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的人文风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第二(赣州)、第三(九江)、第四(上饶)大城市的主城区,即江西三大副中心均不使用江西本地方言(这里城市大小是按照地级市的GDP总量排序的),其中赣州主城区使用的西南官话、九江主城区说的是江淮官话、而上饶主城区,说的则是吴语。
这种情况在全国是非常罕见的,难道是江西本土文化不强吗?这不是原因,江西的总体实力虽然偏弱,但是江西本土文化在江西本地还是很有强势地位的,甚至由于特殊历史和地理缘故,江西的文化还影响周边各省。
九江、赣州和上饶主城都不说江西话
以人口为例吧,江西人的主体当然是汉族,不过如果汉族再往下分,则属于江右民系(赣民系),现在江西一共有4600万人,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二属于江右民系,但是江右民系总共有5200多万人,剩下的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湖北地区。至于江西文化(赣文化)的中心地带,自然是南昌了。
但是,怪异的是,即使是在省内有绝对优势地位,但江西第二、第三和第四大城市都不说赣语,赣语主要还是分布在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平原地区。这是为何呢?
这就和江西特殊的地缘有关,江西在中部地区,而且地形很封闭,中心的鄱阳湖平原成为古代江西最核心的板块,然而江西北边是长江,东西南三面都是山地,现在的上饶、九江、赣州三地都处于江西的边界地带,属于江西和外界交流的中心。
江右文化中心——南昌万寿宫
其实古代江西的经济格局并不是这样的,古代农业社会,平原宝贵,所以江西内部比较大的都市有南昌、鄱阳(饶州府)、吉安以及特殊的景德镇等;九江、上饶、赣州当然也算是重要的城市,但和鄱阳等地相比也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但近代以来,江西的农业文明渐渐褪色,工商业重要,所以和外界交流便利的边界城市崛起了,最开始崛起的当然是九江,而之后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发达,所以赣州和上饶也发展起来,而江西本地文化影响力不够强势,于是就形成了现在江西第二、第三、第四大城市都在边界地区的格局。
那方言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赣州吧,其实赣州很特殊,别说赣州了,整个赣南地区都不说赣语,因为这里的局面不是江右民系,而是汉人的另一个分支——客家人,江西有800多万客家人,除了北部铜鼓等地有一些之外,其它几乎都在赣南。
然而,赣州城说的也不是客家话,而是西南官话,这形成一个独特的“方言岛”,这是因为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因赣南民变遍地,朝廷从广西桂林、柳州调来狼兵进驻赣州。桂林话、柳州话带到赣州城区,形成赣州官话。目前赣州话的使用人数为30万左右。
至于上饶,这个就更好解释:上饶本身就是从江浙划分到江西的地方,现在上饶主城区极其附近的县为古代的“信州路”、“广信府”,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因广信府隶浙漕运不便,改隶江西行省,从人文角度来看,上饶主城地区本就是和江浙连在一起的。
再说九江,九江的情况也算是比较复杂,这一带从古代开始方言就和江西其它地方迥异,至今九江话仍然是江西境内最独特的一支方言,因为它的发音实在是很有趣,这是江西目前唯一带有“儿化音”的方言,很多江西人想模仿九江话都相当困难,因为如果从大类来分,“九江话”属于“北方话”(江淮方言),所以在江西省内显得发音极为独特。
1862年九江开埠前,其在经济上的地位并不算太重要,而且和江西省内的联系不紧密,更多地是通过长江水道联系长江中下游,所以九江方言和长江中下游方言反而连成一片。明朝嘉靖时期编写的《九江府志》就表示:文仪言语类金陵而近实。
江淮官话有一小块嵌入了江西,就是九江地区
而九江又是一个特殊的要塞城市,动乱时期兵灾不断,人口损失严重,最近的一次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湘军屠城,而每次九江城受到创伤后,补充的人口又多为江淮移民,所以九江城就说北方话,目前九江话的使用人数大约为200万左右。
江西话(赣语)分布图,可以看到东、南、北有三个“白区”,这就是上饶(主城区及附近)、赣州地级市以及九江城区和郊区。
于是,江西方言就呈现出这么一个独特的局面:虽然江西话是绝对的主流,但边境地区的方言却和邻省一样,而不是说江西话。这颇像江西本省目前的经济地位,由于本省经济不强,南昌辐射程度不够,所以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对于几个边境地区的地级市居民而言,很可能邻省的吸引力更强,这恐怕也是江西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