茧,之后嫘祖发明了养蚕,并把蚕种子赠给侯冈国,而侯冈国也把种麻的技术教给了西陵国,两国自此世代交好。仓颉到黄帝宫辅佐黄帝后,黄帝夫妇和仓颉的关系更加密切,虽名君臣,实为师友,仓颉的地位一时无两。至今,仓颉故里人仍然对老祖当年参与发明养蚕的故事津津乐道,引以自豪。

蚕丝和麻两大战略物资生产普及后,成为炎黄时代生产生活和部落间征战的主要战略物资,古侯冈国和西陵国也因此成为黄帝部落联盟的两大臂助。为了加强管控,黄帝在仓颉故里的娘娘关设卡,给其正妻嫘祖和仓颉妻子姬英在娘娘山建立别院,负责监管丝麻出关事宜,故此关成为西陵国和侯冈国向黄帝宫贡丝和麻的必经关隘,后成为著名的丝路茶马古道,是中原丝绸之路的必经节点。

嫘祖养蚕的神话故事(先蚕娘娘嫘祖在鲁山发明养蚕的传说故事)(2)

鲁山县关于柞蚕起源的历史故事,从逻辑关系和历史的延续上推断都是非常合理的。在交通不便的上古时期,黄帝在鲁山娶嫘祖是更自然、更能被人们接受的。前几年网上曾有讨论,说全国有四个县在争嫘祖故里,其中有的县就没有养蚕的历史,而鲁山县的养蚕业至今仍然方兴未艾。鲁山县派出的养蚕师傅遍布全国各地,解放后还经常有外省养蚕的县市,来鲁山县聘请养蚕师傅。解放后鲁山县和南召县还专设有蚕业局,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设局县之一。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时久色不褪,民俗传承的力量是强大的。笔者是鲁山人,对柞蚕之乡的情况知之甚详。尚不知南召县的情况如何,鲁山县的养蚕户把嫘祖尊称为蚕姑奶奶,山山设庙,家家上香,人人祭拜敬奉蚕姑奶奶嫘祖。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是无法解释这一文化现象的。

发明养蚕的先蚕娘娘嫘祖是睿智的,她后代的鲁山县人是聪明的,把她的文化完美地传承了下来。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鲁山绸获得金奖,被誉为“仙女织”。在一代代工匠们的不懈努力下,鲁山丝绸正在焕发出新的璀璨光彩。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鲁山县、南召县如此重要的柞蚕原产地,在古今的丝绸之路词条上名不见经传,丝绸之路的起点上没有,节点上也没有,不能不说是丝绸文化的缺位。没有源头的发展,就不会有丝绸之路。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之一,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期待“新丝绸之路”条目,能为柞蚕的发源地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