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在继位之后,一改往日的软弱形象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他太过于冒失,又急功近利,在不合时宜之际选择了削藩。
但削藩是一个技术活儿,朱允炆偏偏要从最弱的藩王开始,给朱棣留下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后来他又在不合时宜之际对朱棣心软,一步一步地造就了自己的失败。
历史上造反的藩王不少,但朱棣是第1个成功的,能成大事者,向来是运气和实力兼备。
朱棣是一个审时度势,懂得韬光养晦的人,但是要做好一个帝王,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朱棣在领兵作战方面一直颇有心得,即位后他5次亲征蒙古,这便是他的硬实力,永乐盛世万国来朝,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他的软实力。
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只依靠皇帝一人,有才能的辅佐大臣也是重中之重。
而朱棣的身边有一个处处都透露着“异”的谋士,他就是姚广孝,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围绕在他身上的三个预言又是什么?
“妖僧”姚广孝姚广孝是大器晚成的典范,47岁时他才遇到了那个和他最契合的人——朱棣。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出身于医学世家的他却并未选择继承家业,而是在14岁时剃度出家。
他从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僧人,佛家追求看破红尘,了却尘缘,可他偏偏想搅弄风云。
在研习了几年佛法之后,他遇上了名为席应真的道长,又拜入他的门下开始学习阴阳之术。
道教与佛教互不相通,能够将二者融会贯通,姚广孝就已经称得上是奇人。
姚广孝学有所成时正是乱世,但是他却并未投入任何一人门下,有人觉得是当时的谋臣太多,姚广孝并不出众,也有人觉得姚广志有大能,他算得天机,知道那并不是他出头的好时机。
洪武15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广招天下僧人前往各个藩地,意在祈福,就此姚广孝遇上了朱棣,后来随其到北平,两人常常密会。
所谈内容不为人知,但可以猜到,无外乎劝说朱棣谋夺皇位。
见面时,姚广孝曾送给朱棣一顶白色的帽子,此时朱棣为燕王,王字之上加白为皇字。
可见姚广孝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而朱棣接纳了这个人,他想争夺皇位的心思昭然若揭。
面对着侄子的步步紧逼,朱棣起初有一些犹豫,在姚广孝的劝说之下,他一点点变得坚定起来。
但此时的朱允炆尚得民心,他问姚广孝,百姓如若不支持我,又当如何?姚广孝答曰“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君臣二人心照不宣。
后来朱棣以清君侧为理由,发动了靖难之变,直指皇位,在这个过程中,姚广孝也展现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对战机的把握能力。
朱棣围困济南三月有余,却连城墙都未攻破,姚广孝连忙派人传信,让他班师,僵持下去只会打击己方的士气。后张玉战死于东昌,朱棣又一次退兵。
朱棣有一些气馁,最后他听取了姚广孝的建议,继续进军,最终攻破京城。
姚广孝是一个奇怪的人,他不谈贪恋权势,也不贪图美色,更不在乎金钱。他早上穿上官服上朝,晚上便回到寺庙,穿上僧衣诵经。
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僧人,如果不说,谁也无法知晓这个人曾经有那么大的能耐,搅弄着天下的风云。
他好像就是为了这件事情而生,不管是前期的蛰伏,还是后期的淡然,都在展现着他这个人的怪异。
他精通风水,善观天象,朱棣听取了他的意见迁都北京,而北京城更是由他亲手设计。
他博古通今,负责编撰了《永乐大典》,他又乐善好施,晚年将朱棣所赐的黄金用于赈灾。
从他的种种表现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精通佛法、道法,对儒家、兵法、医学也有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智近于妖。
在这种种的事情里,他始终藏于幕后,他是一个精明的棋手,而这个天下便是他的棋盘,曾经,他被旁人类比为刘秉忠时,没有不悦反而大喜,这样的人,被称为妖僧,情有可原。
三个预言相传姚广孝曾经说过三个预言,更为神奇的是这三个预言多数都已成真,更加印证了他妖僧的称号。
他的第一个预言是“飞龙当空,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于陛下”。这句话明显说的是朱棣,主要的意思就是太子死后,这天下便是属于他的。
这个预言显然应验了,太子朱标身死,朱允炆的继位给了朱棣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二个则是“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这句话说的是皇室中的兄弟,将会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大打出手,甚至会出现死亡。
这则预言只对了前半部分,朱棣的三个儿子的确陷入了夺嫡之争中,但是朱高炽在最后,选择了放自己的两个兄弟一条生路。
第三个为“白龙鱼服九年,亢龙有悔,堕于地,又溅血禁中,仇杀无尽无期。”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在位九年,因为灾祸被迫退位,后来又被囚禁,与另外一人陷入无休止的斗争。
这句话对应的应该是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二人。
占卜之术一直以来都玄之又玄,这三句话究竟是不是出自姚广孝之口,早就已经无从考证了。
总结姚广孝的确是一个传奇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人,作为唯一一个以文臣的身份进入明祖庙的人,他这一生已经足够让无数的人望其项背了。
他此一生不甘于平凡,是一个天生叛逆的人,而对于他的种种行径,有人称赞也就有人唾弃。
有人觉得他为天下,也有人觉得他挑起祸端是为贼,有人觉得他才华横溢、与众不同,也就有人觉得他所学皆为歪理,作为一名僧人却不慈悲为怀,实属离经叛道。
但是无论如何他也的确做出了不菲的贡献,无论是《永乐大典》还是《道余录》,都是他留在这个历史中的功绩,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上,无儿无女,也无家,最后又赤条条地走。
,